作者:关中人
《学习时报》上发表的文章不能不读;不仅要读,还要认真琢磨这些文章在间接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学习时报》是中央党校办的杂志;中央党校的校长以前是胡耀邦,后来是胡锦涛,现在是曾庆红;党的高级干部都在那里受过培训,他们是未来但和国家的领导人;党校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均是党的智囊,一直在为中华的腾飞献计献策。 按照中国的传统,这样的文章就不仅仅是文章,而且常常是新思想和理论的发端,每每是启动新的“运动”的信号。要是我们认真看中国最近的所有改革,无论是经济的还是政治的,似乎不是从文章就是从讲话开始的。 抱着毕恭毕敬的态度,认认真真地看了这篇文章;开始有不知所云的感觉,几遍读下来,似乎可以扑捉到以下的“信息”: 1)政治改革从客观上讲是必要的(大快人心!); 2)高度发展的政治民主最终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这是春风拂面了,新的语言,新的境界,因为我们惯常说稳定压倒一切,而政治改革,特别是所谓的民主改革,只会带来社会动荡,造成经济发展的停滞,不仅民不聊生,甚至引发国体的剧烈变化,出现前苏联和东欧那样的变故。); 3)政治改革跟经济改革一样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要摸着石头过河(这算是多余的话!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架桥过河?) 4)我们国家政治改革的方案一直到16大才明确下来(这个似乎有悖事实。如果我们认真研读从13大到16大的政治报告,13大所提出的政治改革方案应该说是最全面、最具体、最有操作性的。); 5)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是陈旧的,需要向新的制度转移(这是令人振奋的说法。俗话说,好奇和不满足是进步的开始。既然我们认识到了旧,就会有喜新厌旧的追求,这就是进步的开始。); 6)从旧向新的过渡容易引起不稳定(稳定压到一切的幽灵又显现了。); 7)政治参与过当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这就不仅是怕乱了,而是从很大的程度上否定了中国老百姓有参政的能力;中国还要继续准备,这准备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呀,看看我们的国土面积、人口的素质、地域的差异和民族的众多,谁不望之却步呀。); 8)因为政改有可能引发不稳定,所以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要党才可以保证政治改革的稳定推进(没意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也就不可能有序地从旧的政治制度过渡到新的政治制度。); 9)在党的领导下,制定一个渐进性的发展规划,对于近期的任务、中长期的目标、具体的方法和步骤等等,都需深入研究,科学思考,合理确定(纳闷,这个目标是什么?很多人问,中国在搞政改吗?我们一般都说,当然,不改就会前功尽弃;但是如果你再问,政改有时间表吗?听说曾经有过解放台湾的时间表呢。答复一定是没听说有)。 10)改革的方案从总体上讲包括“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应当积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究”(这样的泛泛的空谈听的多了,也看的多了,研究似乎也有不少;除了16大提出的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目前正在通过学习和运用“科学发展观”及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活动在认真去实现外,关于人大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改革基本上是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 11)落实到层面上,改革的具体细节包括“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和“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说实在的,这样的建议人人可以背诵并讲出一大堆必须改革的道理来,也能指出一些新出台的条列和规程,但是我们好像始终看不到愿意接监督的态度和非动员性的、根本的还权于民的具体措施。); 12)必须看到,党领导人民发扬民主不等于代替人民行使民主权利。(这样的话老百姓爱听。共产党要一老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不是“为民作主”,而是“让民作主“。打仗和革命时候一切听党的话没有问题;奔小康,建和谐,没有人民的有效的、特别是无畏的参与是很难的。)。 如何总结这篇文章的精神呢? 读者可以判断下面的小结是否合适:
政治体制改革老早就是我们的心病,但是苦于找不到路数;现在终于找到点路数了(还不够全面和系统),但是怕得要命;这玩意搞不好就砸锅,就引起混乱,改革的人也就成了千古罪人;因此,搞政改,我们要相信党,但不能依靠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