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曾经拥兵十万,在反清复明的战斗中势如破竹。他是一位战斗天才,在后来归降清朝后,依旧被清政府以礼相待。归降清朝廷后,他镇守云南,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土皇帝。虽然,在汉人的角度来讲,他是一名千古罪人,但是,这并不能否认他出色的军事才能。
他也曾经有过自己的王朝,在衡州称帝,自立周王。听笔者讲到这里,大家一定猜到了这个人是谁了吧,不错,他就是平西王苏三贵。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手握重兵的战斗天才,为何在最后却一败涂地了?吴三桂可以称为一代枭雄,他可打下江山,却不能坐拥打下的江山。
吴三桂自幼受父辈熏陶,很早就开始学习兵法知识。少年时期的吴三桂文武双全,不仅拥有着过人的武艺,而且,在兵法造诣上也是远胜同龄之人。自身条件过硬的吴三桂因为显赫的身世,很快就随父亲进入军队中磨练。
与少年时期练武不同,战争中的刀光剑影让吴三桂快速的成长起来。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期间,清兵根本无法入侵中原半步,吴三桂也因此被晋升为辽东总兵。崇祯十七年,吴三桂降清,后来,吴三桂在山海关大战中又击败了李自成,被封为了西平王。
这一时期的吴三桂十分逍遥自在,顺治十六年吴三桂坐拥云南,就像一位土皇帝一样。之后,他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然而,手握重兵的吴三桂并不甘心坐拥云南,他渴望着更大的版图。在康熙整治“三番”期间,吴三桂起兵造反,自立为帝,建立自己的政权。在这里,笔者一直十分好奇一个问题,如果,吴三桂甘心偏安一隅,坐拥云南不出兵北上,能不能安稳的度过一生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意义,笔者不是吴三桂,吴三桂也并没有这样做,那么,还是回到原来的问题,吴三桂究竟因为什么而败给康熙呢?以往史学界对三藩之乱众说纷纭,或者认为它是一场“清廷与其‘老牌奴才’之间的‘大火并’”,或者,认为它是明清之际民族矛盾的继续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对三藩之乱再做一些分析和考察。
分析这个问题之前,笔者先对吴三桂的一生简单的评价一二。根据历史记载,吴三桂一生多次易主,并没有坚持的去做任何一件事。从这个角度上分析,吴三桂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墙头草。吴三桂没有自己的主见,总想要依附于其他势力生存,可以说,吴三桂的这种做法就不是一位合格帝王的所作所为。
吴三桂没有魄力,称帝也是在康熙的逼迫下迫不得已而为之。从这个角度来看,吴三桂的失败是从开始就注定的。抛开吴三桂个人性格的缺陷,笔者就当时局势分析吴三桂败给康熙的原因。吴三桂起兵造反肯定是有一定资本的,如果手中没有相应的兵力支持,吴三桂绝对不敢升起造反的心思。然而,吴三桂虽然有着雄厚的兵力支持,但是,却师出无名。
不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中,挑起战火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而反观吴三桂,竟然打着“反清复明”的大旗起兵造反,这不是可笑至极吗?在当时汉人的眼中,吴三桂就是一个汉奸,如果,当初吴三桂不放清军入关,清军想要江山易主可能还需要多费一些力气。
而吴三桂放清军入关的这件事,在百姓看来完全就是一个不可以原谅的错误。得民心者的天下,吴三桂不但师出无名,而且,还得不到百姓的一点拥戴,没有出师未捷身先死就已经是不错的结局了。并且,吴三桂没有为帝者的政治魄力和决心。
在康熙宣布整治三番的时期,吴三桂还妄想着作为一个墙头草,希望康熙能根据自己提出的建议做一些妥协。然而,康熙的决定却让吴三桂大失所望,吴三桂低估了康熙的政治魄力,这也为吴三桂日后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再来看吴三桂当时攻打清朝时的情况,吴三桂拥有几十万的铁骑,在攻打清军时无往不利。骁勇善战的吴三桂军队很快就将清朝的领土夺去大半。然而,吴三桂并没有乘胜追击,在打到长江流域的时候,吴三桂选择了驻军观望,此时,吴三桂期望着康熙能够因为自己的强大而妥协。
从吴三桂的这一举动我们就可以看出,吴三桂是想要和康熙分江而治的,他并没有想坐拥整个大清江山,这就是吴三桂政治魄力不足的表现。而康熙在吴三桂驻兵期间得到喘息,反过来攻打吴三桂,吴三桂由于后勤补给不足等原因,最终败亡。
其实,从吴三桂多次易主就可以看出吴三桂最终的结果。吴三桂是一位枭雄,善于带兵打仗,争夺领土。然而,缺少政治手腕的吴三桂却不会经营江山。
虽然,打出了“兴明讨虏”的旗号,赢得了不少汉人和对满清朝廷心怀不满的人支持,得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席卷长江以南地区,但是,由于他曾经亲手引清军入关,亲手杀害永历帝,实乃无以自圆,所以,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再加上,其根本目的在于搞分裂割据,起事诸将皆为其朋党,吴三桂一死,登时土崩瓦解。所以,吴三桂的败亡早已注定了。
参考资料:
『《三藩之乱》、《平西王吴三桂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