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9日晚,随着序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熟悉的旋律,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中华儿女》在人民大会堂拉开序幕。众多演员在舞台上磅礴大气的表演,震撼人心。
在正式演出前,从9月16日起,晚会已经在大会堂举行过7场公开彩排,约3万名观众到现场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录播,更是让全国观众都欣赏到这台精彩演出。
这是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年而捧出的最隆重的献礼。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抒情传统,在新中国70年的历史上,已经诞生过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复兴之路》,分别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35周年和60周年而创作的。《奋斗吧中华儿女》继承了前三部史诗在思想性、艺术性和政治性上的精湛品格,并在艺术呈现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唯美大气的舞台风格,与表演内容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奋斗是最嘹亮的号角
选择“奋斗”作为这部史诗的主题,无疑是十分贴切的。
奋斗,是今日中国最嘹亮的号角,是写入中华民族文化基因里的密码。奋斗创造奇迹。新中国7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奋斗史。
史诗按照不同的奋斗阶段,分为4个篇章:《浴血奋斗》映射出新中国成立前的革命烽火;《艰苦奋斗》描述新中国成立之初重建家园的激动、喜悦与艰难曲折;《团结奋斗》表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奇迹般的飞速发展;《奋斗吧中华儿女》则是从走进新时代至今,每个中国人胸中激情化成的深情呼唤……4个篇章清晰完整地勾勒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民族复兴之路。
短短120分钟,要描述漫长的近百年历史,每年只有1分钟多一点儿。难度可想而知。如何取舍?如何让大众对熟悉的历史、对国家的认知都能发生同频共振?主创团队经过了一次次构思、一次次修改,不断重新提炼……
其实,关于史诗从哪里开始,要不要表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团队曾有过争论。后来,主创们还是决定将时间线向前延伸。原因很简单——不表现之前的奋斗历程,不能说明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不足以表现我们的初心从哪里来,也不足以说明为什么今天要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节目组从一大批歌曲里选出了近70首,并且只挑选人们最熟悉的那几句迅速串连。这些歌曲里,有很多是爷爷奶奶们喜欢的歌,爸爸妈妈唱的歌,唤起了几代观众共同的记忆——比如第一篇章的《红色娘子军》《南泥湾》《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第二篇章的《东方红》《英雄赞歌》《我的祖国》,第三篇章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东方之珠》《我和你》……莫不如是。
第四篇章则以新创歌曲为主,如《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绿水青山》《赤子》《不忘初心》等,相信这些优美的旋律将成为新的经典,被广泛传唱。这次创作任务,是对中国音乐人的一次大考。而他们交出的是一份真诚的、全面体现音乐创作者专业水准的漂亮答卷。
歌声是奋斗者的心声,舞蹈是奋斗者的形象,视频是奋斗者的足迹和背景。从第二篇章起,大量记录珍贵历史瞬间的视频影像,伴随着歌舞在大屏幕上一一呈现。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运动健儿获得第一块奥运金牌、南极科考站建立、香港和澳门回归、抗洪救灾、加入WTO、抗击非典、首次实现载人航天、第一条高铁通车、举办世博会、蛟龙号入海、雄安新区建设启动……这些激动人心的画面,都是最值得骄傲的记忆,是所有中国人的光荣与梦想。
人民是永远的主角
“人民”,是这部史诗的主角。千里江山美如画,是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与汗水浇灌出来的。
“宁肯少活3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奉献精神;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史诗用无数细节,展现了人民的力量,清晰地诠释了为何“伟大出自平凡”,何为“平凡造就伟大”。
“英雄源自人民,人民就是英雄。”在整部史诗唯一一个朗诵节目《致敬人民》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背景下,十位艺术家无比深情地诵出了这样的心声。
为了在舞台上重现一个个人民英雄的形象,演出团队集结了30多位家喻户晓的优秀影视演员。他们极富感染力的表演,为音乐舞蹈史诗增加了戏剧表现力。《共和国之恋》中,胡歌饰演的科学家郭永怀不幸遇到飞机失事,牺牲前,他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把装有重要数据的公文包夹在两人胸膛间,他们用血肉之躯,保护了文件的完好无损;《战决口》中,孙涛等饰演的抗洪战士,誓与大堤共存亡;《生死不离》里,孙俪饰演的北京奥运志愿者、黄轩等饰演的汶川地震救灾战士,和当年被救起的小男孩林浩一起走上舞台。每一次演出,当林浩和姚明手牵手出现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闪出时,都有掌声响起,都有泪水滑落。
《赤子》这首歌的背景视频里,一个个熟悉或陌生、平凡而伟大的面孔依次浮现——于敏、李延年、黄旭华、申纪兰、张富清、屠呦呦、孙家栋、袁隆平……他们,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是“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艺术家”“人民英雄”“人民楷模”等国家荣誉称号的获得者。
他们,是人民的英雄,是英雄的人民。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抒怀史诗,每一个年代都有奋斗者的光辉形象,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伟大梦想。《奋斗吧中华儿女》是对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艺术传统的承继,更是对时代变迁中永远的主角——英雄人民的致敬。
朱海(文学总撰稿)
奋斗者的情感,奋斗者的收获,奋斗者的实践,奋斗者的壮志,都是我们要在这部史诗中表达的。
去年刚刚完成了《我们的四十年》,我们就马不停蹄开始了这部献礼新中国70年的创作。两者在时间段上有重合,怎么写出新意,也是巨大挑战。
在准备文学稿本时,曾多次去采风。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山东的沂蒙山区。坐在红嫂的雕像前,我一直在想,如果她活到今天,能够坐在人民大会堂观看这场晚会,她希望看到什么样的节目,听到什么样的歌?我们能不能对得起她当年的牺牲?我认为她不会难过,新时代已经实现了她当年的梦想,真的如她所愿繁荣富强起来。
彩排了几次,很多观众给我打电话表示很喜欢。相信多少年后再看,人们一定还会想起其中的某个场景,想起其中的某首歌。
李心草(乐队指挥)
我指挥的是最后一个篇章,新创作的歌曲较多。作曲家在写每一首歌时都投入了最饱满的感情,努力做出完美呈现。这个篇章中,好听的歌曲不少,优美的旋律不少,我们耐心等待它们接受观众和时间的考验。
这台节目演员数量多,乐队庞大,合唱团庞大,舞台表现的手段特别丰富。
常规演奏中,合唱团在乐队后方;而这部史诗中,合唱团分布在两侧。由于演出场地特别大,距离远,导致指挥、乐团与合唱席的声音传导产生了一些滞后;而观众席的庞大,也导致声音传出去之后无法返回。我们只好不停地让合唱团的人站到我身边、站在乐队中来感知这种滞后,然后一遍遍校正,直到完全合拍。独唱和领唱的演员也很辛苦,许多人从没有和这么大的乐队、这么多人的合唱团一起合唱过。
与几千名艺术家的合作,是非常难得的体验,令人难忘。每个人都有极限,都有特别疲劳的时候,但互相鼓励着,就仿佛获得了重生的力量。
王力宏(歌唱演员)
对我来说,这一个月的排练,是一个自我净化的过程。我之前参加过奥运会的闭幕式,当过火炬手,但这次的经历更让人难忘。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好的歌曲就一定会和听众产生共鸣,会流行,也会打动不同时代的人。正式演出前,面向观众的公开彩排已有好几次,我一直没能看到完整的演出,但我的同事、朋友们都坐在下面看了几次。他们说,很多地方都落泪了,觉得自己特别有耳福和眼福。
来源:人民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