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期4天的第34届广东佛山(国际)陶瓷及卫浴博览交易会(下称“佛山陶博会”)21日闭幕。
记者连日来在会上采访获悉,参展的中国陶瓷企业纷纷通过创新产品设计、提升技术水平、自主品牌建设等方式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并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实现更多元化的国内国外市场布局。
世界陶瓷看中国,中国陶瓷看佛山。在过去几十年发展历程中,中国陶瓷产业走出了一条从跟随到引领、从模仿到创新、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之路,而佛山陶瓷无疑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南国陶都”美誉实至名归。
本届佛山陶博会展示面积共48万平方米,共有中国陶瓷城展馆、中国陶瓷总部展馆、佛山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展馆三大展馆,设立出口产品选材区、全屋定制专区、工程产品馆、辅材专区、特色产品专区等,吸引了国内外800多家企业参展,共展出2万多款陶瓷产品。
记者看到,各种设计独特、造型新颖的陶瓷产品堪称艺术品,吸引了众多采购商现场洽谈交易。“当下陶瓷行业发展,要关注国际潮流趋势,也要以消费者体验为优先,注重产品的空间美学与艺术感。”参展的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新明说。
同期举办的第四届“一带一路”泛家居产业发展与国际合作论坛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宫卫指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陶企品牌影响力尤为重要,为提升影响力与生存能力,必须摒弃低成本、大产能、低价竞争的战略,改走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智能化的高质量创新发展道路。
近年来,佛山陶瓷产业顺应转型升级的大势,实现了蝶变——从制造加工基地迈向国际陶瓷产品采购基地、陶瓷总部经济聚集区。佛山市禅城区委常委何战表示,作为佛山陶瓷的发源地和聚集地,佛山禅城区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陶瓷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和产能过剩,佛山陶瓷企业近年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进多元化市场布局。
佛山中国陶瓷城集团执行董事兼总裁周军表示,作为以陶瓷为核心的泛家居产业服务平台,其近年来积极组织陶瓷企业前往俄罗斯、泰国、卡塔尔等近十个国家参展、交流和考察,为泛家居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构建了对接平台。
佛山市商务局副局长黄铁表示,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为佛山陶瓷企业所向往,它们纷纷加大市场开发力度。佛山今年6月启动的“开拓‘一带一路’国际市场陶瓷行业洽接中心”,目前已成为当地陶企拓展沿线市场的重要平台。
陶瓷砖出口利好
近年来,佛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刘亚民发布了第一季度建筑卫生陶瓷出口数据,据悉,2017年第一季度,我国出口陶瓷砖出口9.14亿美元,同比降低27.99%,出口陶瓷砖前二十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菲律宾、韩国、越南、香港、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阿联酋、澳大利亚、泰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南非、以色列、柬埔寨、加纳、加拿大、秘鲁,“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达半数以上。 而菲律宾政府将在棉兰佬穆斯林自治区(ARMM)、卡拉加(第13区)、东维萨亚(第8区)、索科斯卡尔根(第12区)、北棉兰佬(第10区)等5个贫困区域推出131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预算总金额约1574.4亿比索。越南河内市提出2016-2020年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该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率8.5%-9%;工业建筑业增长10%-10.5%等都将成为陶瓷砖出口的利好消息。
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于毅曾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外贸形成了东快西慢,海强陆弱的局面。“一带一路”的实行,昭示着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外贸出口额的同时,也有利于外贸出口结构优化。
陶企在不断走出去
对于“一带一路”的巨大发展机遇,部分中国的陶瓷企业已开始布局,率先走出去,科达等“从传统的产品出口到国外分公司的布局开设,再到海外投建陶瓷厂的陆续投产”,而金意陶、罗马利奥则通过“集群式”走出去。
1、集群式走出去
《南方日报》5月12日发布文章《粤企携140家企业抱团出海 马来西亚总理三次现场点赞》,森林城市是广东民企碧桂园在“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马来西亚依斯干达特区建造的一座面向全世界的城市,开工仅两年,就已经沧海变城市,酒店、商业街、奢侈品店、交通中心等设施均已投用,并且带动约140家中国企业抱团出海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成为中国民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典型案例。在森林城市这样一个集群式“走出去”的运营管理服务海外平台,中国企业扬帆出海,来到这里大展拳脚。截至目前,与“森林城市”合作的中国企业已经超过140家,包括华为、金意陶、罗马利奥等。
参与到森林城市合作项目中去,广东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乾认为这对于企业的海外拓展意义重大。“通过参与森林城市的建设,我们在马来西亚建分公司,可以做实,不像原来的纯贸易形式,同样可以把东南亚当成国内市场一样的方式进行运作;第二,把这个项目可以作为我们金意陶品牌在东南亚,特别在马来西亚宣传或者推广的口碑,大家可以作为样板工程去参观,形成口碑案例。”
2、海外建厂
对陶瓷行业来说,“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不仅是出口,更多的企业选择直接在国外投资建厂。据知情人士分析,以俄罗斯市场为例,上马一条500万㎡的陶瓷生产线,成本仅为意大利设备的70%。同时,俄罗斯的燃料成本比中国要低很多。在陶瓷生产成本中,中国的燃料成本占据30%左右,而在俄罗斯低至11%~12%。在瓷砖价格上,俄罗斯则是中国的两倍。在俄罗斯做陶瓷,全部投资甚至可能在投产后1年就收回。
东南亚是国内陶瓷砖出口的绝对主力市场之一。而越南地区作为东南亚的腹地和美国政策倾斜的对象,在辐射面积和出口税方面颇具优势。 据了解,如果能够成为当地法人,获得原产地商标或相关证明,便可以合法规避贸易壁垒。越南出口美国市场的关税非常低,中国企业在本土直接出口美国是200%的关税,而在越南出口美国的关税才10%;同样是出口到东南亚国家,越南是零关税,中国出口到印尼、马来西亚及印度则经常遭贸易壁垒。业内人士认为,不少中国陶瓷企业置换出口产地,也不失为打破贸易壁垒的方法之一,最直接的方式则是出境建厂。
从目前中国陶机设备出口数据看,印度、越南等国家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陶瓷厂,产品服务本土并辐射周边市场。有业内人士就分析认为,到东南亚地区投资建厂,对于解决反倾销、降低生产成本等大有裨益,也可以规避欧美国家的反倾销风险。
科达洁能、摩德娜等为代表的陶机企业早就在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印度陶瓷业近90%的机械装备从中国进口。而科达海外的主要市场在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地区,均是“一带一路”覆盖的重点区域,同时也开始了海外建厂的步伐。
“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贸易畅通之路,也是文化交流、民心互通之路。回望古丝绸之路,无论是“西北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是贸易兴盛、民族交流之路,不同文明得以碰撞交融,并通过创新发展得到提升。
1877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但众所周知,与古代丝绸之路曾经辉煌的贸易记忆相伴随的不仅仅是丝绸,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主力商品,中国陶瓷曾风靡全球。
“菲律宾的每一个省、每一个岛屿都出土过中国古陶瓷。”在一本有关中国陶瓷的书中,菲律宾东方陶瓷学会前会长庄良有女士留下了这样的文字。在菲律宾群岛出土的中国瓷器居东南亚地区之首,菲律宾在先后十多年的时间里,共出土大约40000件中国古代瓷器。在“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都能找到古代中国陶瓷的出土。
中国陶瓷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从发端来看,中国陶瓷制作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中国一词的英文China原意是瓷器,瓷器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代表着中国悠久文明。陶瓷不仅是物质产品,且是一种文化产品。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陶瓷器,在交流和借鉴中,相互融合又独具特色,不仅有生活实用功能,还为人们提供着审美享受。
目前中国陶瓷无论数量或规模,均位居世界首位,是陶瓷生产制造第一大国,但缺乏在世界上叫得响的陶瓷品牌,离陶瓷强国还有较大的距离。“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让古老的陶瓷迎来了新机遇。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应更重视品牌建设和专利保护,并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需要,针对不同市场开展设计创新。
“一带一路”,为中国陶瓷打开了新的“筑梦空间”。一方面,中国陶瓷业要充分挖掘“一带一路”建设所带来的市场机遇,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要善于从文化交流中汲取艺术创造的精神财富。在历史上,中国的陶瓷和陶瓷技艺传播到了世界,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和艺术,同时也在传播中引进了一些独特的技术经验,如中国陶瓷的青花颜料,就是借鉴了波斯的陶瓷作品配料。
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陶瓷产业和陶瓷文化不仅是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一带一路”的“筑梦空间”里,中国的陶瓷业将获得巨大的推进力量,世界陶瓷产业和艺术的发展也将获得新的源泉。
根据 中国新闻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