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47|回复: 0

为什麽画中国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4 00: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4為什麼畫中國畫.jpg

  图:朵拉绘国画

  我画中国画,很多学者说我画的是南洋风水墨画。

  南洋是明清之际就有的名词,涵盖今天南中国海及其周围一带的海域,包括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当年的海外丝绸之路,走向南洋,带来的除了丝绸、茶叶、陶瓷,还有各种中华文化,包括中华文化的精粹,中国画。

  海丝路就是文化之路。

  中国人下南洋,人在异国他乡,心在祖国故乡。

  我在槟城的朵拉艺术工作室,设立在孙中山纪念馆,也是拥有一百一十年历史的槟城阅书报社内。一九○八年十二月十九日,孙中山创办槟城阅书报社,许多作家学者每当参观之後,都会问我一个同样问题,我的回答「阅书报社不是办报纸,孙中山是为了开启民智,鼓励更多人阅读书报,他为推翻满清帝制的起义筹款,借这个地方宣扬革命理念,曾在此慷慨激昂演讲。」纪念馆门口立的三人雕像,亦是世上独有的。中间是孙中山,陪伴身边的两个槟城人是吴世荣和黄金庆。两个对孙中山的革命理念始终深信不疑。

  槟城当年的地标建筑,是一座楼高五层,庭院宽阔的洋房,人称「五层楼」。大家都说是吴世荣家的房子,其实是他老婆谢柳美的嫁妆。谢柳美是槟城富商谢德顺膝下唯一掌上明珠,这栋五层楼豪宅原是谢家私邸。本身也是富商的吴世荣,生活富裕,每逢年节,五层楼灯火辉煌宾客如鲫。认识孙中山之後,吴世荣把革命事业当成己任。除了将自己全副身家捐给革命,还把老婆的嫁妆包括所有金银珠宝,甚至「五层楼」也转售他人,卖首饰和房子的钱全交给孙中山作为革命起义用途。相对于新加坡,槟城人对孙中山的支持是百分百的忠心耿耿,由于之前多次起义都失败,孙中山後来被称孙大炮。在槟城人心中却永远是为革命努力奔走的孙先生。这就是为什麽原本在新加坡的南洋同盟会(南洋革命基地),後来迁移到槟城。

  一九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在槟城召开了民国建立史上最关键与重要的「庇能会议」(槟城马来文为PINANG的译音),策划一九一一年的第二次广州起义,也就是「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虽然惨败,却对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的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产生重大影响。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槟城在中国的民主建国之路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多人对为革命义无反顾、倾家荡产的槟城人吴世荣根本不认识,尤其在革命成功以後的吴世荣的故事,极少人重视和重提。

  民国初建,孙中山邀请吴世荣回国,当吴抵达上海,在码头亲自率领临时政府要员迎接他的孙中山,抱着吴激动地说了一句流传至今的「华侨乃革命之母也」。孙中山告诉吴世荣,革命成功,可以把当初吴为革命拿出来的钱还回给他,请吴将国债债券拿来,吴淡淡地说,「国债债券,我已经烧掉了。」

  每次想起这个真实故事,我的眼泪就盈在眼眶。不求名不求利,一心就是为了祖国的未来。伟大的人物永远不会成为过去,纵然时光不断在岁月的长河里淘洗,有些人不应该被忘记。我也并非要故意一而再地重复提起。

  每天到纪念馆楼上的工作室作画,望着孙中山和他两位「超级粉丝」的雕像,走进大堂,给坐在大堂的孙中山先生行礼,念读一次孙先生後边的墙上挂着他以孙文题名写的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感觉正气满满转到後厅,上楼,打开工作室的玻璃门,看着挂在墙上的十几幅自己的水墨作品,想起朋友的问题:「学过水彩,画过油画,胶彩,你为什麽最後的选择是中国画呢?」

  孙中山先生来了,南洋的人和南洋的阳光一起热烈欢迎他,因为他把中华文化带来,把华文教育也带到南洋来。他认为革命不断受到挫折的最主要原因是教育不普及,人们不了解革命的重要性。他的思想影响了拥护他的一批侨领包括:吴世荣、黄金庆、熊玉珊、陈新政、邱明昶等,他们开始创办学校,除了男校,还包括我的母校槟华女子小学和中学(前身为福建女校)。

  学校成立当时没有校舍,就借阅书报社上课。当槟城阅书报社社长,也是孙中山纪念馆馆长拿督庄耿康,邀请我到馆里设立工作室的时候,我高兴地说我又回到我的母校来了,这一回也是上课,上水墨画课。

  八十年代末,收到朋友给我寄来电脑打印的信,吃惊之余,有一个问题马上问自己:往後如果连圆珠笔也没人用了,那麽,毛笔未来的方向,尤其是,在南洋,要往哪里去呢?南洋地,没有多少人用毛笔写字,甚至更多人没听过书法或水墨画。

  从小我父亲送我上华校,这点和邻居街坊的小孩不一样,我是被英校生包围的唯一一个,也是被众人看不起的「华校生」。殖民地时代已经过去,统治者英国人高人一等的思想仍残留在很多被殖民者的脑海里。父亲却说:「我们华人一定要学华文。」父亲口中的学习,不仅是学讲华语,学看华文,而是华人文化,包括他最重视的毛笔字。

  上学时期,重视成绩册上的华文和书法获得高分,其他科目父亲不太在意。就是这样种下我热爱华文文学和中国画的种籽。许多年後,华人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变成我日常生活的重要责任。二○一四年接受邀请加入槟州华人最高组织槟华人大会堂成为文学主任,起初拒绝因为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读书、写作和绘画,听了槟华堂主席拿督斯里许廷炎的理念,发现这是一个可以为中华文化尽力的平台,于是承担起来,并把「世界华文作家槟城文学采风」打造成槟华堂的品牌,自二○一六年创办至今,已经变成常年活动。

  电脑打印的信出现了毛笔可能消失的危机,但我不能任由毛笔静悄悄隐没。我开始专心一意画中国画。尽管当时没有文房四宝,难找中国画老师,我带两个女儿一起,坚持学习不许放弃。至今我在全球各地办过六十多次图画联展,在中国和东南亚各地办过十多次个人水墨画展。内地学者在评论我的中国水墨作品时,称为「南洋风」水墨画。

  作品既有传统中国画的元素,又有南洋色彩的风情,融合中马两国的文化,挥洒在水墨作品之中。海丝路把中国画带到南洋,因为有心人,中国画到了南洋持续发展,经过时间的积累和整合,相互影响之下,创作出新的风格,形成独特的「南洋风」水墨。

  中国绘画是中华文化中最精粹的部分。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不许中国画就此不见。画画之前,我是华文作家。在马来西亚,马华文学不是国家文学,作为华人,不能够因为不是国家文学,便不以华文写作。以华文写作五十年以後,出版了五十二部书。这些年来,除了执着华文写作,我还画中国画。

  [作者简介] 朵拉,马来西亚华人作家、画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3 18: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