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纪宽乐医生表示,惠港新措施令香港医疗更有优势,他相信港医北上发展必成趋势
中央本月公布16项惠港措施,其中一项是开放医疗市场,容许在大湾区城市的指定港资医疗机构,使用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常用的医疗仪器。在内地开设诊所近十年的纪宽乐医生表示,愈来愈多港人在大湾区生活,他的深圳诊所营运七个月,求诊人数不断上升。惠港新措施令香港医疗更有优势,他相信港医北上发展必成趋势,情况近似八十年代港商到内地设厂,港医则是把港式管理及外国崭新的医疗技术带进大湾区,促进粤港合作拓展医疗市场。
心脏科专科医生纪宽乐早在2010年,抓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先行先试政策新机遇,成功在广州落户,开办首间港式医疗诊所,病人主要是当地居民及北上工作的港人。他忆述当年决心北上发展,皆因他2005年起参与助学团资助内地大学生筹募经费时,去过不少内地城市,发现内地医疗服务有拓展空间,遂胆粗粗做「开荒牛」。
突破界限 一日三地应诊
「内地当局和我都无前车之鉴,摸着石头过河」,纪医生回忆当年连内地开诊所的申请表格,都是他与内地相关部门多次磋商下完成,当年申办诊所手续繁多,港医到内地执业亦要提供良民证,他为此花了很多时间和人手办理。事隔九年,纪医生今年在深圳开第二间诊所,注册手续比当年简易快捷,他举例说,港医在内地执业的永久牌照,过往只能在北京办理,今年可在深圳相关部门办理,省时方便。
现时纪医生在广州和深圳两间诊所共聘有20名医生,其中15人为香港医生。纪医生每周有一日到内地应诊,上午广州、下午深圳,若当天香港有手术就会赶返。两地员工会用微信开视像会议,他坦言,随着国家基建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包括超越欧美的AI(人工智能)技术,他才可以同一日分别在三地应诊。
纪医生表示,今年正式投入服务的深圳诊所营运近七个月,月均求诊人数升幅接近双位数,可见港资诊所在内地大有可为。他说,过往内地病人经常赴港求医,对港式医疗和医生技术都有信心,「香港品牌」是金漆招牌,故不愁没有病人求诊。
求诊者众 计划增设专科
另外,愈来愈多港人到大湾区发展或退休养老,港医需求因此大增。纪医生深信港医北上发展是必然趋势,加上中央持续推出惠港新措施,有利香港医疗模式拓展,他已计划扩大诊所面积,增设外科、皮肤科及肿瘤科等专科门诊。
刚公布惠港措施之一,是开放湾区的港资医疗机构可使用香港注册的药物及仪器,令香港医疗集团和医生更具优势。纪医生说,内地病人过去用「港药」,要山长水远到香港诊所覆诊取药,又或由家属赴港代取,新措施下病人可在内地直接取港药,如患癌症等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最受惠,「在内地可直接用香港注册的化疗药,方便进行疗程」,住在湾区毗邻的居民亦可到湾区找港医、用港药。
纪医生指出,美国FDA或欧盟EMA认证的药物,互相认可,需额外临床研究数据再审批;反之香港药物注册制度只需要获美国FDA或欧盟EMA任何一方认可,便能注册使用,新措施令港医可引入经港注册的美国FDA及欧盟EMA药物,到湾区医药市场。
诊症以外 引入管理技术
「港医到内地的角色不只是睇症,而是把港式医疗管理模式、药物及新技术带入内地」,纪医生指香港的医疗与国际接轨,率先应用新医疗技术及药物,这是港医和外籍医生在大湾区较吃香的原因。他说,港医在大湾区能做桥梁,「我哋引入技术,教完内地医生,佢哋仲做得好过我哋,情况如同当年改革开放,港商到内地设厂一样,内地人并非不懂开厂,而是不懂管理及没有相关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