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99|回复: 0

三代人 二十年——澳门回归的「记忆年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2 01: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6三代人 二十年.jpg

  20年,占据了叶永俊迄今为止的全部记忆,见证了车雪芬一路向上的职业生涯,覆盖了陈树荣幸福康乐的退休时光。澳门回归祖国的20年,参与67万澳门人不同的人生阶段,以年龄视角看澳门,组合出的是各有侧重的廿载时光。

  叶永俊:国家认同成为共识 只要愿意就有学上

  图为叶永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社记者王红玉摄

  叶永俊的回归记忆是模糊的,白天,住在关闸附近的他被外婆抱到大街上,跟很多人一起看着些什么。生于1997年的他,不敢确定那是人生最早的记忆,还是被告知以後的想像。作为新入职的中学老师,同时教历史和地理的他早已知道,在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12小时后,解放军驻澳部队从关闸口岸进入澳门,数万民众自发前往欢迎。当时2岁10个月的他,也许正是那数万分之一。

  其後的记忆就鲜明生动得多。今年9月刚刚参加工作的叶永俊,20年的全部时光几乎都在学校里,关于教育的记忆格外清晰。

  「很小的时候曾问爸爸:我是澳门人还是中国人?」叶永俊认真地说,对于一个无知幼童来说,这个问题深刻而难解。「现在已经非常清楚,当然是中国人。说自己是澳门人,就像说是上海人、广东人一样,更多的是强调地方特色,相当于老家的含义。在老家之上还有国家。」叶永俊肯定地说,周围朋友都认为澳门跟国家是不可分割的,只因特殊历史原因才成为特别行政区。

  对国家的了解既来自书本知识,也受益于多次内地行。中学阶段,他参加「认识祖国、爱我中华」活动,先後到过武汉、贵州、南京、上海。16岁暑假,政府资助去北京4个星期,专门学习普通话,顺便学习剪纸、国画等传统文化。

  根据澳门特区政府统计,自2004年至今,已有6.5万名师生参与「认识祖国、爱我中华」活动。澳门的大中小学已实现升挂国旗全覆盖。叶永俊说,他任教学校的小学部每周一升国旗时,学生们都会高唱国歌,认真的样子令人感动。

  叶永俊毕业于澳门大学,他的高中同学全部升读了大学。「在澳门,只要你想,就会有学上,关键看你是否适应学习生活。」他解释道,澳门实行10年义务教育和15年免费教育。5至15岁的未成年人必须强制接受普及教育,特区政府和教育机构有责任提供保障。免费教育则自2007年起,拓展至整个正规教育内的15个年级,包括3年幼儿园、6年小学、3年初中以及3年高中。除公立学校外,特区政府也为纳入免费教育学校系统的私立学校提供免费教育津贴,在没纳入免费教育学校系统学校就读的学生,政府则发放学费津贴,且两类津贴金额均持续提高。

  「上大学也不必为费用发愁,政府有很多资助方法。」为鼓励和支持澳门学生继续升读高等教育课程,特区政府推出大专助学金计划和利息补助贷款计划,只要向与学生福利基金合作的银行申请升学贷款,利息都会得到返还。政府甚至推出「大专学生学习用品津贴」,帮助大学生购买书籍、参考资料和学习用品。

  车雪芬:回归带来就业机会 职业发展超出想像

  车雪芬的回归记忆是深刻而独特的,那夜,她在交接仪式现场目睹了葡萄牙国旗的降落和五星红旗的升起。「当时好激动,不知为什么很想哭,也不知未来会怎麽样。」

  轮廓分明的车雪芬属于一个特殊群体:土生葡人。父亲来自广东省,母亲来自葡萄牙。出生于澳门的她1999年正在读大学四年级,以兼职工作人员的身份负责贵宾的接待工作。

  回归前的澳门经济低迷、治安很差,很多人对未来充满迷茫。令车雪芬欣喜的是,由于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澳门旅游业开始迅速发展,带来了庞大的就业机会,也增加了她的职业选择。如今她已从普通职员成长为旅游会展业高管。

  「刚参加工作时,澳门最多一次能接待50人规模的会议。现在我的团队可以安排数千人参加的会议、论坛或者展览。团队里也有更多本地年轻人成长起来。」她说。

  「最大的变化是城市风貌和国际知名度。」车雪芬说,回归前路环和氹仔之间只有一座桥,现在两者已连成一片,成为酒店云集的金光大道。对外界说起澳门,也不必再解释是距香港一小时水路的城市,可以直接说「我来自澳门」。

  「如果有人问我是不是爱国,我可以告诉他,我真的爱。没有祖国,就没有我的现在。」她说。

  陈树荣:在澳门当老人很幸福 爱国爱澳爱自己

  20年前的回归夜,时年58岁的陈树荣在电视台担任直播嘉宾,解说了整个交接仪式。「确实感到很光彩、很激动。因为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澳门终于回归了。」

  如今陈树荣已踏入暮年,但依然身兼澳门历史学会理事长、澳门经济学会副会长、君亮堂出版社社长等多职。他平均每年出一本书,出版经费多来自政府专项资助。

  「在澳门,老人很幸福。」他说。政府提供的养老金、敬老金、长者津贴、医疗券等每月都有5000多澳门元,加上人人有份的现金分享,不靠子女赡养也能保证基本生活。

  治安好转、经济繁荣、生活改善……澳门发展超出了他回归之夜的想像。身为历史研究者的陈树荣,将澳门的今天归功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归功于处理好了「一国」和「两制」的关系。

  「没有『一国』就没有『两制』,『两制』是在『一国』之下的。没有国家支持,澳门不可能发展。」在陈树荣看来,无论过去还是未来,澳门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支持,澳门应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给澳门的定位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这让陆地面积只有33平方公里的澳门不再是小地方,对澳门的发展非常重要。「澳门对国家,也不能只是依靠、依赖,也有责任支持国家发展建设 ,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澳门人要相信,国家好了,澳门会更好。爱国爱澳就是爱自己。」

  老有所养、所医、所乐、所学、所为,让陈树荣依然可以像年轻人一样畅想未来:「希望可以再工作10年,专注研究历史文化。」

  新华社澳门12月12日电题:三代人 二十年——澳门回归的「记忆年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0 20: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