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卫报》网站7月5日发表题为《这场大流行病已经暴露出正统经济学的无效》的文章称,主流经济学告诉我们,应对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惟一理性的方式是对其进行量化,给每种可能性算出一个概率。但即使拥有世界上最厉害的专业知识,我们的知识也往往远远不够。正如这场大流行病如此生动地表现出来的那样。文章编译如下:
即使在这场大流行病袭来之前,世界经济就面临一系列日益严重的危机:气候突发事件、极端的不平等以及因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而对职场带来的巨大冲击。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可资借鉴的不多。相反,它们就像牢笼一样禁锢着我们的思想,对一系列进步的政策理念冠以负担不起、适得其反、与自由市场格格不入之名而加以拒绝。更糟糕的是,经济学以一种微妙、悄然的方式引导我们将一整套价值观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内在化,阻止我们哪怕是幻想一下各种形式的激进变革。
由于经济学的正统观念已经完全植根于我们的思维中,摆脱这种观念需要的不仅仅是短时间的大规模开支以防止经济立即陷入崩溃,尽管这种做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进行更深入的挖掘,找出我们所处困境的经济学根源。用一种更积极的话说,就是我们想要从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学中得到什么?
主流经济学告诉我们,应对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惟一理性的方式是对其进行量化,给每种可能性算出一个概率。但即使拥有世界上最厉害的专业知识,我们的知识也往往远远不够。很多情况下,我们难以预测哪种可能性更大。更糟糕的是,很可能出现我们甚至没有考虑过的结果以及谁都想象不到的未来,正如这场大流行病如此生动地表现出来的那样。
以概率来表述未来给我们带来了已经了解和控制的错觉,虽然非常诱人,但那不过是一种傲慢。2007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前夕,银行家们曾为自己的模型感到骄傲。当年8月,高盛的首席财务官承认,该行在一些金融市场上发现了巨大的价格波动,一周内有好几次。然而,根据该公司的模型,每次波动出现的概率被认为比连续21次中英国国家彩票头奖的可能性还小。世界上的事有时需要的是谦逊。
在如何应对气候突发事件方面,我们的教训很深刻:我们不能把重点放在数学模型预测的普通气候影响,而必须认真考虑最坏情况并采取措施加以避免。然而,经济学的正统观念使我们远离预防性行动。如果主流经济学只有一个首要目标或原则,那就是效率。
效率意味着最大程度上“物尽其用”,即每花一英镑都要得到最大收益。其他的做法肯定是浪费,不是吗?但是,消除浪费意味着消除多余的能力,我们现在在全世界的卫生系统中就看到了这样做的苦果。我们对效率的痴迷如果意味着不能为大流行病或气候突发事件做好准备,那么我们就将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们的重中之重应该是复原能力而不是效率。我们需要建立具有复原能力的制度和经济,其明确的目的是为了经受住最坏的情况——能在应对不可预见的灾难时奋力一搏。
7月6日,车辆行驶在英国伦敦街头。(新华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参考消息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