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仿生手臂采用ABS塑胶材料,同时透过医用电极连接手臂肌肉,感应肌肉收缩时的电讯号,从而做出各种手势及动作
人工智能(AI)作为当前世界发展的趋势之一,遇见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现实,向来以医学见长的香港,要如何抓住这样的机遇?本周一,一场围绕「AI+医疗」的专题座谈在中环展开,根据「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香港人工智能发展策略研究》报告(下文称「报告」)内容,医界学界商界各抒己见,探讨如何通过制度设计,让AI更好的服务于医疗系统和产业,并最终回馈造福社会。
「一国两制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主任杨荃荃表示,希望能通过这份报告,敦促政府搭建AI发展的蓝图与框架,增强医疗领域内发展「AI+医疗」的优势,吸引全球资源汇聚香港,推进研发与应用在香港的落地,并可以再次输出国际,提升香港「AI+医疗」全球影响力的同时,惠及本地医疗系统。
杨荃荃讲到,香港在实现AI与医疗领域结合上,具有三点优势,包括香港充足的医疗人才资源;香港作为国际社会进入内地的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香港医管局的公营医疗数据系统,可以为「AI+医疗」提供大数据支持。
「报告」提出未来发展「AI+医疗」人才的多项措施,包括提高科技科目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比重、成立香港人工智能学院、增加人工智能的硕士和博士课程等;同时建议利用香港的平台优势,将市场辐射到内地。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医疗数据的开放。
数据为王
「『AI+医疗』的发展,不仅需要资金、教育、工业产业链的配套,还需要建立有利于数据应用和医疗研究的政策。」「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主任林晓燕说。AI很多时候是指以机械学习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智慧,机械学习是指演算法通过分析数据潜在的关系,识别特徵、进行判断、模型优化,从而做出预测或决策。也就是说,大量的数据是AI学习的基础。没有医疗大数据作支撑,「AI+医疗」则为空中楼阁。
香港的医疗数据分为公营和私营两部分,其中公营医疗数据方面,「香港公立医疗系统早在1995年已采用统一的『临床谘询管理系统』,收集了覆盖所有香港公营医疗机构、时间周期长达25年的医疗数据。这是目前国际上数一数二、规模顶级的医疗数据库,十分有竞争力。」林晓燕续称:「但这些资源仅对大学开放,使得企业与商业机构除与大学合作外,无数据可用。」因此,报告希望政府能放开这部分数据,使之为商业机构所用,将来更好的回馈社会市民。
加强保安
谈数据,就不得不谈大数据所涉及的隐私与安全问题。当前,针对数据侵犯问题,国际社会纷纷采取措施,2018年欧盟和美国分别推出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加州消费者隐私保护法案》,前者被认为是最严格的数据保护法。杨荃荃说:「在数据的使用方面,掌握数据的人责任重大。香港目前在此方面尚无对私营机构数据监管的政策。」
在AI时代,明确和加强数据持有者和使用者的责任、制定医疗数据管理的最低标准,不仅能从机制上降低数据侵犯的风险,更有利于全社会达成关于人工智能的共识、建立公众对大数据信任。为此报告提出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问责制度「合理的医疗数据开放机制」。
今年1月,美国确诊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在隔离病房中接受机器人听诊治疗,并通过咪高峰与病房外的医生远程对话。之后随着疫情加剧,AI在预防、确诊、治疗,甚至疫苗的研发过程中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机会不等人,人工智能商业化的门槛正越来越低,香港需要抓住这个时代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