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连日来引发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共鸣。
大家表示,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不计名利、敢于创造,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科学家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参加座谈会的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说,科研成果无论是用于国民经济发展还是解决生命健康问题,都是面向国家的需求。作为科学家,尤其是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时,我们要以国际前沿的水平推动国家的发展。
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建有被称为“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近年来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助力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
“不爱国是做不好科研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说,当年中国刚进入核聚变能源研究领域时,外界都是怀疑的目光,几代科技工作者靠着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宋云涛深切感受到,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工作者更应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从“两弹一星”精神中汲取力量,肩负历史重任,让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迸发涌流。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回想起自己这些年在角膜病领域攻坚克难的经历。
1995年完成第一例手术、2008年获国际眼科界认可和命名,姚玉峰独创的“姚氏法角膜移植术”已经帮助近3万名患者重见光明。他还利用自己积累了20年的16万张角膜病图像,初步开发出人工智能角膜病诊断系统,该系统进入应用后将大大降低误诊率。
“我和我的团队要在临床治疗方法和药物开发方面继续创新,不断深挖自己的潜能,挑战一个又一个医学高峰,为救治患者把更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姚玉峰说。
“要鼓励科技工作者专注于自己的科研事业,勤奋钻研,不慕虚荣,不计名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保国的爱人、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研究员郭素萍感触颇深。眼下,由她与李保国并肩战斗过的专家、同事、学生、农民组成的科技扶贫团队,正在山区综合治理的科研道路上,用科学帮助更多农民甩掉“穷帽子”。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偲说,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专注和勤奋”,经过长期探索而在某个领域形成优势,这也正是几代南海科技工作者的真实写照。
不久前,中科院南海所的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实验6”在广州下水,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深远海的科考能力。“今后,我们将按照总书记要求,继续发扬科学家精神,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新贡献。”张偲说。
在这次座谈会上,“好奇心”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参加座谈会并发言的英籍科学家、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戴伟来到中国后,从事科普工作多年。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和渴望,一直是他工作的强大动力。
“科学研究需要好奇心,还需要发挥年轻人的作用。”戴伟表示,今后将为更多贫困地区的学生创造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并充分利用短视频形式、新媒体平台进行科普教学,增强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留住”他们的好奇心。
来源: 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