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辽菜大师刘敬贤(左二)在八卦街夜市中现场制作「鹿鸣肉丸」\大公报记者于珈琳摄
疫情缓和下,「夜经济」加速回归让城市生活重回繁荣,夜市的内涵也随多种元素的融入悄然发生着变化。在辽宁渖阳,曾以烧烤、啤酒闻名的夜市,就与传统文化实现了跨界搭档,转身变为非遗传承的展演场。入夏以来,皮影、糖人、辽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一次成规模的走入夜市,成为夜幕下城市的新时尚。这些沉淀了百年风霜的老手艺,经历了艰难的创业守业,在夜市中再拾人间烟火。
在近日重新开张的百年老街渖阳和平区八卦街观光夜市上,77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辽菜大师刘敬贤挂帅「练摊」,第一次在夜市摊位现场展示辽菜代表「鹿鸣肉丸」的制作。「这种形式非常新颖,我是第一次参与,让我没想到的是,这麽晚了还有这麽多观众。」接近晚上9点,商业街依然人声鼎沸。
「大家好,我是鹿鸣春饭店的厨师刘敬贤。」今年8月,八卦街开街仪式上,刘敬贤第一次通过夜市与观众近距离接触,吸引了众多观众前往,刘敬贤也成了这里最受追捧的明星。这样的景象引发了他的思考,一直身居高级饭店的后厨,在那里带徒弟、研究菜式,然而老字号真正的市场在哪里?「现在的消费者更多是90后甚至更年轻的人,我们老字号应该思考,如何引导他们消费,这个行业也要想到市场的需求。」
百年皮影为「草根」呐喊
刘敬贤所在的鹿鸣春饭店已有90多年的历史,是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辽菜的发祥地。「我年轻的时候是卖什麽吃什麽,可是现在,老字号产品要讲究原材料环保、绿色、健康,产品要方便、营养。」对于传统文化与手艺来说,在师徒传承的同时,消费者的接受度也成为老字号发扬的重要考量。
奉天皮影传承人、80后的陈雪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正是遵循了这样的思路。「我来到夜市展示皮影艺术,就是想让人们知道非遗不仅仅是在剧院演出的,也可以到地摊上来。」陈雪月在网红打卡地歇马夜市上,支起了「传统非遗」的招牌和摊位,向每一个路过驻足的观众介绍皮影,展示自己的文创产品,势头丝毫不比此间的网红产品逊色,「观众更多地去了解它,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早在2011年,皮影便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1921年的奉天皮影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陈雪月更是皮影行当里的「名人」。「我上过春晚,也曾受邀在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表演,但我更希望奉天皮影可以走进夜经济的文化中。」
「你可记得他那苍凉的锣鼓和婉转的唱腔,分明是草根阶级在心中的呐喊。」陈雪月动情的用这句皮影行当的老话向记者描述了她心中皮影文化的意义。她认为,皮影正是通过唱影的形式,将发端于草根的这种文化保留了下来。而草根,也是夜市出摊的一种精神写照。陈雪月通过开设网上公益讲堂、在学校开设皮影艺术课等尝试,真正实现了让传统艺术走进当代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