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二○一六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右)与格吕克拥抱\美联社
综合美联社、英国广播公司、新华社及澎湃网报道:当地时间8日,瑞典学院揭晓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女诗人路易丝.格吕克(Louise Gluck)摘得桂冠。评审委员会表示,格吕克用她「带有朴素美的、清晰的诗意声音,令个人的存在普世化」。她亦是第16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
格吕克是美国当代着名女诗人,1943年出生于纽约一个匈牙利裔犹太人家庭,曾进入莎拉劳伦斯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进修,但均未毕业。不过,这并未阻止她年纪轻轻就在文学领域声名鹊起。格吕克1968年出版处女诗集《头生子》,迄今着有12本诗集和一本随笔集,曾获普立兹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界奖等荣誉。
诺奖评审委员会评价道,童年和家庭生活,以及与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亲密关系,是格吕克作品中反覆出现的主题。在她的诗中,「自我倾听着剩余的梦想和幻象,而在面对自我的幻象时,没有人比她更坚强」。诺奖官网新闻稿指出,格吕克并不属于「自白诗人」,而是追寻普世价值,往往从神话和经典意象中取材,并呈现在其大多数作品中。
出版中文作品合集
瑞典学院常任秘书马尔姆称,他已与格吕克取得电话联系,格吕克得知获奖消息后十分惊喜。马尔姆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文学奖颁奖礼和演讲环节将改为远程举办,希望明年能邀请格吕克来斯德哥尔摩。
2016年,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格吕克的作品合集《月光的合金》,以及《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译者柳向阳形容,格吕克的诗像「锥子扎在人心上」,大多探讨死、生、爱、性等话题,而死亡往往居于核心。在首本诗集《头生子》中,她就宣告:「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难以承受的损失。」
美国着名诗人海斯曾称赞格吕克是当今写作者中,「最纯粹、最有成就的抒情诗人之一」。她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个人体验转化为艺术,作品既具有高度私人性,亦备受公众喜爱。例如,在《黑暗中的格莱特》一诗中,格吕克模拟格莱特的独白,对格林童话《汉赛尔与格莱特》的大团圆结局表示怀疑,指出格莱特虽然与哥哥过上了梦想中的富足生活,不再需要忍饥捱饿,但她始终无法摆脱被抛弃的感觉,而她的哥哥也无法理解她。据报道,格吕克青春期时曾深受厌食症折磨,这首诗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她的经历。
但格吕克强调,「我利用生活给予我的素材,但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它们发生在我身上」。事实上,她一直有意抹去自己的生活对读者的潜在影响。除了1995年早期4本诗集合订出版时她写过一页简短的作者说明外,她的诗集几乎都只有诗作,没有前言、后记。
村上春树再沦陪跑
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近年几乎年年被列入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但又年年落榜,今年再次令他的书迷失望。日媒报道称,村上春树母校兵库县西宫市立香栌园小学,8日聚集了不少他当年的同学及当地居民等待好消息。 村上同学、71岁的头井治男说,虽然今年没获奖很遗憾,但可以放眼明年,他每年都会一直来这里,直到村上获奖。
瑞典学院2018年卷入性侵丑闻,此后宣称要让整个评选体制焕然一新、摆脱欧洲中心主义,并提出要「关注女性作家 」。因此今年颁奖前,外界普遍更关注非欧洲及女性作家。在欧美多国右翼势力抬头,美国更欲推举极端保守、推崇父权的巴雷特出任大法官的背景下,着有《使女的故事》的加拿大女作家阿特伍德,获奖呼声亦很高。格吕克最终夺魁,对很多人来说有些出乎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