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3|回复: 0

回溯元明缔构 领略华夏风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24 21: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0回溯元明締構 領略華夏風範.jpg


  图:原在故宫西北大高玄殿前「习礼亭」,为元代角楼遗构


  紫禁城于明永乐十八年(一四二○年)落成,元末不少名师哲匠及其传人,参与当时工程设计建造,保存了宋元宫殿建筑法式。笔者以往研究发现,那时至明中後期,宫中实际上还有不少元宫建筑,比如元代金水桥(今存断虹桥)、大善殿(故址在後来慈宁宫)、北海广寒殿(故址即今白塔)。根据中国建筑史研究开拓者朱启钤先生及其弟子梁思成、单士元先生及故宫博物院近年来研究成果,故宫西北角楼、御花园内钦安殿,确认是永乐初建时原作,完整保留了元末明初的原貌。\姜舜源 文/图
  
  元代宫殿基本沿用以《营造法式》为代表的宋代建筑规范,所以这些建筑又保留了部分唐宋建筑风格。巧合的是,这两座特殊结构建筑,正好存在于宋代中期大画家赵伯驹《仙山楼阁》轴里。画中主楼是十字交叉的歇山顶,上置宝顶,与角楼相似;右侧较低的为盝顶房,与钦安殿屋顶结构雷同。赵伯驹为宋太祖七世孙,以擅长「界画」着称,楼阁写实有如建筑效果图。在两件同名《仙山楼阁》册等大量画作里,都有十字交叉的歇山顶。明清北京宫殿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最高成就,集中体现我巍巍华夏泱泱大国风范。
  
  永乐角楼 华屋明珠
  
  角楼建在城墙拐角处的方形城台上,建筑平面呈十字形,十字中心是深、广各三间(八点七三米)的正方形亭子。方亭四面的中部,各出一间抱厦,于是构成十字形。但四面抱厦进深不同:沿着城墙的两面,进深较大,为三点九八米;朝城墙外侧的两面进深较小,为一点六○米。角楼平面中轴线因而呈四十五度倾斜,这不但适应了城墙转角处空间特点,更造成角楼在立面上向紫禁城内部瞻顾、在视觉上稳定平衡的艺术效果,并且与四门城楼遥相呼应,有如王羲之书法「势如斜而反正」之理。
  
  角楼的立面构造为三重檐。造型上似楼非楼、似阁非阁,是由多种建筑造型组合成的一座复合体建筑。在这样一种不对称的十字平面上建造三重檐屋顶,工程难度很大。但先哲匠心独运,采用抹角梁相叠,逐层收缩加高。上层檐平面呈方形,覆盖着十字中心的方亭,由十字交叉的两个歇山屋顶组成。两条正脊的两端各置大吻,中心交叉处置铜鎏金宝顶;四处檐角相交处建垂脊,宝顶同时又是两两相对的四条垂脊的会合点。实际上是一个四角攒尖式方亭,和两个歇山式屋顶组合在一起,二者天衣无缝。在一般宫殿建筑上,歇山位于建筑两侧,以大坡顶正面示人;角楼上檐却把歇山顶两侧的山花摆上看面,反其道而行之。
  
  中层檐的主体是四个抱厦的上檐,仍覆以歇山式屋顶。四个抱厦的上檐之间,则为中心方亭的中层檐,当角处为四条垂脊。抱厦与方亭严密结合,多脊多角搭接,相互勾连。下层檐四面采用半坡腰檐的格局,四个窝角各出一条垂脊,四周用博脊与中心方亭连接相围,由二十条折线围成。不论在平面布局与立面造型结合上,还是在建筑结构承重分配上,建筑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完美统一上,永乐角楼都达到炉火纯青程度。
  
  钦安宫观 稳如泰山
  
  近年来故宫古建筑专家,结合研究性维修保护工程,揭示宫内中轴线北端的钦安殿,也是永乐时原作。笔者认为这是永乐帝崇祀明代皇权保护神──玄天真武大帝,落实「就北京建立宫观」的心愿。
  
  永乐帝起兵「靖难」,推翻侄子建文帝,声称自己是遵从父亲明太祖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诛之,以清君侧之患」,其间真武「神明显助,威灵感应至多,言说不尽。」永乐十年(一四一二年)七月十一日就表示:「那时已发诚心,要就北京建立宫观。」(明范钦编《嘉靖事例.议处太和山香钱》)虽然接着在湖北武当山大修宫观奉祀真武大帝,但因连年北征,永乐帝未能亲上武当山,而是在大内北方正中「建钦安殿,祀真武之神」(《明世宗实录》),「掌握枢机,朝运洪化」,「保祚佑圣,护国定乱」。永乐帝在奉天殿最高处也恭绘真武神像,作为北京宫殿守护神。他的子孙们甚至住在钦安殿里,其子洪熙帝朱高炽就是「崩于钦安殿」;嘉靖帝又升崇钦安殿规模,加设天一门及四面围墙。
  
  钦安殿面阔五间约二十七米,进深三间约十四米,从地面到宝顶通高十三点七米。重檐,盝顶,四面坡黄琉璃瓦。屋顶上围绕中央平顶是四条围脊,围脊下留空隙,让平顶瓦垄、坡顶瓦垄相通。平顶正中处砌琉璃宝顶须弥座,上覆铜鎏金宝顶。「盝顶」就是屋顶最高处露天,远溯「半坡遗址」等原始建筑,当时是为炊烟由此排出。後来露天部分加盖平顶,宋元皇宫有很多盝顶房,明清宫殿如今仅此一例;但小型中空露天的盝顶井亭却很多。
  
  这处建筑科技成就,首先表现在大木结构科学设计上,采用减柱建造技术。按传统作法,十五间大殿为二十四根立柱。但此殿只保留十六根檐柱,通过抬梁、圈梁等分解屋顶重力,将殿内八根金柱减少为四根,腾出开阔空间,安设神龛及举行祭祀活动。如今历经六百年,大殿依然稳如泰山。
  
  二是宝顶的鎏金工艺技术。盝顶中心耸立的铜鎏金宝顶高三点六米,重达一吨,体量巨大,器表延展面积达十六平方米。如此巨大体量的铜鎏金器件,在我国明初为孤例,做到镀层薄厚均匀,技术难度很大,反映了明代高超的金属加工技术水平,说明那时我国科学技术依然领先世界。
  
  三是建造工艺精湛。大殿建在一点八米高的青白石须弥座上,绕以汉白玉石栏杆,月台前方三出陛,东西向各单出陛。南向石陛中,自上而下分别为三组「双龙出海」高浮雕图案,精雕细刻,为元明古风,非後世可比。台周围均有石护栏,望柱头上是一龙、一凤相间的雕刻,在每一块栏板心内外,都浮雕高突的双龙戏珠,四周是浅浮雕的卷草和龙纹陪衬。整个栏杆以柱头和栏板为重点,形象鲜明,构图完整,是紫禁城石雕装饰中的精品。
  
  (作者为中国历史文化学者、北京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5 04: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