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发网 朱梅仙 自贡报道)2020年11月4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支持,四川省侨联主办,成都、自贡、内江、南充市侨联共同承办的“追梦中华·侨瞧双城记”2020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风行活动走进自贡市。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典、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缅甸、马来西亚、吉尔吉斯斯坦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位海外华文媒体记者以及1位中央媒体记者参加了本次采风活动。
一粒盐,富甲一方的辉煌;一道菜,舞动味蕾的欢畅;一盏灯,闪耀世界的光芒;一条龙,生命起源的模样。
自贡位于四川川南,享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美食之府”之美誉。自贡是世界井盐之都,有近2000年的井盐史,井盐文化源远流长,汇聚了古盐井、古镇古街、行帮会馆等盐史文物。
虽然,这次的自贡行程很紧迫;但是,有着四川省侨联的工作人员带领着我们海外华文媒体十多位采风代表,我们依旧热情满满。自贡的侨联部工作领导和负责人也很暖心,我们一到达自贡,就已经打印好行程手册在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说到燊海井,我们海外媒体人还得感谢自贡的侨联工作人员。知道我们对自贡的盐历史特别感兴趣,特地为我们联系了燊海井的工作人员。还请那边的工作人员给海外媒体记者配备了一位专业的讲解员。等我们大家到燊海井的时候,燊海井的工作人员已经在等候了,让我们深刻地体会了自贡人的热情。
燊, 不灭的火 ,燃烧千年
海, 宽广的情怀,海纳百川
井, 生命之源, 融入生命的血脉
一座城市,一口井,千年的文化传承,源远流长,依然沸腾…….
北纬30°,千年盐都,一座古老的城市,这里因盐而立市,古法制盐工艺炉火纯青的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活化石。
盐,作为百味之首,融入人们的生活,融入城市的血脉,盐,像旗帜,在时空中 飘荡,引领人们前行。
燊海井,开凿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的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大井,历时13年凿成,井深1001.42米,至今,它依然炉火旺盛,烟雾缭绕,依然源源不断,犹如福祉。
燊海井以后,当地超过千米深的盐井开始逐步出现。而且由此使得盐市大兴,引得各地盐商纷至沓来,依据以往“在成井较多、产卤丰盛的地区开设井灶”容易成功的经验,燊海井周围“看榜样”的盐井蜂拥而起。在燊海井周围1.2平方公里的地方,就先后钻井198口,平均6060平方米就有一眼井,呈现天车林立、锅灶密布、枧管纵横、云蒸雾蔚的兴盛景象,《自贡市盐业志》里记载,“其声有人声、牛声、车声、梆声、放漕声、流涧声、汤沸声、火扬声、铲锅声、破篾声、打铁声、锯木声。
其气有人气、牛气、泡沸气、煤烟。气上冒,声四起,于是非战而群嚣贯耳,不雨而黑云遮天。” 鲜活地描绘了当时盐场人声鼎沸的场面,展现了一幅壮观的制盐景象,燊海井以其世界上第一口朝千米大井,成为标志。代表了整个城市的制盐技术的一个高度,时至今日依然瑰丽璀璨,闪耀着智慧之光。
现在的燊海井,作为当地着名的旅游景点,向全世界展示着曾经的辉煌,乃至今天依然算得上先进的技术,当站在高高耸立的天车架下,看着从井里提取出来自地下千米的盐卤水哗哗流淌时;当看着沸腾的盐锅,出锅雪白的盐粒,作为当地人,作为四川人,作为中国人,都会心生自豪。1988年, 燊海井正式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制盐的车间,现有八口圆锅24小时不间断的煎盐,每班有两位盐工操作,班产量原盐两吨左右。
当天遇见两位师傅,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据说已经干了十几年了。
整个车间八口大锅日夜沸腾,室内温度极高,夏季,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动也会一身汗,更别说高强度的劳作了,即便在此时,冷冷的冬天里,热气缭绕的空间里,也只能着薄衣单衫,几口锅后面的墙上,挂满了他们的衣服,一个班干下来需要多次换衣。
闲暇时,师傅们坐在几口锅的中间空地喝茶休息,眼睛还得不停的这看看那看看,随时掌握情况。
古法制盐工艺的流程:一是提清化净,将井里吸取的卤水通过管道放入圆锅中熬制,二是将制作好过滤后的黄豆豆浆按一定比例倒入烧热卤水中,沸腾后不断杂质漂浮在表面,用竹子编制的器具将杂质捞出,至到盐质洁净;三是下渣盐、铲盐。最后是淋盐、验盐。
成品盐如雪晶莹,颗粒均匀,当地人对于这来自地球深处的恩赐之物,相信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会让食物变得更加美味,因此走亲访友总会带上一些,对于真正的老饕食客,这样的盐更是他们的“执爱”。当地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开发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盐产品,更据研究表明,由于来自地下的黑卤(熬盐的原液),富含各种丰富的有益物质,对肌肤也是极好的,因此又生产出美肤系列产品,爱美的人儿可以选择。
盐业曾经让自贡发展,而且发展的很好, 如今, 它也作为一部分在维系自贡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是自贡的城市名片之一!
【责任编辑:朱梅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