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阿司匹林、降压药及他汀类药物是最重要的“救命药物”。
近日,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PURE研究)发表数据显示,在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生活的大部分社区,没有使用这三种“救命药物”的居民,心血管风险明显升高。
研究者分析了21个国家592个社区的16.3万名成年居民的随访数据,其中约9.3万人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44.9%的心血管病高危者来自三类心血管疾病药物都可获得且负担得起的社区,29.4%的患者的 社区有药可用但他们承担不起, 25.7%的患者没药可用。
总的来说,降血压药物的普及率最高,95.1%的社区都有,其次是抗血小板(92.9%)和他汀类药物(78.5%)。
对高危人群中随访9年后,有药可用且负担得起三种药物的社区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4%(年龄标准化率为6.83%),有药但 承担不起的社区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8.67%(年龄标准化率为8.63%),没药可用社区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99%(龄标准化率为8.06%)。
与前者相比,后两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19%和27%。
所有高危人群的全因死亡率为8.88%。有药可用且买得起的的社区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为5.84%(年龄标准化率为5.99%)。有药但买不起和没药可用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2.64%(年龄标准化率为12.52%)和9.45%(年龄标准化率为9.50%)。
与前者相比,后两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0%和25%。
有趣的是,有药但是买不起的患者的不良事件粗率和全因死亡率高于根本没药可用的患者。
研究者分析,这可能是由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共病在这一人群中的患病率较高。
此外,与无药可用的社区居民相比,有药但买不起的社区居民中城市居民比例较高(57.6% vs. 28.1%)。
城市生活带来的不良因素如焦虑、抑郁、久坐的生活方式、快餐以及空气污染,这些因素均可能会增加不良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风险,特别是在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
这一发现也突显出,患者买得起是一个关键因素。即使在社区里有药物供应,如果人们买不起,他们仍然无法获得。
在这项研究中,与生活在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人相比,生活在高收入国家中的人的负担能力对不良事件的影响甚至更大。
图 负担能力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10种药物被定义为心血管疾病的基本药物:(1)降压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雷米普利、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氨氯地平、氢氯噻嗪);(2)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和(3)他汀类(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
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定义为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年龄>55岁和曾经或现在吸烟。
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低收入国家的三类基本心血管疾病药物的普及率一直较低,特别是他汀类药物。
来源:Chow CK, et al. PURE Study. Availability and affordability of medicines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21 high-income, middle-income and low-income countries. BMJ Glob Health. 2020, 5(11): e002640.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 一生 也只能见到 一次
“阜外说心脏”入选 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科学、规范、靠谱的心血管疾病自我管理知识。 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荐,卫健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 系列节目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