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美国大陆议会领导人:亚当斯、莫里斯、汉密尔顿和杰斐逊(从左至右)\资料图片
综合BBC、路透社、History网站报道:美国传媒宣布拜登胜选已有两周之久,但总统特朗普依然无动于衷,不承认败选,一场十分尴尬的总统交接就此展开。综观美国历史,大选争议向来不少,有的为南北战争埋下种子,也有的引爆政宪危机最後靠政治交易解决。而选後的总统交接也并非都「按传统」优雅地解决,政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甚至直接互相辱骂的皆有发生。
投票36轮定正副总统
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与杰斐逊因分别为联邦党与共和党领导人而对立。在当年选举中,杰斐逊的支持者形容亚当斯「面目丑陋不男不女」,亚当斯的支持者则称杰斐逊「既自私又低贱」。杰斐逊就职当天,亚当斯早早离开华盛顿,没有参加就职典礼,而且两人此後十多年都不曾说过一句话。
这次选举还暴露了美国宪法原始条文的一个缺陷。按当时的法律规定,每位总统选举人投下两张总统选票,得票最高者当选总统,次高者当选副总统,但投票结果显示有两名候选人票数一致,令众议院陷入僵局,投票36轮後才选出总统。
埋下南北战争种子
1860年的大选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争执最激烈、分歧最严重、冲击最大的一次,一个主要原因是:当时美国南北正因是否废弃黑奴制而严重撕裂。代表共和党的林肯获得40%选民票当选,抵制废奴的南方州份认为林肯上台必将危及奴隶制,因此大选结束後南方掀起脱离联邦的浪潮,南加州在大选後率先「出走」,林肯宣誓就职前又有六个州先後宣布脱离联邦,换而言之,南北战争的种子在那个时候埋下。
肯尼迪「拚爹」换选票
1960年,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决定代表民主党竞选总统,跟尼克松一决高下。当时在选民眼中他并非总统最佳人选,他的得票率是49.9%,尼克松49.8%。尼克松也成为首位赢得过半数州份,但输掉选举的总统候选人。
当年对战果起关键作用的是伊利诺伊州和得州,传闻肯尼迪的百万富翁父亲用钱换来黑帮老大们对儿子竞选的支持;而得州的选民们则是因为他的副总统候选人林登.约翰逊而支持肯尼迪。在选举结果如此接近的情况下,尼克松没有提出重新点票,表面理由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但分析人士认为,他很清楚自己赢得的州份也有不清不楚的选票存在。共和党总统特朗普和民主党总统肯尼迪虽然分属两个政党,但也有不少共同点:出身富裕家庭,家族财富为他们的竞选起到关键作用;本人都紧跟科技潮流,对新媒体接受很快,肯尼迪和尼克松的电视辩论开了历史先河,而特朗普则娴熟运用社交媒体和电视「真人骚」。
众议院决定总统人选
1824年大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由众议院投票最终决定总统人选的选举。1803年,美国国会制定宪法第十二条修正案,将每名选举人投两张总统票改为每人投一张总统票和副总统票,候选人赢得选举人团多数票才可当选。在1824年的大选中,四位候选人无人票数过半,最终交由众议院裁决。众议院选择了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而不是票数最高的杰克逊(Andrew Jackson)。这也成为修正案通过後唯一一次由众议院决定的大选。
政治交易平息宪政危机
2020年大选举行前,多方担忧1876年的宪政危机或重演──民主党候选人蒂尔登赢得普选票,但败给共和党对手海斯,仅以一张选举人票之差,成为美国史上最具争议的大选之一。
当年正值也是由共和党控制白宫和参议院,民主党则控制众议院,党派分裂严重。在全国369张选举人票中,蒂尔登和海斯分别获184张和165张,余下20张悬而未决,两党却同时在佛罗里达、路易斯安那及南卡罗来纳州宣称胜出,并各自向国会提交结果。双方後来同意成立选举委员会,由参众两院两党代表、最高法院两党代表及他们推举的另一大法官决定最终结果。1877年2月,委员会以8对7将有争议的20张选举人票判给海斯,助他以1票险胜,这个结果被称为「1877年妥协」。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当年大选是政治交易的结果,民主党人承认海斯当总统,作为交换,海斯同意将联邦军队撤离南方,避免了第二次内战爆发,而获得自由不久的黑人的境遇再度恶化。
杀到最高法院的大选
2000年大选,因为佛罗里达州点票出现争议,结果悬而未决,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被称为选後大战。当时,选举人投票结果是民主党候选人戈尔267票,共和党候选人小布什246票,而有25张选举人票的佛罗里达出现点票争议,而小布什的弟弟杰布担任该州州长。
在重新计票後,佛州政府11月26日宣布,布什以537票的微弱多数获胜。戈尔阵营不服,要求在部分县继续重新点票,诉诸佛罗里达州最高法院,法庭支持戈尔。但布什诉诸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联邦大法官们12月12日投票,5比4推翻了佛罗里达州法庭的裁决,叫停重新点票。最後戈尔以大局为重,决定休战,成为赢得普选票却输了大选的典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