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尔赛文学」近期引爆内地网络,意指用云淡风轻的语气完成「不经意间的炫耀」。一时间,网友有关「凡学」的讨论量过亿,凡尔赛文学的模仿大赛,凡学测试、凡学教程、凡学名言屡出不穷。引爆这次「凡学」的是一个名为「蒙淇淇77」的博主。她在微博记录了在北京的「富贵」生活,收老公粉红超跑喊老土,住3万尺巨宅呻打扫烦,在不经意间把晒命当艺术。
引爆这次「凡学」的是一个名为「蒙淇淇77」的博主。她的微博里大量记录了在北京的「富贵」生活和一个如偶像剧男主般宠爱她的「完美」老公。但这些「日常」中又处处透露着些「不日常」:「老公竟然送了我一辆粉色的林宝坚尼,这颜色好丑啊,直男品味真的土」、「保洁阿姨请假了,家里房子没人打扫,难道要我一个人打扫3000多平的别墅?真是要命!」……她的每一条微博都被网友认为是「凡学」的优秀示范。但较为讽刺的是,在「蒙淇淇」的「凡尔赛文学」走红后不久,她文中的爱人「卜先森」却回应已经与其离婚多年。
事实上,在「蒙淇淇77」上热搜前,「凡尔赛学」已经在微博被网友「小奶球」归类总结,甚至在网络社区豆瓣有了根据地,这些人甚至归纳出了「凡学体」的写作要点,即「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问自答,及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
随即,「凡尔赛文学」又衍生出了一派词汇,比如使用「凡尔赛文学」的人被称为「凡尔赛玫瑰」;精通「凡尔赛文学」的人被称为「凡学家」。
狂欢背后的阶层焦虑
「凡尔赛文学」所代表的「低调」炫耀一直存在。例如郭敬明的《小时代》中,曾提到50次LV、38次Prada、34次Dior以及33次Hermes。他将奢侈品名称夹杂在主人公错综复杂的情感线里,可以说「凡味儿」十足。而许多现代名人的语录也重新被划入「凡学」教材,例如马云的「我对钱没有兴趣」,撒贝宁的「北大还行」。
「凡尔赛文学」的出现真的只是虚荣心作祟吗?大众狂欢背后的社会心理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最近,越来越多的偶像训练生试图通过打造「富二代」人设「吸粉」出道,因为「即使不当明星,他也可以回家接管家族企业」,这种表面轻松感的营造恰恰与「凡学」受欢迎的原因不谋而合。我们想要这种轻松感来调剂较为残酷的现实生活。
然而,从更深层次去看,这段时间流行的网络词汇都有某种暗含的联系。
「打工人」是对职场压力和底层身份的呐喊、「尾款人」是对双十一消费主义的无力抵抗,「凡尔赛文学」则是对渴求的物质生活无法企及的解嘲。这些名词的背后,是人们对职场、阶级,物质的焦虑与消费主义裹挟在一起,它们的出现并不割裂,其共通的根源或许就是社会竞争白热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