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6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全国首创“新冠科”,以此助力疫情常态化防控。今后“新冠科”将实现专病专收,形成确诊病例从随访门诊、应急病区、影像检查到检验检测全流程闭环管理,为救治主战场提供制度保障。
对于这一做法,或许有人会认为,当前负责疫情防控任务的,除了有传染病专科医院之外,还有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此外,各地的防疫与疾控部门、各综合医院的感染科和发热门诊、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等,都承担着常态化防疫任务,这个体系已很完备,似乎没必要再在医院内成立一个“新冠科”。
其实,“新冠科”不仅有必要成立,而且可以帮助化解当前防疫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比如在疫情严重期间,很多择期手术被暂停,慢性病患者的复诊也颇为困难,日常诊疗服务被忽视。疫情形势好转之后,虽然日常诊疗得到逐步恢复,但医院在防疫和日常诊疗方面,仍然存在资源利用与精力分配的模糊空间,这就意味着,一旦将来再出现类似疫情,按照临时调配资源的原有做法,还可能出现日常诊疗与防疫难以兼顾等问题。成立专门负责新冠疫情防控的科室,可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最大限度地做到日常诊疗与防疫两不误。
“新冠科”的成立,也有利于管理和协调。过去怎么防疫——多由医院直接决定,虽然医院可以让感染科等科室来承担具体工作,但即使是感染科,也还要负责其他传染病的诊疗工作,疫情防控只是工作内容之一,难以将精力完全放在疫情防控方面,甚至也会出现顾此失彼等现象。专门成立的“新冠科”,可以承担起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所有工作,不仅精力更集中,而且还可以在医院内部进行防疫协调,使防疫管理更加高效有序。
在技术层面,“新冠科”也存在施展能力的广泛空间。新冠疫情涉及临床救治、诊疗规范、临床药物试验等多项技术操作,过去根据病患的临床救治资料进行总结归纳,虽然也可获得很多宝贵经验,但也要看到,特殊时期的做法难以过渡到平时,日常防疫技术探索与总结,需要专门的科室来承担,如此才是长久之策,也方能确保术业有专攻,使技术探索更加有序,技术更新更快速准确。此外,按照诊疗规范,出院患者应该得到随访,有些患者还需要得到包括心理疏导在内的多项后续服务,也需要有专门的科室来承担这项工作。
当前,精准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医疗一样,防疫同样需要精准。其实,从国内此次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来看,精准防疫早就有所体现,在防疫的很多方面,都呈现出日益精准的演变过程。比如在疫区管控方面,由此前大范围无差异地实施严格管控,到现在的小范围精准管控和差异化的管控,可以看出,管控措施更加精准化。在治疗病人方面,从早前的多人一方,到后来的一人一策,治疗措施也同样日益精准化。
医院成立“新冠科”,尽管这类临时科室能够存在多久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科室的存在,让精准防疫再添有力举措,这类尝试不仅值得肯定,而且还可考虑将这一做法纳入到疫情应急和常态化防控预案当中,使之成为一种固定的精准防疫手段,供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选用。
来源:南方都市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