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会城市的最大变局,端倪要从齐鲁大地的两座兄弟城市说起。 2020 年 12 月,山东省发布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其中一句话,引人关注:支持济南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支持青岛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济南和青岛都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有力竞争者,二者谁有更胜算,财叔曾有预判(),如今,随着山东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官宣,悬念落定。 这是两个意味深长的城市定位,它代表的不是 " 做强省会 " 或者 " 做强门户 " 的山东决断,更是未来一个时期的普遍战略选择。
▲济南大明湖风景区灯光秀。新华社发(许文豪 摄)
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东部城市不能盲目 " 摊大饼 "、中西部省区要避免 " 一市独大 "…… 中央高层定调之下,2020 年末,伴随着多地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的亮相," 强省会 " 成为频频出现的关键词,省会城市责无旁贷成为地方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 " 龙头 "。 山东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就同时提出,增强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正是战略中的应有之义。 不只是山东济南,福建福州、浙江杭州、江苏南京、江西南昌等城市,作为强省会战略的受益者或推动者,争创国家中心城市的行动,亦被赋予战略支持。 当国家中心城市的争夺变成 " 最强省会 " 之争,一场不同寻常的中国省会城市大变局,也将上演。 省会城市的 " 胜利 " 山东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定调后,济南、青岛两市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稿上,可以看到更加清楚的表述。 济南提出," 咬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全力打造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青岛提出," 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昂首挺进世界城市体系前列 "" 按照国家中心城市标准,建成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 一个是 " 咬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 ",一个是 " 按照国家中心城市标准 ",言语之间,传递出截然不同的角色定位。 与山东隔海相望的辽宁省内,同样 " 较劲 " 国家中心城市的大连和沈阳,角色也有新的变化。 辽宁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提出,形成以沈阳、大连 " 双核 " 为牵引的 " 一圈一带两区 " 区域发展格局。所谓的 " 一圈 " 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以沈阳为中心。" 一带 " 是以大连为龙头深入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 建议同时明确提出," 沈阳按照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能级,提高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 "" 突出大连东北亚国际交流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带动作用,建设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同样作出类似战略选择的,还有浙江。 浙江省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提出,唱好杭州、宁波 " 双城记 ",大力培育国家中心城市。" 着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 在杭州市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中被明确提出。而 " 全力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 是宁波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中提出的目标。
▲杭州西湖夜色。新华社发
不难看出,杭州和宁波、沈阳和大连、济南和青岛等 " 双子星 ",似乎都默契地达成了共识:省会城市全力争取国家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的竞争者则 " 转道 "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等。 类似的还有福建等地。 福州公开表示,通过 " 强省会 " 和 " 强门户 " 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推动行政区划调整,谋划闽侯、连江加快融入主城区,推进鼓台一体化发展。 此前,福建一直力挺厦门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此次福州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与福建省的支持密不可分。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提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十余个城市中,随着青岛、宁波、大连等城市或明或暗地退出竞争,剩余的角逐者几乎清一色为省会城市。 " 强省会 " 的受益者 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众多省会城市被 " 点名 ",是强省会战略的直接结果。 济南就是最典型代表,我们把它拉出来仔细分析一下。 " 十三五 " 以来,在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问题上,青岛呼声一直高于济南,就城市实力而言,济南被青岛 " 碾压 " 多年。但近两年,获益于山东举全省之力的支持,济南的发展驶上快车道。 2019 年初,莱芜并入济南,济南在人口和经济总量上实现双跨越:总人口增加到 870 万左右,成为山东第四大人口大市;GDP 跨过 9000 亿元大关,成为山东第二经济大市。 2020 年,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推进实施,跨入 " 黄河时代 " 的济南拥河而兴,省会地位进一步凸显,强省会战略为其注入强大发展势能。
▲夏日,济南大明湖畔拍摄的水鸟。新华社发(孙中喆 摄)
突出表现在: 第一,常住人口迅速增加。 2020 年,济南打出人才新政组合拳,以近乎 " 零门槛 " 的落户方式和颇具吸引力的购房补贴,向全国各地人才敞开大门。 截至 2020 年 11 月,济南城区常住人口跨过 500 万大关,正式迈入特大型城市之列。 第二,经济总量迅速增强。 2020 年前三季度,济南 GDP 增速高达 3.1%,高于青岛的 2.2%。前 11 个月,济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2.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 10 个和 7.9 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首位。 GDP 总量上,2019 年,济南 GDP 为 9443.37 亿元,2020 年前三季度 GDP 实现 7248.4 亿元,进入城市 " 万亿俱乐部 " 已是大概率事件。 济南的媒体评价,山东经济重心正在转移,济南在强省会战略的加持下,未来极有可能成为山东第一城。 面向 " 十四五 ",山东做大做强省会的决心和意图更加明确,因此全力扶持济南上位国家中心城市。 在山东省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中,强省会战略进一步得到体现,支持济南建设中国算谷、加快建设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加快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建设等 " 济南元素 " 被点名支持。 " 最强省会 " 之争 不仅山东需要一个强大的省会。在多地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中,强省会战略都是亮眼之笔。 福州提出," 十四五 " 期间,将通过 " 强省会 " 和 " 强门户 ",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值得一提的是,同济南一样,福州预计 2020 年 GDP 有望迈过万亿元大关。 合肥、南京、杭州等城市,也都在发力强省会。 如江西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提出,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推动南昌彰显省会担当、增强省会功能,打造都市圈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品质消费中心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中心,增强核心主导功能和辐射带动能级。 此外,西部一些省份也在通过强省会提升省会城市实力。 如贵州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提出," 实施贵阳‘强省会’五年行动 ",加快构建以黔中城市群为主体,贵阳贵安为龙头,贵阳 - 贵安 - 安顺都市圈和遵义都市圈为核心增长极。 资料显示,贵阳 2019 年 GDP 刚迈过 4000 亿元,人口不到 500 万,在全国主要城市中的排名在 50 名开外。 广西提出 " 大力实施南宁强首府战略 ",力争到 2035 年,南宁市引领带动作用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力争达到 30%,引领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作用大幅增强。
▲我国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图片来源:《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强省会的背后,是各地对国家中心城市争夺的必然选择。 截至目前,入列国家中心城市的 9 个城市中,除了直辖市全部是省会城市,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都彰显了强省会的特点。 随着青岛、宁波等非省会城市淡出竞争,国家中心城市的未来竞争已经成为 " 最强省会 " 之争。 而 " 最强省会 " 背后直指省域竞争。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来源——省域竞争,正在日益集中地表现为省会城市之间的竞争。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徐琴认为,为策应国家区域战略,各省积极培育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通过做大做强 " 头部 " 提升中心城市和整个省域竞争力,为国家现代化构筑若干个多层级的 " 空间推进器 "。 因此,不少省份已经实施鲜明的强省会战略,强省会战略正在成为省域发展的主导性空间逻辑。 从数据看,省会城市中,广州以 23628.6 亿元的 GDP 稳居第一,但其 GDP 占广东的比重也仅为 21.9%。 即使已经入列国家中心城市,广州也在 " 强省会 "。广东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提出,支持广州强化省会城市功能,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上新水平。 哪个省会将入圈 据统计,通过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至少有沈阳、昆明等约十个省会城市对外公开了 " 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 的小目标。其中,将 " 强省会 " 和 " 国家中心城市 " 作为双重发展战略,以此提升城市能级和在全省的引领地位,更是不少省会城市的共同选择。 伴随着新一轮 " 强省会 " 大潮比拼的开始,哪个城市入 " 国家中心城市 " 的圈子更有胜算?
获批的 9 个国家中心城市中,东部 4 个,中部 2 个,西部 3 个,唯一没有的是东北。国家中心城市在东北布局概率很大,而东北之争,主要是沈阳和长春之争。
" 东北第一城 " 沈阳正面临长春的赶超。 2020 年前三季度,长春 GDP 达到 4769.5 亿元,比沈阳高出 133 亿元,在东北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一。同时,长春公主岭同城化后,长春将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面积第三、人口 850 万的特大城市。 由于两市在区域优势、经济实力、常住人口等方面差别不大,首个东北地区的国家中心城市究竟花落长春还是沈阳,也许就要看城市所代表的的区域价值了。 中东部地区的省会城市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杭州一直是热门城市,各方面来看都堪称优等生,杭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也得到了浙江省的明确支持,在与省内城市宁波的竞争告一段落后,杭州区域内的主要对手是南京,而后者在辐射能力上甚至要优于杭州,如何与上海错位发展并形成合力,是杭州的突出挑战。 相比杭州,南京有与上海形成双中心的突出优势。 南京 2020 年 GDP 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南京都市圈不断扩容,基本形成了目前 8+2 地区的伙伴格局,区域辐射能力进一步提高,具备了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跃迁的基础条件。 应该说,南京的希望非常大。 相比杭州和南京,城市 " 黑马 " 合肥虽然整体实力相对较弱,但发展空间极大。 合肥拥有突出的科创优势,承建了国家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的短板是辐射能力和经济实力,和福州、济南一样,合肥也是直到 2020 年才靠近 " 万亿俱乐部 "。在安徽省力挺合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下,合肥发展可期。 福州和厦门都是国家中心城市的积极创建者,尤其是福州,寄希望于通过强省会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双战略提升城市能级,摆脱省内第二城的尴尬。 尽管福州近年来保持了较快增速,但其经济总量和辐射能力都不强,福州提出到 " 十四五 " 末实现建成区面积达 600 平方公里左右、城区常住人口超 500 万人目标,如果目标达成,福州很有希望在城市能级的晋级上再行一步。 济南在山东省层面已经 " 稳 " 了,因为最强劲对手青岛的淡出,在国家中心城市的争夺战中,济南又多了几分胜算。 对于首位度不高的济南来说,强省会战略的推进,让济南逐渐昂起了龙头。在山东省的强力支持下,济南大做 " 黄河文章 ",成为黄河流域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西安和郑州已是国家中心城市)和黄河下游唯一的中心城市,也许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