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72|回复: 0

拼多多员工猝死后:996 阴影下 大厂青年的真实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4 10: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 | 张旋 林森
凌晨 1 点半倒在乌鲁木齐街头的 23 岁的 " 多多买菜女孩 ",一下子揭掉了互联网公司那件光鲜亮丽的外衣。
没过几天,又传出消息:拼多多的又一位勇士倒下了。不知从何时起,"996 是福利,007 才是常态 ",已经成为互联网大厂的畸形用人观。
我们近日访问了几位有过 996 经历的互联网 " 大厂人 ",在他们正在或者曾经所处的工作环境中,996 都正常的就如同呼吸一样。
有人晚上加班到 11 点才回家,领导一个电话就又必须跑回公司加班到 2 点多,还要被领导向上级打小报告:有人加班到第二天早晨 7 点才回家睡觉,但 10 点钟还是要精神百倍地去应对忙不完的工作。
有人为了只有 1/3 的晋升几率,每晚结束工作后加班改述职报告,1 个月改了 10 几版。好不容易得到晋升机会,她却选择裸辞。半年后 " 上岸 ",入职一家工资低却有 " 人情味 " 的事业单位。
有人从国企跳到心心念念的互联网公司,却并没有感受到想象中的活力和效率,而是觉得自己有限的精力都被耗在了无限的流程沟通与随时随地有可能变化或中断的基础流程中,最终又选择逃出互联网。
但也有不同意见者,有人每天晚上 11 点才能下班,有时候凌晨 1 点还在公司开会,但他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节奏,看看自己的高收入,觉得自己还能忍。他觉得公司处于快速发展期,产品迭代慢了,就有可能有损失。这样的话,个人收入也会受影响。不能总怪公司给的任务量大,还是和个人效率有关系。
在大厂中,这样 " 还能忍 " 的人不在少数。但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言,对个人,996 不是 " 福报 ",反而是一种 " 陷阱 ";对公司,996 不是可持续的竞争力,要长期保持发展速度,一定需要更高维度的竞争力。
互联网高速发展到现在,就是无数个打工人在高强度工作下熬出来的。这种状态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很难在一朝一夕间被改变。然而," 从来如此,便对么?"
以下是 4 位 " 大厂青年 " 的自述。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被采访者自述,铅笔道做整理。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拼命晋升之后,我却选择裸辞
大厂工作时长:1 年半
工作内容:运营
2019 年秋招 , 经历过无数次烧脑的笔试和神仙打架般的面试,我如愿进入上海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做了一名小小的运营。
坦白来说,进入公司的前半年,我都觉得自己还挺幸运的,因为工资比较高。大厂的光环十分闪耀,身边很多优秀的同学都往互联网行业钻。拿到一张大厂 offer 的人,会觉得自己得到了极大的肯定。然而,入职后,加班、内卷、PUA,才感到这些在互联网公司正常得如同呼吸一般。
我所在的是一个增长比较快的新部门,周边同事大多是名校毕业生。我们正常下班时间是晚上 6 点半,但也只是个摆设。一般我们会先去吃个晚饭,然后回到工位开启晚上的 " 上工 "。HR 会公布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平均工时,低于一定量就说明工作不饱和。
我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不停地上活动页、对接各个部门、复盘活动数据、准备下次活动的方案。超饱和地完成这些基本工作后,一般要忙到晚上 8:30。偶尔一次七八点钟下班,我看到工位上还满满当当都是人,会觉得自己像做错了事,只敢偷偷摸摸地走。
公司规定晚上 10 点之后下班可以报销打车费,所以我会再坚持一个半小时,把第二天的工作提前做一点,然后直接打车回家。碰上搞活动的时候,只要能在 12 点之前结束,我都觉得还能接受。
一年多时间里,生活与工作没有边界感是最让我崩溃的地方。
随时随地被要求加班。不管白天黑夜,还是周末或者工作,我经常接到各种 " 电话轰炸 ",只要我负责的 " 一亩三分地 " 出了任何问题,就要随时随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有一次节日活动,我加班到 11 点,但是忘带电脑回家。当时出了个小问题,于是我大半夜被喊回去加班到了凌晨 2 点。但第二天,我还是被负责人向我的上级打了小报告,他说我这么重要的活动竟然不带着电脑,不能及时处理问题。
写周报是我最大的噩梦。虽然是双休,但我们只有周六能空出来时间写周报,周报要复盘各种数据并提出自己的优化方案,一写就是好几个小时。我们的周报会汇总到小领导的周报里。提交之后,如果小领导对我的某个数据、某个事情有疑问,会立刻问我,所以我需要守在电脑前随时待命。因此,我其实没有周六。
被晋升压力折磨。去年年中,我入职也接近一年,开始准备晋升述职报告。公司内部有个评审委员会,晋升需要通过委员会的述职答辩。在互联网大厂之间,职级是基本对应的。晋升之后不但工资、待遇会涨,跳槽的时候也会增加议价的权利。晋升的概率只有 1/3,所以为了述职每个人都很拼。
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晚上 8 点半强制自己结束手头上的工作,然后找个会议室把自己封闭起来改述职报告,一直改到 10 点半。一份报告前前后后调结构、改逻辑、添数据,改了十几个版本。在被晋升述职折磨的那一个月里,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
因为我负责的工作内容在部门比较重要,我的工作也一直完成得不错。所以尽管艰苦,我还是顺利晋升了。但是我并没有特别开心,反而感到了更大的压力,因为接下来的好几场大型活动,会对我的精神和身体提出更强的要求。在预感到更大的 " 暴风雨 " 来临之前,我选择了裸辞。
其实裸辞的念头经常会在某个深夜下班回家的路上冒出来,但心里又会很矛盾。因为从小到大,我都一直被教育要多吃苦,要有责任心,所以会经常自我洗脑:如果过得舒服安逸,也会是一种罪恶,周围的人都在熬,被环境赶着往前走。
互联网人的 35 岁危机不是危言耸听,能冲到高层的人都要极度拼命。我很清楚自己本性上不是一个特别 " 狼性 " 的人。而在一个竞争白热化的环境里,每个人都必须是一个战士,你想让你做的事情优先级放到最高,就要不停地据理力争。
在那家公司工作的一年多中,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后,我经常会在晚上崩溃到大哭,有时会莫名其妙冲男朋友发脾气,差点闹到分手。以前我会跟他解释,工作太饱和,完全没有时间停下来,他还会质疑我是不是不能吃苦。但疫情期间远程办公的那些天,他亲眼目睹了我的工作状态,他也惊呆了。我的 ddl(dead line)是以小时来计算,有时甚至细化到每一分钟。
毕业之后的这两年里,身边很多同学都转向了体制内。裸辞后的我选择逃离了上海,逃离互联网,去了一个二线城市的事业单位工作。工资虽然不如以前高,但是折算成时薪比以前高出很多。现在的工作也少了内卷与同辈压力,单位的人际关系也温和很多。前几天,还有很多同事关心我是否安顿好了住处,这让以前被当作一名成熟的 " 工作机器 " 的我倍感震惊。
前几天看到多多买菜那个女孩的新闻时,我条件反射般地猜想到:可能她之前也有不好的预感吧,只是看到大家都这样熬,就觉得自己是正常的。
互联网公司对加班文化的习以为常让我觉得既愤懑又无力,经常想到鲁迅在《狂人日记》里那句叩问:" 从来如此,便对么?"
从国企跳到互联网,3 年后我选择二次逃离
大厂工作时长:3 年
工作内容:战投
从海外留学回国之后,我去了一家国企工作。国企的工作稳定安逸,但是容易让人丧失斗志。到了 2017 年,互联网行业人潮涌动,高薪、快速成长的特点让我特别向往。
抱着趁年轻多拼一拼的想法,我给自己打了打鸡血,没经过太多挣扎就从国企辞了职,到了某互联网巨头公司工作。
当时我做的是偏技术方向的项目管理,每天工时平均在 13 个小时左右。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没有一刻钟是清闲的。碰到大型活动,我需要连续几天加班到凌晨。比如公司每年年底都会举办一个行业大会,大会筹备的时候要连续好几天熬夜写报告,还要去会议现场盯每一个环节的彩排情况。
虽然我每天的工作强度没有到严格的 996,但周末临时加班的时候也不少。有一年元旦,我父母来北京,定好了晚上一起吃饭。结果当天上午公司发来通知,要求下午去加班。因为这个项目需要同时协调多个部门,走各种流程手续,等我加班到晚上 12 点回到家,家人早就睡了。
还有一次我过生日,同时也是节假日,本来也是打算跟家人一起过,但是那天我又被喊回公司改报告,加班到很晚才回家。这样的事情,在那两年发生了多少次,我都记不清楚。
后来,我又去了另外一家互联网大厂做战略投资。忙的时候,会有多个项目的 ddl(dead line)同时朝我袭来,每天都被工作 " 绑架 " 在办公室里。
时间上的不自由,偶尔也会导致心理上有一种抵触的感觉。但是看看公司的股价,再算算自己的收入,又会不自觉地给自己打鸡血。
今年年初,我离开互联网公司,去了一家细分领域的专业投资机构工作。不管是时间,还是公司管理,新公司都相比于之前灵活很多。
摆脱掉在大厂里时刻变化的失重感,以及到了一定年纪就面临被淘汰的危机感。现在我终于有机会掌控自己的时间,也变得从容放松许多。
在我看来,大厂就像一个快速运转的庞大机器,每个人都是大大小小的齿轮,跟着机器的运作被推着向前走。小齿轮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地拥抱变化,但有些 " 变化 " 确实有点形式主义,比如有时候光换个 PPT 模版就要来来回回折腾好几个版本。
" 拥抱变化 " 这个词听起来充满活力,但翻到这枚 " 硬币 " 的暗面,它其实也代表了一种不稳定。大厂组织架构调整是常有的事,很多流程因为人员的快速流动难以固定下来,某个人离职了或转岗了,这个流程也就消失了。所以身在其中的人会感觉每个事儿都是新的,夸张一点儿说,很多看似日常工作的的基础流程,有时候也要重建和沟通许久。
这几天大家都在讨论 " 年轻人拿命换钱值不值得 "。说实话,当年我就是这么撑过来的,觉得趁年轻多赚点钱挺好的,大厂能给你其他行业给不到的高薪,很多人就是在这里攒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如今我也过了让互联网嫌弃的 35 岁,才深刻体会到,互联网高速发展到现在,就是无数个打工人在高强度工作下熬出来的。这种状态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很难在一朝一夕间被改变。毕竟是商业,需要应对无边界的竞争。
但我还是想要告诉年轻人们,适时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并不过分。在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中,对公司来说 996 是很难避免的。但对个人,996 是不可持续的,不少人都是做好了熬个五六年然后离开的准备。
互联网大厂们在招聘一茬又一茬的年轻人进来燃烧青春。但现在年轻人的自我意识较高,疯狂 996 的可持续性更低。只追求 996,不给员工提供相应的福利和健康保障,不但会伤害一些公司的长期价值,也会劝退很多有抱负的创新工作者。
长期来看,对个人,996 不是 " 福报 ",反而是一种 " 陷阱 ";对公司,996 不是可持续的竞争力,需要更高维度的竞争力。
996 一年后,我被告知 " 拥抱变化 "
大厂工作时长:1 年 3 个月
工作内容:品牌策划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做品牌策划工作,也算是积累了一些小项目的执行经验。2018 年年中,我决定跳槽去这家头部视频网站工作,工作内容是负责公司自制综艺节目的品牌策划。
当时公司内部综艺节目众多,各个项目组的人手都不是很足。进入公司才发现,我所在的项目组的品牌宣传工作只有我一个人去负责。要知道就算是一般小制作公司的节目,光是品牌这部分,线上线下也需要两三个人分工协作才能去完成。
虽然只有一个人,但我也只能选择硬着头皮去上。我负责的节目不属于高流量类,需要足够好的口碑,这对品牌宣传的要求更加严苛,宣传内容必须是新颖的、亮眼的,才会有传播力。
先是做创意。内容创意需要花很多时间思考和打磨,但是当时节目马上就要上线,留给我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多点。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不断地提方案,在想新的创意。每天都会不断出现新的 idea,然后再推翻,每天都在自我怀疑和否定。
我不想用标题党和八卦猎奇来吸引观众,希望做出既能满足传播需求又包含创意的方案,就像在艺术创作和商业规则间找平衡。周围又没有同类节目的参考目标,我就只能靠燃烧脑细胞找解决办法。
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一个从有到无的创新过程。在地铁上,哪怕躺在床上睡觉前,我都在想有没有新的办法,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
然后是执行。等到方案确定后,我的时间已被用掉不少,剩余执行时间被压缩的厉害。执行的每一个细节,包括物料、设计、渠道等,都要我来负责,大到传播策略,小到一篇微信投放文章的角度和措辞都要把关。其实有些工作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因为只有一个人,所以一没有请教的对象,二没有协作的同事,所以有些坑只能自己去踩。
当时的感受真的是分身乏术。渠道对传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需要沟通到许多外部团队。怎样利用好各渠道,不同的渠道投放什么样的物料,和不同的团队人员怎样沟通。
怎样让内容精准触达不同受众是另外一个重点,这需要铺大量的触点,要找到很精准的渠道,物料和文案要打磨到精致到不能再精致。
在压力和自我怀疑中,我硬着头皮完成了这个项目。好在节目最后口碑不错,也受到了领导的表扬和认可。当时有同事问我," 项目效果这么好,有没有很开心。" 我的回答是没有,因为整个传播还没有结束,神经还处于高度紧绷状态,连别人的肯定都觉得没那么重要了。
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感觉我的世界完全只有工作,没有了生活,和之前的工作状态完全不一样。那段时间,网上开始流行说互联网公司 996,可我完全是每天从早上 10 点工作到夜里 12 点。入睡时间也随着工作的推进而后移,一两点睡觉已是一种幸福。
最忙的时候,睡眠时间又被进一步压缩,有时候我要凌晨 4 点才能休息,有时甚至要熬到早晨 7 点。但是不管几点睡觉,依旧要 9 点起床,10 点就到公司开始发布物料继续做传播。
明明睡得很少,但是精神却不能松懈。我一个人要时刻紧绷,生怕出什么错漏。虽然不至于麻木,但是真的感觉非常累和疲惫,就想赶紧把这件事做完。
这种状态让我对自己做的事情的意义产生了怀疑。未来还要不要做这样的事?这种工作还要持续多久?这个项目经验能给自己未来职场发展有什么帮助?这样严谨的打磨细节有必要么?
在这家公司工作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这样的项目我完成了 4 个。虽然不是每个项目都这么高压,但是每个都需要耗费许多心力,单打独斗多,团队协作少。
没想到的是,一直在犹豫是否要放弃的时候,最后却是公司让我主动 " 拥抱了变化 "。当时公司对自制综艺的数量做了调整,不想投入太多人力、物力做品牌,甚至直接取消了品牌部门。我被调到宣推部门,这个职位对我来说,成就感很低。
当时想的是与其每天做的不开心,不如主动辞职算了,那一年多的项目经历其实也成了我后来最拿得出手的成绩。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和思考,现在的我已经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工作,未来我会选择更重视原创性内容的新消费品品牌。
凌晨 1 点还在开会,但为了收入我还能忍
大厂工作时长:3 年多
工作内容:产品经理
最早的时候,我在一家比较老牌的互联网公司实习,那边的环境很安逸。我觉得这种安逸对实习生而言是有点可怕的,所以去了一家更忙一点的公司。
2017 年下半年,我才来到了现在这家大厂实习,最后成功留下来做了产品经理。
没来之前,互联网圈里都说这家公司加班很恐怖。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倒是觉得还可以,并没有外界说得那么累。
我们是大小周工作制。工作时一般是上午 10:00-10:30 到公司,最近都是晚上 11 点下班。如果有急事,晚上 9 点走也是可以的。至少睡眠还是够的,让我觉得在工作之外,还能有喘口气的时间。
朋友们听说我在这里工作,都问我是不是加班很严重,这个问题其实让我有点哭笑不得。加班对我们来说,确实是常有的事,但是我觉得这和公司现在的状况有关,加班到什么程度也要看具体情况。
可能因为我学的是理工科,思维偏理性一点,所以会客观地思考关于加班这件事。
我们公司虽然已经不是初创公司,但是离成熟还早得很,现在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发展速度快了,新产品上市的频率和原有产品的迭代速度也快。有些互联网大公司的产品基本一两个月才更新一次版本,但是我们平均两周就要迭代一个版本,有的时候甚至一周一个版本。
如果每周更新一次版本,就需要把别人公司一个月的工作量压缩在一周内。对我们团队来说,一周内要完成文档、设计、评审、开发、验收,最后上线。每个人的工作量安排得满满的,只要在公司,就得不停地在工作。作为产品经理,我要和很多同事沟通工作,过程还蛮繁琐的。好在我是一个喜欢和别人交流的人,虽然也会心累,但是还是可以承受。
现在我们每个人在公司的时间都超过 10 个小时,如果像别的公司那样 8 个小时工作制,压根完不成任务。每周每个人分配的任务量都是一定的,如果你不抓紧干,就得加班,不然就做不完作。一个人完不成任务就会拖累整体的进度,产品迭代速度就会受影响,个人绩效也会跟着受影响,可能公司都会有损失。
这种情况下加班,我觉得这不能怪公司给你任务量大,还是和个人效率有关系。
当然,有时候也有紧急情况。比如有个项目要着急上线或者第二天开会需要资料,那就需要大家熬夜准备文档。前几天,我夜里 1 点多还在开会,回到家后就瘫在床上不想动,连疲惫的感觉都懒得去理会。这种情况不是常态,频率大概一个月有一次。
对不加班的人来说,我们工作十几个小时有点不可思议。但是我算过一笔账,发现实际情况和大家想的不一样。我早上 11 点到公司,一般晚上 11 点下班,午休大概 2 个小时,晚饭和休息一个小时,工作时间就剩 9 个小时,比 8 小时只多一个小时。还有周末加班,一年大概占用 24 个周六,但是一年年假 带薪病假共有十七八天,这样算下来一年只占用 6 个周末。有时候我累了,就会请两天假休息,就不会有被工作劫持的感觉。
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工作时间内的工作量确实很大,至少比别的互联网公司要多不少。在和同事们聊天时候,他们也喊累,有个别人坚持不住离职了,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坚持了下来,理由几乎都是因为公司薪资给的高。大家都觉得还年轻,身体也可以,应该不会出问题。
和我们相似,甚至比我们加班还严重的公司也有。我有朋友一个在一家本地生活公司上班,在一个新组的团队,他经常和我吐槽很累。他们 10 点上班,晚上 11 点下班,中午连午休时间都没有,用最快速度吃完饭,然后立马再去工作,每个月还要占用 4 天的周末时间。他好几次都说坚持不住了,但是看看收入和加班费,就又有了动力。
这应该是我们大部分大厂员工的想法吧,为了高收入,再累也能忍住。若过劳累值满分 100 分的话,我在这家公司的感受应该是 60-70 分,如果到达 80 分以上,我可能就会焦虑了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2 16: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