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倡议改变了游戏规则。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合作已被严重削弱,而‘一带一路’是中国持续支持多边主义和互利共赢的最好证明。”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拉加经委会)执行秘书巴尔塞纳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指出。
“多边主义有力贡献者”
在巴尔塞纳看来,针对“一带一路”的分析应超越传统地缘政治的考虑与误读,而是应将其理解为“更好实现多边主义的有力贡献者”。她表示,该倡议极大增强了全球公共产品供应方面的合作。
巴尔塞纳认为,在新冠疫情冲击和世界经济衰退叠加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只会越来越突出,因为其在支持全球经济复苏与促进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融资项目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她称赞道,“一带一路”倡议是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创建以来最具变革性的发展计划,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南南合作”成功典例。
巴尔塞纳表示,中国2020年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以及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相信“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健康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等重点领域合作将成为实现上述承诺的关键途经。
“可持续发展巨大助推器”
据拉加经委会去年12月发布的报告,2020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萎缩7.7%,系该地区120年以来最大下跌。巴尔塞纳向记者表示,经济下滑导致该地区失业、贫困与不平等现象加剧。在此背景下,该地区不仅需要加强与中国的贸易,还需要在制造业、服务业、绿色能源、包括技术转让在内的基础设施等领域获得更多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
“而在这方面,‘一带一路’可以通过开展缩小基建差距和创造新生产能力等项目,为我们地区的可持续复苏做出巨大贡献。”巴尔塞纳指出,正如拉加经委会所评价的那样:“一带一路”是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助推器。
巴尔塞纳介绍,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至今已有19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她说,通过投资便利化,从而促进可持续复苏、推动技术变革、创造工作岗位、减少外部限制和生态占用等,“一带一路”能够在该地区实施新发展模式的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巴尔塞纳认为,重点领域的丝路合作将成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连接抗疫与转型性复苏的重要纽带。她举例说道,“卫生丝绸之路”下的合作有利于推动本地区医疗制造业合作发展医疗器械、药品和疫苗,“绿色丝绸之路”中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而“数字丝绸之路”则为弥补该地区存在的数字鸿沟提供机会。
“经济复苏需要国际合作”
“在这一充满挑战的时期,中国在2020年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实现正增长一直是一个亮点。”巴尔塞纳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商品进口国,其持续的需求推动中国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出口市场,其中就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多个国家。“根据我们拉加经委会的预测,本地区2020年出口额录得正增长的唯一主要市场是中国。”
“拉中之间的互利合作将在2021年继续发展。”巴尔塞纳说,该地区为恢复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需求,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外国投资者之一,非常有能力帮助满足这些需求。“在一个经济地理环境发生巨变的世界中,对于中国以及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来说,共同致力于包括健康、能源和金融稳定等共同多边议程将极为关键。”
巴尔塞纳强调,除国家层面的努力外,全球经济复苏与转型还需要国际融资与合作,而中国的支持至关重要。“在这个异常困难的时刻,中国是可靠的伙伴和朋友。当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迫切需要呼吸机、口罩和其他医疗用品时,与其他主要供应国不同,中国没有限制其出口,反而甚至向一些国家捐赠大量重要物资。”
巴尔塞纳表示,中国还通过促进开放和多边主义来支持全球价值链的运作,包括签署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前不久达成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
之前,阿根廷研究中心OCIPEx曾经发布过一份报告,分析“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对外投资情况,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拉美地区产生的影响,尤其关注对阿根廷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益处。
当前世界局势正在经历深刻演变,欧亚大陆正逐渐拥有更大的影响力,这对拉丁美洲而言既是机遇,亦是挑战。近年来,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国际形象有所好转,逐渐被视为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阿根廷收到来自中国的大量援助,防疫物资通过中拉直航航线,从上海运送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前,两国牢固的双边关系和传统友谊得到了彰显,双边合作迎来机遇。
中国文明自古崇尚和平,强调不将自身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全面统筹和促进供给侧改革、深化对外开放以及加强与世界各国互利合作,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近年以来,各个国际组织尚未在新兴国家间建立起和谐、包容和可持续的发展框架。为建立起更加包容的多边主义,一系列国际机构应运而生,比如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银行等。
根据美国企业研究院(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和美国传统基金会(The Heritage Foundation)数据统计,“一带一路”框架下已开展1574个项目,其中73%正在进行,24%已经完成,不到1%的项目取消。“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在引导中国对外投资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从数额上看,中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欧洲、东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西亚。后三个地区的国家都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
从产业上看,目前“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对外投资集中在能源(39%)和交通运输领域(26%),其他领域还包括不动产、金属和公共服务。下属产业包括汽车、铁路、水利、煤炭、建筑、天然气和石油、货运等。
这些投资在世界各地区的所占比例分配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在南美洲,能源和金属产业的投资占比远高于其他产业,后者占据了41%,而在欧洲占比最多是金融产业(12%)。此外,陆地铁路产业在人员和物资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新产品进入世界市场提供可能性。从中可看出“一带一路”对外投资努力加强各国互通互联,并实现产业互补。
从企业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60%的投资都由国企进行,23%则归属私企。有45%的投资主要集中在10家重要公司。
2015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将拉美地区纳入“一带一路”框架。至今,该地区的重要国家,如阿根廷和巴西,还尚未与中国签署合作备忘录(如图3所示)。目前已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包括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等,合作重点集中在能源(石油、核能和水电)、金属(铜)和交通运输(铁路)。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一种动态的国际合作形式,建立起一个开放的框架,鼓励发挥协同作用,促进共同发展。对此,无论是否在此框架内,各国各地区的合作性计划都至关重要。而在开放的“一带一路”框架下,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领域更可能获得大规模投资,以促进地区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投资机构匮乏、资金不充足、缺乏长远的统筹规划等因素,拉美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受到极大限制。曾经规划的横跨南美大陆、连接太平洋岸和大西洋岸的铁路工程计划,就受到过路线选择和途经国家铁轨差异等因素阻碍。
此外,比起需求,对拉美地区的投资合作,更多受到供给方的驱动。基于此,需要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企业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方面的影响,防止因产品竞争力下降而出现恶性循环。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