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习祥,上甘岭战役中闻名的 " 冷枪手 "。他在战场上,创下 206 发子弹冷枪杀敌 203 人的战绩,还曾受到金日成接见,其所在连队曾荣立集体一等功。 解甲归田,邹习祥回到他的家乡遵义务川栗园,深藏功名,躬耕田间。1993 年,英雄溘然长逝。在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中,邹习祥亮相荧屏,并因打死敌军 200 名,让 " 联合国军 " 咬牙切齿,英勇事迹再度令人起敬。1 月 28 日至 29 日,记者前往英雄故里,采访了他的亲人及相关文史工作者,力图还原英雄生前点滴。
邹书容擦拭父亲遗像
冷枪英雄 长眠家乡深山 务川自治县泥高镇栗园村,离县城 40 多公里,驾车需要走 1 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寒冬腊月,1000 多米高海拔的栗园,草叶枯黄。但在何家磏组一处名为打熊坪的高地,却松柏苍翠。 1 月 28 日,42 岁的邹银强,走了 20 多分钟山路,来到打熊坪,穿过石门,跪在一座坟前,焚香化帛,又从烟盒里小心地取出一支 " 磨砂 " 在烛上点燃,小心地放在碑前:" 爷爷,我们来看你了。" 墓碑中央赫然写着:故顕考邹习祥老大人之墓。两侧是孝子贤孙之名,以及生卒年月、立碑时间,此外再无其他文字。 谁曾料到,这座普通的坟墓中,长眠的竟是在朝鲜战场上令联合国军闻风丧胆的冷枪英雄邹习祥? 志愿军出国入朝作战,转眼已 70 年。参与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邹习祥,辞世已有 27 年。 邹习祥,1922 年农历四月二十四日出生。由于家贫,为了生计,他自幼即与族中长辈、兄弟一起,上山打猎。 栗园村,平均海拔上千米,山高林密,常有野兽出没,这,也成就了邹习祥这位好猎手。他眼力极好,枪法很准,而且非常有忍耐力,为了捕获猎物,常常爬在地上数小时不动。 渐渐地,邹习祥的枪法越来越好,成为当地有名的 " 神枪手 "。成家后,邹习祥仍经常上山打猎,既能给妻小美味,也是让手艺不丢。为了养家,他还干过木匠。 1948 年 2 月,和当时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邹习祥被国民党抓去当兵,编入九十七军八十二师。解放后,他编入解放军十六军一三五团,还参加过淮海战役,并入了党。之后,他曾参与解放大西南。
集体一等功证书
1952 年 10 月 14 日,邹习祥参加上甘岭战役,任一三五团一营一连班长。就是在这里,邹习祥发动战友开展 " 冷枪杀敌 " 运动," 吓得敌人胆战心惊,连大小便也不敢走出战壕 "。《务川县志》上如是记载。1954 年 4 月,邹习祥所在的连队获记一等功。 浴血上甘岭:被困七昼夜艰难突围搬救兵 何家磏组邹家老木屋,柱子已有些倾斜,像一位沧桑的老人。老屋院坝台阶收拾得很干净,像是在静候来访之客。
邹习祥旧宅
" 我上小学读到黄继光的相关课文时,爷爷说,他和黄继光有过接触。"1 月 28 日,在泥高镇栗园村,邹习祥的孙子、42 岁的邹银强,回忆起了祖辈的点点滴滴。 在邹银强 10 来岁时,爷爷经常带着他们在山上放牛,闲着无事,爷爷会给孩子们讲起那段在炮火纷飞中浴血杀敌的历史。 上甘岭,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残酷战役,上万志愿军战士牺牲。邹习祥,是这一战役的参与者并有幸活下来的见证者。 70 年过去,讲述着从爷爷那里听来的真实经历,邹银强仍觉如昨:" 爷爷说,有次敌军反扑过来,我方战士伤亡惨重,爷爷急中生智,在身上摞了七、八具尸体。" 但是,狡猾、凶残的敌军似乎知道层层尸体下还有活人,于是用刺刀朝着尸体堆一阵乱刺。" 爷爷说,刀尖离他最近的时候只有这么近,不过两寸。" 邹银强用拇指和食指比划着。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中,邱少云与战友潜伏在敌军阵地前一整天。饥渴之时,邱少云随手扯几根草,嚼了几口就吞下。战场上的邹习祥,也经历过类似甚至更为残酷的战争环境。 出版于 1984 年的《务川文史资料》第二辑中,作者吕华以《冷枪射手邹习祥》为题,记录了这一惨烈的战事。 遭敌围困七天七夜的一连,邹习祥所在阵地已成焦土,战士们弹尽粮绝,无水可饮,稍湿润的岩壁也会去舔几下解渴。" 爷爷说开始大家喝尿,后来连尿都几乎没有了,仅有的尿也要留给伤员解渴。" 言及此景,邹银强眼眶湿润。 为寻找补给搬来救兵,邹习祥匍匐前进,寻找掩体,刚出坑道,就是一阵机枪狂射。好在邹习祥敏捷矫健,躲过子弹。" 好不容易到达上级指挥所,他只报出了部队番号就昏倒在地。" 邹习祥再次醒来,当他得知自己的战友们殉国的消息时,不由泪如雨下。 冷枪杀敌:子弹擦伤过脖子打烂过手表 49 岁的邹军,是邹习祥二子邹书国的儿子。在泥高镇政府接受采访时,他打开一个布袋子,从里面小心地取出 4 本证书,其中两本为朝鲜文字,上面写有邹习祥的名字。 两本朝鲜文字证书封面文字均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功奖牌证。其中一本的内页文字为:" 邹习祥因在上甘岭战役(坚守防御战役)作战中荣立二等功,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的名义,授予军功章。" 另一本文字是:" 因在保卫祖国和与敌人的斗争中,有丰功伟绩,于 1953 年 10 月 25 日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的名义,授予军功章。" 时间是 1954 年 3 月 20 日。
邹军展示爷爷的证书
据吕华《冷枪射手邹习祥》记载,邹习祥创下 206 发子弹冷枪杀敌 203 人的最高命中率。后来因杀敌有功,他与战友们一起受到金日成接见。 这,也是《跨过鸭绿江》中联合国军将领对他咬牙切齿的原因。 一人枪杀 200 余人,对于敌军来说,这是奇耻大辱。电视剧中,敌人说邹习祥 " 太狡猾 "。为了对付邹习祥,他们甚至用上了大炮。而邹习祥,依然活跃在战场上,一枪枪地取敌性命。 或许对于邹习祥来说,这些大个子美国佬,比自己在栗园打的狐狸、兔子更容易命中。 " 其实父亲也是几番与死神擦肩而过。" 邹习祥 57 岁的女儿邹书容说,在她印象中,父亲脸上、脖子上满是弹片留下的伤痕,身上很多地方一年四季都发白、掉皮。每到夏天,多个地方干燥、灼热难当,非要用桐油、菜油降温、润肤、去火。 邹书容清楚记得,父亲曾告诉她,有次一颗子弹飞来,打在他手上,正好他戴着表。表被打得粉碎,但也因此降低了子弹的速度,只伤及肌肤,让他逃过一劫。 更为凶险的是,有一次,一颗子弹擦着邹习祥脖子右侧飞过。也许天神眷顾这名 " 神枪手 ",子弹只擦破了皮肉,没有伤及颈动脉。" 他的脖子上,有一道‘肉瘤’,就是当时留下的。" 邹书容说。 杀敌 200 人自己何以一次次幸运躲过子弹?邹习祥向后辈们讲起了自己在阵地上杀敌而不被敌所杀的秘密:他所隐蔽的一块石头,上方正好有一个缺口,为他挡住了一粒又一粒子弹,他以这块特殊的石头为天然屏障,放冷枪杀了一个又一个敌人。
后人祭拜邹习祥
演《上甘岭》:他是那位丢罐子的战士 1956 年 12 月 1 日上映的电影《上甘岭》,是抗美援朝电影的经典之作。在八、九十年代,这部电影,也曾在务川多地上映。 幼时,邹军也曾和爷爷邹习祥,一同观看过这部电影。时隔多年,他仍能回忆起电影中的一些片段,但在当时,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爷爷,竟然也出现在电影中。 有相关报道称,朝鲜战争结束后,邹习祥和他的战友,应邀参演《上甘岭》。吕华《冷枪射手邹习祥》所载,战争结束后,邹习祥所在连队自始至终,参与了电影《上甘岭》的拍摄工作。 " 那时我应该是六、七岁的样子,看完电影回来,爷爷就问我说记不记得电影中丢罐子故意发出声响吸引敌人开枪的战士。" 邹军说,他当时觉得这个战士 " 好聪明 ",听爷爷这么一问,他立即回答说 " 知道 "。 " 爷爷说,这个战士就是他演的。" 邹军说,后来他陆续从爷爷的故事中得知,朝鲜战争结束后,爷爷在回国之前,参与拍摄了《上甘岭》,并在片中演真实的自己。 邹书容说,父亲还给他说过另一个情节,就是自己在影片中出场的时间和位置。" 他说自己在一排 4 位战士出场的那个场景中,倒数第二个便是他。"
新华社发的邹习祥(中)照片
80 岁的申茂凡曾任务川自治县政协副主席。出版于 2001 年的《务川县志》中,有邹习祥的文字介绍,这段文字,正是申茂凡所采写。 "1986 年,我曾怀着好奇与崇敬之心,在栗园采访过邹习祥。" 申茂凡说,当时,县里有开发栗园草场的打算,时任县民委主任的申茂凡,到栗园考察时采访了邹习祥,并写下一段有关邹习祥的文字。 记者找到了新华网刊登了一组珍贵的志愿军老照片,一张为邹习祥教战友杀敌,一张为啃着馒头潜伏草丛的邹习祥。申茂凡老人接过照片仔细端详后肯定地说,照片上的邹习祥,正是他在栗园采访时所见的 " 冷枪手 "。
申茂凡辨认邹习祥照片
解甲归田:获知辉煌过去 当地送全猪慰问 邹习祥旧宅堂屋神龛上,供着一张老人的画像。这是一张黑白素描,老人胸前别着多枚勋章。像上的老人脸庞瘦削,但目光炯炯。画像上没有任何文字,解甲归田的英雄,似乎不愿过多提及自己当年的壮举。 " 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有多少都牺牲了。他们的功劳,比我要大得多。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摆’自己啊!" 时代楷模、战斗英雄张富清如是说。 也许,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功勋卓著的英雄,总不爱 " 显摆 " 自己。或许也因如此,老人留下来的物件少之又少。 邹习祥的《转业军人证明书》载明,老人原在十五军四十五师一三五团一连任排长。殷红的国防部印章下方写着:" 一九五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这与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第 36 集中邹习祥出场的字幕,完全吻合。 但是,老人生前却极少与外人说起这段历史。他的子孙后世,也只能从他的零星片语中,窥见先辈气吞山河的英勇壮举。 邹习祥后人说,邹习祥归来很长一段时间后,当地政府才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后来,有关方面曾抬着全猪、流动红旗到栗园慰问邹习祥。至此,邹习祥的事迹,才渐渐为世人知悉。这一故事,也在当地口口相传。 转业归来,邹习祥曾在务川县濯水区任武装部长,后因种种原因一度归乡。《证明书》内页还载明,老人在朝鲜立三等功一次、立二等功一次、立集体一等功一次。
生活在邹习祥旧宅的后代
晚年生活:他将很多奖章送给了拜年的孩子们 1982 年 4 月,老人离休回到栗园老家。邹军说,爷爷离休那年,发了一笔慰问金。他拿出一部分给当时已成家的 4 家人每家买了一头牛,每头牛的价格是 400 元,另外还给了在上班的小女儿 400 元现金。 " 我家共有 6 兄妹,家庭开销非常大。" 邹书容说,虽然领着抚恤金,但她家里的日子并不轻松,父亲也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邹习祥的 6 名子女,除最小的女儿邹书容在工作外,其余 5 名子女、孙子也大多生活在农村。如今,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已先后离世,仍健在的三子疾病缠身,意识已不清醒。 步入晚年,邹习祥仍习惯早起。有时,他会到年轻时打猎的山坡上走一走,顺带挖点野菜回来。有时,他起床后会唤醒孙子邹银强,帮他生好炭火,然后自己坐在炉边,吸着旱烟,静思;有时,他会炖点瘦肉坨,就着 " 包谷烧 ",与儿子们一起饮酒。 " 亲戚来拜年,给他带罐头制品,他一看见就摇头,就会想起自己在上甘岭时的情景。" 邹军说,在他印象中,爷爷几乎不吃罐头制品。 或许,那段惨烈的过去,老人不愿再提及。但是,对前来拜年的晚辈特别是小孩子,邹习祥又喜欢给他们讲战场上的故事。 邹书容说,她记得小时候父亲有许多的奖章,每年亲戚家孩子来拜年,他都会把奖章发给孩子们。" 大家都晓得父亲上过战场,也许父亲是希望以这种方式让大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邹书容说。 1992 年,老人的身体越发糟糕,经检查,他不幸得了胃癌。儿媳文发英说,临走前的最后那一年,老人几乎天天在病床上度过,靠输液维持。 1993 年,农历三月初四,老人在一阵阵春雷中,离开了他与战友们用生命换来的无恙山河,溘然长逝。此时,他已与胃癌抗争了一年多。 邹银强清楚记得,爷爷出殡时,天降暴雨,发丧后村民抬着灵柩没走多远,雨停住了。次年,后人为老人立了碑,碑文上,只字未提老人的赫赫战功。 这位英雄,并未沉寂。今天,务川正打算在他的老家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