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波
港股,今年成为投资的重点。押注港股,是不少机构和投资者的选择。 格雷资产是一个典型。格雷资产是国内一家主要专注 A 股、港股的私募基金,目前管理海内外资产规模近 30 亿元左右。其港股的投资占比达到近六成。 锐问与格雷资产创始人、董事长张可兴,聊了聊港股的近期变化以及投资的方法论。
01
投资趋势:为什么是港股? 1、格雷在港股的仓位比例比较大,出于什么考虑? 并不是去年底一下子就把 A 股的仓位减到港股。从 2019 年的三四季度开始,我们才把港股的仓位慢慢加大,正好又赶上今年的大涨。 2018 年以前,都是 A 股仓位是偏高的。2018 年,叠加了国内国外一些复杂的局势,导致整个市场跌幅比较大,出现了一个系统性的机会。无论是消费还是科技,A 股都比较便宜,主要方向在白酒和科技。 到了 2019 年三四季度,整体上 A 股偏高。从上证指数的市盈率普遍上看只有十几倍。但结构分化的差异非常严重。我们关注的消费、科技互联网、医疗都处在偏高的位置,不太好找到机会。 港股涨幅比 A 股要慢得多。去年全世界都在大放水,恒生指数还是跌了 4%。像腾讯,2019 年底跌到三百多块,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2、港股在 1 月底的时候有一些跌幅,2 月初又开始涨,适合上车吗? 从 1 月初开始港股涨得确实比较多,前几天受到美国一些事件的影响,以及国内的流动性收紧,短期会有一点波动,这是很正常的。 从个股看,港股公司的性价比要比 A 股、美股公司要好。阿里巴巴市盈率只有 30 倍左右,腾讯 40 多倍。这两个龙头企业放在 A 股,市盈率肯定上到 50 以上。 但是港股有非常大的分化。消费股如农夫山泉,餐饮股如海底捞,市盈率已经一百多倍。实际上是受到整个市场流动性宽松、机构抱团股的影响,与 A 股的逻辑有相似之处。以及眼科、牙科方面的医疗板块的公司,价格是我们无法容忍的,短期没有机会。 3、排除价格的因素,您之前提到不是很看好泡泡玛特,其他还有哪些不好看? 我看一个股票有三个界定:一个是看好,一个是不看好,还有一个是不确定。泡泡玛特属于不确定这一类。有看不懂的地方,比如像我这样一个 70 后的人,无法理解年轻人消费这个产品,是基于精神消费还是物质消费,担心可能是短暂的。 而且,我认为泡泡玛特缺乏唯一性和垄断性,如果竞品做工和宣传跟上,它们的 IP 可能也是很有价值的。所以,无法给出一个相对准确的估值和产期的判断。 其他的话,银行、地产等传统行业都是不看好的。2011 年和 12 年,我们当时的持有标的以金融为主。2013 年 6 月发生一次钱荒的事件,结果隔夜利率一下飙升到 20 多个点。然后导致了银行股连续了两天的跌停。然后我们私下问几个股份制银行的高管朋友,一致的回答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过了一周左右之后,发现是短期和长期的资金错配。 一点小事情,银行内部的人都不知道。这件事情触动我们从 13 年年底到 14 年初减仓银行股,直到完全清仓换成了龙头白酒股票。虽然可能预测对了银行的业绩(当然报表其实也有可能有很大的调节成分),但无法预测估值的变化和类似钱荒这样的情况。 4、最近一些投资人,他们重仓银行怎么看? 我曾经说过一个很不客气的话,如果重仓超过 10 个点以上,我对他们对银行股的判断能力是打疑问的。在国内银行业无法做到充分市场化竞争的情况下,对银行的理解或者商业模式的预判非常难。比如,现在很多银行股业绩涨了一倍,但估值掉了 70%。所以,我不迷信任何一个人。 5、除了腾讯、阿里,有没有发掘新的标的? 实际上是不容易找的。因为符合选股条件的,能够入到我们股票池的凤毛麟角。全市场加一块七八千只股票,我们的股票池也就是不到 50 支。 最近的话,看好新型电子烟市场。例如某电子烟龙头企业,我认为还有空间,只不过不确定达到一个 1 万亿市值的规模需要多少年,这可能取决于政策监管。 港股最好的方向,还是互联网的龙头。我认为,互联网行业的爆发期已经来了。比如,可以通过各个方面的业务看到腾讯处在加速成长期。包括 5G 的普及、视频号。去年六七月份,张小龙公开视频号日活的时候,我就认为视频号短期内达到三足鼎立,长期看很有可能反超抖音、快手。因为腾讯拥有微信和 QQ 这样一个 14 亿人的生态和空间,相信马化腾做产品的能力不会比抖音、快手差。 6、怎么看快手的投资价值? 短视频赛道,从用户增长的角度来看,空间没有那么大了。但是这类公司的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可能刚刚开始。我们看快手上市的招股书,它的净利润增长还是相对于比较早期的。 投资互联网公司有三个维度,第一个是用户增长,第二个是营收的增长,第三个是净利润的增长。我认为快手以及抖音都是有投资价值的,但可能是阶段性的。 7、机构抱团的话,投资者怎么应对? 机构抱团,是个结果。这个结果往往导致某一支股票或者某一些行业的股票估值偏高,但其实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还是能不能真正判断出企业未来的价值究竟值多少钱? 不报团的股票,例如万科、中国平安,你敢不敢去碰吗?这才体现出来你对一个企业是不是真的有投资能力? 我认为市场一般是有效的,少数情况是无效的。估值太高的股票,不见得马上就能跌下来。 投资和调研的风格:何以买中茅台? 1、您提到格雷和同行的差异在于能力圈,聚焦和深度这三个点,聚焦比较理解,能力圈和深度,怎么理解?
现在很多同行理解的深度是这样的:拿白酒做一个例子,他们会关注每个月的供销情况,每个季度的白酒公司的动销数据,了解各个全国经销商的一些情况和反馈,形成一个综合的评分。我认为这不叫深度,这只是日常的工作。 深度,是更多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对商业模式和壁垒的思考和调研上。比如我们从来很少买过像空调龙头这样的公司,因为要买空调,消费者一定会首选龙头企业吗?也不一定。这样的企业壁垒,就不如说我们要喝 1000 块钱以上的白酒,只能选茅台。 我们认为的能力圈,是能确定一个企业未来的终值。比如港股电子烟龙头,我认为它至少能赚 200 亿的利润,那么给它五十倍的估值,能值 1 万亿市值,这样的企业折现回来后,才知道当前的价格是便宜还是贵了。 现在对好的赛道的抱团已经达到了一个极致的程度。赛道,是一个重要的选股因素。但是,很多好赛道里面其实并没有诞生出很多好企业。这是风投思路和确定性投资思路的差别。 2、这个过程踩过很多坑吗? 说实话,没有。可能是性格决定的,我做事比较谨慎。2005 年,我做了一年多的股权投资,当时投了四五个项目,结果没有一个成功,很多人说你投的太少了,投 100 个项目可能有五个 IPO,然后能赚个 50 倍。但我认为,投资一个企业一定要有最高的确定性,而不是要去赌它的可能性。这是我不喜欢的思路。 比较典型的失败案例可能只有一个苏宁电器,在 2010 年的时候买过一个点。后来它跟京东竞争,不断加大互联网投入,线下门店的利润大部分变成亏损。我们认为苏宁不具备互联网的基因,就卖掉了。 3、格雷的卖出策略有四个点,估值、看错了、换股,还有系统性风险,在港股比较容易看错的股票有什么特点?系统性风险怎么避免? 第一个,港股是以业绩的基本面为股价驱动的,很多港股的公司的市盈率可能只有十倍左右,因为增长也就是十个点甚至不到。一旦看错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风险。 第二个,港股很多企业报表,调节或者粉饰的成分很大。在做股票筛选或研究时,要有意识质疑报表。我们调查过吉林通化的一个葡萄酒公司,说一年收入十个多亿,但走了好多城市调查没有发现这个产品,后来专门跑到通化总部,在这个城市也看不到它的产品,所以这个企业一定是造假的。 第三个,基于以上的这些原因,港股投资者喜欢选择一个细分领域的龙头股抱团,结果导致产生很高的溢价。 指数跌了 20% 以上,就叫系统性风险。我们在市场非常火热的时候,会看市场流动性的变化,货币政策在收紧还是放松?比如,15 年以及 18 年的 " 去杠杆 ",都是系统性风险的信号,这方面我们会更加敏感一些。 4、格雷做实地调查有什么特点?
我们会参考券商的调研和研究报告,但也会积累一定的行业人脉。比如,2012 的塑化剂事件导致了整个白酒库存特别大。2014 年初时,准备把清仓的银行股买茅台股票,担心茅台的社会库存消化问题。 当时把公司的三个研究员派到全国各地,以房地产公司的名义,去找经销商求购 1000 箱左右的老酒,这个量在当时市场上是非常大的,而且经销商喜欢囤老酒等着升值,如果给很高的价格还买不到 2011-2013 年的老酒的话,说明确实是卖光了。两个月时间一共调查了 20 个省份的一百多个经销商,发现基本上没有经销商有超过 50 箱的库存。 过去七年,最成功的股票也就是茅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