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22|回复: 0

国家统计局回应修订 2019 年 GDP 数据:并非为做大 2020 年增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5 05: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新社北京 2 月 5 日电 题:GDP 突破百万亿元后,中国经济如何应对 " 成长的烦恼 "?——专访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日前,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 2020 年中国经济数据。疫情之下,去年全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 GDP ) 增长 2.3%,经济总量跨过 100 万亿元 ( 人民币,下同 ) 大关。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2021 年中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复苏?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接受中新社 " 中国焦点面对面 " 专访,进行权威解读。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2020 年全年中国经济数据已经出炉,您如何评价这份成绩单?
盛来运:正像你所说,这是一份非常靓丽的成绩单。我的评价是:好于预期、来之不易、世界瞩目。
首先,从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增长、就业、通胀、国际收支等主要指标来看,都是好于预期的。
一季度时,因为新冠疫情冲击,中国 GDP 增长是 -6.8%。数据出来后,各方都很震惊,觉得新冠疫情的冲击非常大。当时一些机构、学者觉得全年能够实现经济增长就很不错了。但实际结果,GDP 全年增长 2.3%,总量 101.6 万亿元,突破百万亿大关。
就业情况好于预期。去年新增就业 1186 万人, ( 全国城镇 ) 调查失业率全年 12 个月平均为 5.6%,在 "6% ( 左右 ) " 的预期目标之下。
从通胀指标看,走势前高后低,也好于预期。去年初,受生猪等食品价格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CPI ) 最高达到 5.4%,那时大家担忧会不会出现通胀,甚至 " 滞涨 "。但从实际运行结果看,随着生猪价格增速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步回落。全年平均是 2.5%,在 "3.5% ( 左右 ) " 的全年预期目标之下。
国际收支指标更是好于预期。多种情况支撑着 2020 年中国出口表现明显好于预期,全年进出口增长 1.9%,由负转正;出口增长 4%。另外还有一个指标我比较看好—— FDI ( 实际使用外资 ) ,去年中国 FDI 增长 6.2%,近 1 万亿元。这个数据可以高度关注,因为它说明尽管国际形势变化很大,但国外资本还是非常看好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
第二个关键词是 " 来之不易 "。首先,去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曾经使中国经济出现 20 天的停摆。这么大的国家停摆 20 天,可以想象对经济冲击有多么大。
第二个大冲击是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尤其上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一直在衰退边缘徘徊,疫情冲击加大了下行压力。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需求锐减,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中国面临的外部挑战加大。
第三个冲击是有的超级大国逆全球化而行,对中国经济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打压,包括经济贸易限制,甚至不惜用国家力量来打压中国科技企业发展。
这三重巨大冲击都可以说是前所未有,而且三重冲击相互叠加,相互影响。面对这么巨大的冲击,党中央保持定力、果断决策,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尤其一季度后及时出台 " 六保 " 政策,而且加大宏观经济政策对冲力度,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回顾过去一年走过的历程,是非常不容易的。来之不易,成之惟艰。
第三个关键词是 " 世界瞩目 "。在全球经济总量 1 万亿美元以上的主要经济体中,初步判断,中国可能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所以说这份成绩单 " 世界瞩目 ",是毫不夸张的。
资料图:北京市民逛街购物。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中新社记者:您提到去年中国经济面临了三重严重冲击,中国之所以能够抵抗住这些冲击,成功实现 " 重启 ",这种韧性来自哪里?
盛来运:回顾过去一年的国民经济表现,它确实展示了中国经济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和强大的韧性、弹性。
首先,经济稳定恢复的韧性来自于改革开放 40 多年所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和生产能力。从工业生产看,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较强,所以在疫情冲击下口罩等防疫物资生产很快能够有效组织起来,形成生产能力,满足国内外抗疫需要。
第二方面,韧性来自于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以及方兴未艾的消费升级趋势。一方面是强大的市场规模优势,另一方面有消费升级的趋势, ( 中国民众 ) 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增的,消费能力在一定积累以后处在一种释放期。所以我们面对冲击,有市场需求,生产也在恢复,就能够从需求端来支撑经济稳定复苏。
第三方面,韧性来自于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所塑造的新竞争优势。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顶住三大冲击,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抗冲击能力,塑造竞争新优势是分不开的。
第四方面,韧性也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党中央的精准调控。在抗疫斗争和复工复产中,我们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对资源的动员能力以及配置能力。我们在管理经济的同时不断完善宏观调控。中国最近几年在宏观调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不仅强调逆周期调节,还强调精准调控,充分发挥市场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这两只手来配置资源,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接受中新社 " 中国焦点面对面 " 专访。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经济成功复苏给全世界带来了什么?
盛来运:首先,中国经济率先复工复产,而且实现稳定复苏,增强了全世界各国人民抗疫斗争的信心、推动本国经济复苏的信心。中国在这两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给世界人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复工复产、推动经济复苏,提供了中国经验。
第二,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稳定复苏,对世界经济发展、抗疫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就大量地向各个国家出口抗疫物资,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满足世界各国人民需要。据中国海关数据,去年中国口罩出口 2242 亿只。如果把中国人口排除在外,大致相当于全世界其他国家人民每人 40 只。
另外,中国对延缓、降低世界经济衰退以及一些其他国家经济下降,起到了重要带动作用。尤其是中国的进口对有些国家经济起到了很重要的稳定作用。2020 年,中国对东盟进口首次超过 3000 亿美元,达到 3009 亿美元,比 2019 年增加 180 亿美元。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的需求拉动了其出口,有助于其经济稳定恢复。
所以从这两个层面上讲,中国的发展实际上对世界经济是福音。我们的发展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动力,而不是威胁和挑战。



资料图:四川成都口罩生产线上忙碌的工人。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中新社记者:对于 2021 年中国经济形势目前各方都比较乐观,一些市场机构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接近两位数。您如何看待这一判断?我们常说中国经济增长要保持在 " 合理区间 ",对今年的中国经济来说,什么样的增长才算 " 合理 "?
盛来运:最近,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纷纷发表预测报告,对 2021 年中国经济发展给予了积极评价,而且给予了非常乐观的预测值。这充分展示了这些机构对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信心。他们之所以给予 ( 中国经济 ) 积极评价,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因为中国经济复苏态势向好。比如去年四季度中国 GDP ( 同比 ) 增长 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同比 ) 增长 7.1%,这都比 2019 年四季度同期水平高。现在有一种观点觉得中国经济从四季度情况来看基本恢复了常态,所以他们对这种趋势是看好的,觉得 2021 年会延续这种发展态势。
第二个理由是中国疫情防控有力有效,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消费和服务业发展。尽管目前疫情没有完全消除,存在散点多发状态,但各方普遍认为今年疫情影响肯定要明显低于上年。这种情况下,中国又有抗击疫情的经验,所以对相关行业,尤其是一些接触性服务业会是一个利好。
第三方面原因是现在国际形势也在好转。几大国际机构给出的世界经济发展预测普遍认为 2021 年会反弹 4% 以上,联合国预计会反弹 5% 以上。他们对全球经济在低基数基础上的复苏都给出了积极判断。世界经济在复苏,尤其一些国家的刺激政策不会很快退出,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外部需求也构成积极支撑。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家之所以预计数据比较高是因为基数效应。去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是 -6.8%,有一个 " 大坑 "。基数较低会明显抬高同比增速。
但我要强调一点,我们不能过分乐观,还要保持一份清醒。这些原因影响的程度还需要认真分析,一些因素的影响机制机理还需要给予准确判断。比如疫情,现在处于散点多发状态,我们有控制疫情的经验,但它的影响还是存在的。
国际环境也要仔细分析。2021 年世界经济可能会明显好于 2020 年,但疫情毕竟还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大家对疫苗抱有很大期待,但疫苗的供给能力、质量如何,能否满足全世界人民需要,能否均匀分配,都是值得观察的问题。
基数问题也不能高估。有些机构预计 2021 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将超过 18% 甚至达到 20%,因为他们认为 ( 去年和今年 ) 两年平均增速应该跟潜在生产率差不多。实际上这种简单的测算不是很科学,因为有些经济总量损失是补不回来的。所以 ( 预测 ) 还是要建立在准确、客观的统计基础之上。
中新社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您觉得今年中国经济运行中最需要关注的风险点是什么?应该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
盛来运:除了疫情和国际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外,还有两个问题或风险点值得关注。
一是实体经济的困难还没有根本改观。虽然中国实体经济顶住了冲击,但毕竟受到一些影响,尤其一些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从去年全年数据以及近期一些指标看,实体经济无论在生产经营、债务问题,还是利润情况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比如,实体经济企业应收账款增加问题需要关注。去年 12 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 ( 同比 ) 增长 15.1%,连续 8 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说明资金压力较大。而且实体经济反映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没有根本解决。另外原材料价格上涨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挤压企业利润,尤其是一些小微企业。
还有一点,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虽然经济复苏同时有所缓解,但没有根本缓解。从 2020 年情况看,无论从投资层面还是消费层面都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投资方面,制造业投资仍然呈负增长。去年全年整体投资增长 2.9%,但制造业投资增长是 -2.2%。民间投资增速还比较低,全年民间投资增速只有 1.0%,比平均投资增速低 1.9 个百分点。从消费领域来讲,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 -3.9%,是主要宏观指标中唯一一个没有转正的。
综合这几方面,虽然中国经济在稳定复苏,但复苏基础还不牢固。2021 年还需要继续夯实经济复苏基础,尤其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八大重点任务部署。
一方面,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政策不要 " 急拐弯 ",要加大企业纾困力度,夯实稳定发展基础。另一方面,要在 " 稳 " 的基础上 " 进 ",推动拓展经济动力,主动对接 " 十四五 " 规划要求,按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壮大经济创新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改革开放。在夯实稳定发展的基础之上,增强经济稳定复苏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好局、起好步。



资料图:浙江宁波一港口。邱文雄 摄
中新社记者:2020 年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是 GDP 总量首次突破 100 万亿元大关,此前中国人均 GDP 也达到了 1 万美元。有评价说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 " 长大了 ",那么 " 长大 " 以后的中国应该怎么发展?在此过程中是否也有一些 " 成长的烦恼 "?
盛来运:中国经济现在正在长大,而且在加快成长。2000 年中国 GDP 总量是 10 万亿元,2010 年达到 40 万亿元,2012 年突破 50 万亿元,去年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上了一个新的大台阶。除了经济总量,中国很多产品和基础设施总量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这跟中国人口基数大有一定关系,但总量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成长是值得高兴的事,但确实也伴随着 " 成长的烦恼 "。从国外情况看,主要是国际环境在变化,国外看待中国经济成长的心态在变化。中国经济总量在扩大,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也在提升。2000 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是 3.6%,2019 年已经超过 16%,2020 年初步估算在 17% 左右,进一步提高。伴随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地位提升,其影响力也在扩大。在世界变局的情况下,怎样看待中国经济崛起,各国有不同价值观和角度,但明显能感觉到,一些超级大国的焦虑感、危机感在上升,心态很复杂。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2020 年大幅衰退之前,世界经济就持续处在缓慢增长状态,全球化遭遇挑战,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盛行。这种格局下,中国经济面对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外部环境、风险挑战增加。
从内部来讲,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攻坚期、转型升级关键期、社会矛盾凸显期。中国 GDP 总量突破 100 万亿元,人均 GDP 超过 1 万美元,现在已进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阶段。根据国际经验,这个阶段一般会伴随着社会矛盾突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由于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结构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周期性、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给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带来很大挑战。
中国面临的内外挑战还很大,但这些问题都是 " 成长的烦恼 ",有些是到了这个发展阶段后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国经济 " 长大 " 了,大家对你的期许就增加了,应该承担更大责任。" 长大 " 以后,希望 ( 中国经济 ) 不光实现规模性扩张,还要内外兼修,发展品质、可持续性都要提升,所以这种烦恼也是一种 " 快乐的烦恼 "。
对于怎样应对发展过程中的烦恼,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给予了充分布局,提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一个总体的、系统的战略谋划,是指引中国经济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和解决 " 成长烦恼 " 的根本举措。
中新社记者: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经最终核实的 2019 年 GDP 数据,GDP 总量比初步核算数有所减少。有网友提出疑问:降低 2019 年数据是不是为了 2020 年增长数字更好看。您能否解答这个问题?同时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的 GDP 数据是怎么计算的?
盛来运:前不久我们发布了 2019 年中国 GDP 最终核实数,比 2020 年初发布的快报数少了 4350 亿元,增速下降 0.1 个百分点。但调整修订是一种正常的制度化安排,不像有些网友调侃的那样,是为了做大 2020 年 GDP 增速。此次修订只将 2019 年 GDP 总量下修了 4350 亿元,这对以百万亿计的 GDP 总量增速几乎没有影响。
之所以说它是一种制度性安排,是因为国家统计局的核算制度已在网上公开,其中规定中国 GDP 核算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年初,如 2020 年初发布的是 2019 年的快报数,当年底我们会发布上年 GDP 最终核实数。GDP 修订也是一个国际惯例,如美国修订更加频繁,一年要修订 4 次,日本是 3 次。
第二阶段 GDP 核实数据之所以有必要,是因为掌握了更多核算所需要的基础数据。所以最终的核实数据更准确、更客观,因为其占有的资料更全面。对 GDP 数据进行一次最终核实,秉承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 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16 05: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