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15|回复: 0

“跑赢巴菲特”的 90 后:借钱重仓赚百万,“我们这届韭菜不好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0 03: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到底是年轻人财富意识的理性进阶,还是最新一代韭菜正在养成?
文丨曹玮钰
来源丨投中网
" 我要在 Clubhouse 组个搞钱局,大家 follow 我一下 "。
微信群一呼百应。
发出号召的是 98 年女孩希希,本应出国念书的她迫于疫情 gap year,一边创业一边搞钱。在她的 Clubhouse 的介绍栏,赫然写道 " 中国搞钱女孩联盟发起人 "。
这届年轻人爱搞钱,早已不足为奇,嘴和身体都很诚实——搞钱,我们是认真的。
不信你看,前有硬核 " 深圳女孩 " 火遍全网," 搞钱 " 词条攻占热搜,后有易方达基金经理张坤火热出圈,90 后基民扛下主力大旗,甚至有朋友告诉我,连身边做线上理财课创业的,都月入好几个亿了。
淘金路上的修桥人都赚满了盆钵,这场面只能用一个词概括:狂热。
问题来了:这到底是年轻人财富意识的理性进阶,还是最新一代韭菜正在养成?
有受访者坚定地认为,"(我们)这届 " 韭菜 " 恐怕难割一些 "。90 后们能成为更具专业性的新一代个人投资者吗?
投中网对话了几位投资战绩 " 剽悍 " 的 90 后,他们的认知和结论某些时候显得稚嫩,但从他们讲述的理念和成败故事中,我们也得以更近距离地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思考。
(提示: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借钱重仓赚百万,只是认知 " 不小心 " 变了现
陈耀辉 91 年 休假 ing
之前,我在国内某互联网大厂做商家运营,但公司这块业务做得不好,我干着也不开心,2019 年底,我就辞职了。开启了休假模式,旅行不同的地方看风景、看书。
裸辞还是有点底气的。
我平时就喜欢研究和分析公司,2019 年 10 月,我认为某本地生活巨头会在三季度实现盈利。跟朋友聊时他们随口来了句," 既然你这么看好,就去买股票啊 "。于是我自己拿出 20 万,又七七八八借了 50 万,凑了 70 万买了金融衍生品涡轮。
有人认为风险太大了,但我并不觉得。我看得懂这个公司,一些重要的指标也是可以毛估出来的,盈利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果然,这家公司发完 Q3 财报股价大涨,我赚了 100 万,这是我最成功的一次出手。
我做股票投资时间并不长,但战绩还可以,收益大概可以到 400%,但中间也是有过惨败的。
快速赚到了第一桶金,我就膨胀了,于是迎来了两次惨败。
一次折在做空特斯拉。我对马斯克有个人崇拜,身边也有大佬和朋友推荐,但我并不懂它的业务逻辑,自认为其中有泡沫就去做空,结果错过了增长红利不说,还把从国内某新能源汽车股赚的钱全都赔了进去,损失大概 80 万。
另一次折在国内某酒旅巨头,第一桶金的打法 " 失灵 " 了。当时我注意到 2020 年三季度国内酒旅业务已经恢复,也观察到这家公司虽然海外业务差点意思,但国内业务基本回暖。我预测财报之后,股价涨个 2 美元没问题,就再次用了涡轮重仓。结果财报跟我预期一样,但市场没买帐。
一周时间,200 多万的涡轮变成了 0。
假如再有一次机会,选择大概不会变,但我会修正金额——不要有赌徒心态,不要放那么多钱。但这两件事让我收获很大,除了对公司和行业的认知加深,我也更理解了一点——不管看到的东西是对还是错,永远不要与市场做对。市场是被有形和无形的手一同操纵的,里面都是人和情绪。
我算是价值投资这派的,比较认巴芒、段永平和索罗斯的理念。持仓也在逐渐聚焦自己更看得懂的,目标池从 10 家减到了 4、5 家。生活甚至多多少少也会有些影响,比如我常做一些投资随笔,也会拿这些感触去对照自己的生活思考。
其实投资这事,我没什么远大目标。我喜欢旅行,除此之外对奢侈消费是无感的,我更追求随心所欲。我享受分析的过程,总觉得如果分析出一些东西,不把认知去行动就是在浪费。
说得凡尔赛一点,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把已有认知拿去验证,只不过中间不小心变了现。
严格意义,我还没经历过熊市和股灾之类,对此我是恐惧且期待的。恐惧是我不知道它会以怎样的形式到来,未知就会有恐惧。期待是因为我想知道这一次更加繁荣的经济泡沫会以怎样的形式崩塌,而每次崩塌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周期的向前。
如果不卖股票凑首付,房子全款都有了
小王 90 年清华博士后
我老是感觉自己穷。
几年前,我去纽约读博士,读书期间就尝试不少副业——做过风电项目,做过摄影拍广告,做过地接导游。但感觉副业太花时间,性价比很低。
没有人告诉你怎么赚钱,这条路只能自己摸索。之后我发现投资似乎不用很多时间,我就去研究投资。
先是做期权,确实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开始手头不宽裕,启动资金只有一两千美元,每天盯 K 线、和朋友讨论研究策略,做了一段时间赚到几万美金,但期权杠杆太高了,风险实在太大,我心脏受不了。
2017 年股灾过后,我察觉到了一个趋势,房价上涨空间有限,而大资金需要另一个入口,A 股可能会迎来整治,慢牛应该要开始了。于是我把钱换成人民币转战 A 股。
第一年先摸索套路。开始有点懵,只放了一两万人民币,基本没有赚到钱。摸清套路后放开了些手脚,第二年起基本每年 70%-80% 的收益率,去年赶上了好行情基本翻倍。
可能是运气好。
我走的是价值投资路线,不做短线,个人认为技术面方法很难看懂主力动向,数据很难辨别真假。我现在满仓二级,买了基本就没卖出去过,除了去年为了凑首付出了三分之一的持仓。
如果给我一次重新选择,我不会买这个房子。当时户口刚下来,家里也在催,但如果不卖股票,首付的钱加收益现在买房基本可以全款了。家人劝我我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至少把生活平稳住再去赚钱投资。
我的绝大部分收益来自于某医药龙头股,占到总体三分之二仓位,18 年入手,拿到现在翻了四倍多。最失败的一次操作就是药明康德——没拿住。当时另一只持股跌得特凶,为了加仓我卖了药明康德,如果拿得住,现在也翻倍了。
个人炒股其实挺难的,每天心情都会有波动,有时一顿操作最后还是亏,很受打击的。
做价值投资,做长线,心态一定要好。一开始我的心态也不好,重仓的医药龙头股,头两年基本折磨——建仓开始股价就回撤了 40%,来回波动,你说慌不慌?冲高之后又有长达四个月的回调,跌幅 30% 多。好在我拿住了,下跌期间也一直补仓。
其实我有推荐给朋友,但他们都没拿住,赚了 10 块就跑了。
我有一套自己的投资逻辑,也相信自己的判断,很少与人探讨。选股时我会参考历史,尤其 08 年、16 年股灾时期的走势,翻数倍又回落的冒进性公司不碰,现在主要买入消费龙头股。
投资这事于我而言,是个人资产增长的一种方式。不都说 " 知乎年薪百万,抖音身家过亿 " 吗?玩笑归玩笑,但我总是觉得财富太少,还需要不断积累,最后追求的是财富自由。
我的物质欲很低,平时很少去主动消费。现在最大的难处就是本金太少,所以一发工资就立刻放到股市。我相信只要拿得够长,按复利计算,是可以积累不小财富的。
有人说新一代韭菜成熟了。但我认为韭菜不分年份,共通的特点就是太心急——一心追求暴富,看到别人的成功案例就想迅速复制。
股市赚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很难发财。我认为还是做实业积累财富更可行。
曾被 " 渣男 " 伤透心,要与 A 股大战一辈子
陈舞莉 93 年 金融从业人员
还没毕业时,我就是个热衷搞钱的 " 深圳女孩 " 了。
2015 年,我还在北大读金融。那会正值牛市,同学们一下课全在聊股票,挺疯狂的,直喊 " 冲上 1 万点 "。学生都没什么钱,大家就把生活费啊实习工资啊拿出来买股票。我的启动资金就是生活费,1 万块钱。
我受周围人影响挺大的。同学毕业的主流去向也是一级、二级、券商投行之类,圈子日常聊天基本围绕着投资和股票。工作之后,我把工资基本放在股票了,还做了个代购小副业,行情好的时候月赚 4 万远超主业。
但讲真,前几年我的投资战绩不理想。15 年到 17 年赶上股灾,基本没赚钱,郁闷得我连股票软件都不看了,17 年打开时发现竟然没亏。18 年赶上去杠杆又亏好几万,也就是这 19、20 年才开始赚钱。
过去两年行情好,19 年收益大概 40%-50%,20 年直接翻倍。
我很清楚,想要在这个行业赚钱,前期都得交学费、花钱买教训,只有亏了钱才会不断反思、认真思考怎样才能跑赢市场。
但 2021 年恐怕会比较艰难,估计不像前两年那么好搞钱了,我的策略也会做调整。一方面,流动性大概会收紧,另一方面随着疫情向好、海外复苏,国内一些行业历史性机遇恐怕要暂告段落,所以更要选好赛道,优中选优去配置投资。
我现在满仓加小幅杠杆,持有十几支股票,每只 10 万上下,重仓就 20 万左右。过去一年主要是自上而下做投资配置,先锁定高增长赛道,抗周期板块,还有疫情带来了一些结构性机会,包括新能源、光伏、化工、白酒等等。像新能源,我认为中国正处在能源革命的时间点,但布局没怎么碰新能源汽车股,主要布局在上游,还有白酒,估值已经太高了,仓位就比较轻。
要论最失败的一次出手,大概数重仓国内某面板龙头。
从基本面看,这家公司还算美好——行业前景好,公司市占率第一且供不应求,竞争对手不断出局。但有个问题,这家公司资金状况欠佳,为了扩大新产线,竟然出了个百亿折价定增预案,之后股价就不断地跌。
饕餮式融钱本就是资本市场讨厌的行为,折价定增相当于对原有股东的股权稀释,是对中小股民的伤害。
我当时很生气,但还想给它机会,只是减持没有清仓。可到最后,这家公司像渣男一样不断伤透了我的心。
我不是个事后主义者,习惯往前看,回头没有意义。一只股票能持有多久,能吃到多少涨幅,说白了就是考验那个时间点的认知。
有人执着于靠投资实现财富自由,但我目前没这个想法。能暴富当然好,但没暴富也无所谓。
自认为是个对物质没太多要求的人,房子车子其实不是特别 care,包包首饰无感,顶多买买护肤品,日常也很随意,基本随便抓一件衣服就出门了(除非要见帅哥)。
但我非常希望自己成为独立的人,包括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
一方面,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高认知的人。投资能力其实就是认知能力的反映,在不断的亏欠和赚钱之中,积累教训、不断成长,形成自独立的思维见解,这个事是让我兴奋的。
另一方面,赚钱主要是为了让风险抵抗能力更强一些,或者说更自由一些,比如工作遇到不顺心,我可以不去理会威胁或者 pua,再比如自己或家人想要什么东西,不需要哭哭啼啼货比三家。
我对投资很有热情,认定它是一辈子的事。我想做到退休,想与 A 股大战一辈子。
买股票就像写代码,这届 " 韭菜 " 不好割
牧野 92 年 AI 算法工程师
对投资的兴趣,大学时期就有苗头了。
我认为投资是件很酷的事儿,也是自己从未涉足的领域,很想挑战一下。之后上网做了很多功课,最后选择了个比较认可的流派。
2019 年,妈妈赞助 6 万元,我有了买股票的启动资金(至今每年拿出 10% 利润给她 " 分红 "),每个月大部分工资也都放入本金。
第一年试试水,赶上一波行情小赚了一两万,第二年经过学习和尝试,收益超过 60%。
我是基于 " 缠论 " 的技术派,做中短线投资,会按技术走势图寻找合适的买点。
选股方面,我会首先排除有严重问题的公司,过热的公司也不考虑,比如茅台等行业龙头,高估太多、风险太大,虽是好公司但早已错过最佳买入时机。
我建立了个股票池,每天关注相应公司的股价走势,等待合适时机买入。同时也会根据当下热点、走势、基本面等因素综合考量,不断对股票池进行调整。
现在满仓持有两只股票,主要关注波动性相对较高的热点领域,比如军工、科技、证券等板块业绩和走势不错的上市公司。
投资这事太考验心态了,败基本败在心态上。
我最成功的一次操作是某只军工股。之前长期关注该股,在买入信号出现时果断买进,并在合适时机卖出,不到两星期收益近 30%。最失败的一次是短线炒热点,当时因为一些事心态不好,为了快速赚回之前的损失,重仓短线股,极大增加风险,没有按照自己设的止损点及时收手,短时间回撤了 20% 多的利润。
事后反思,接连失误主要因为自己处于非理智状态,得失心过重。状态不佳时应该空仓,不该任着性子来。
严格按照自己的交易逻辑操作,这个是最重要的,也是原则性的。
其实这些东西我很少和人交流。股市投资有很多门路,身边认真买股票的不多,就算有也不是一个路子,更不要提一些吵着玩票的,没有什么交流欲望。
我对投资的态度不是玩玩而已。于我而言,它是个实现自由的重要手段。我不追求消费,只求 work-lifebalance,被动收入超过主动收入这件事,我从来不觉得不现实。我希望借助投资,能让自己不再那么依赖工作本身,期望本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通过投资收益养活自己,而不是每天拿时间换金钱。
我也很清楚,现在做的投资风险很高,但毕竟前期本金太少,我需要冒一些风险。我还年轻,也有赚钱能力,这个风险我承担得起。
赚钱也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让我觉得有价值。我认为赚钱的能力和行走的能力、写代码的能力一样,技多不压身,这些能力可以让我过得更好,让人生变得更完整。
最近总看到年轻人开始热衷理财的话题,我觉得这个现象是好事,说明年轻人手里有钱,理财意识也更早觉醒了。但另一方面," 韭菜 " 也必然会存在。但我觉得年轻人并不傻,他们懂得思考,不会轻易一股脑全扎进去,也有方法能掌握到更多、更专业的理财知识。
这届 " 韭菜 " 恐怕难割一些吧。
(应受访者要求,陈耀辉、小王、陈舞莉、牧野均系化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3 02: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