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苗上市初期,个别不法分子利用暂时供应稀缺,利欲熏心,通过制假售假、高价倒卖和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经营、擅自进行群体性接种等手段,牟取暴利,有的甚至将假疫苗走私至境外,严重扰乱防疫秩序、危害公共卫生安全、败坏国家形象,这种犯罪行为性质恶劣、后果严重。
最高人民检察院要求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主动服务疫情防控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针对涉新冠疫苗犯罪,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迅速行动,坚决予以打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及时依法逮捕、起诉。截至 2021 年 2 月 10 日,全国检察机关共在 21 起案件中依法批准逮捕 70 名犯罪嫌疑人。 最高检发布依法严惩涉新冠疫苗犯罪 4 起典型案例。 在出租屋造假疫苗 第一起案例为孔某、乔某等人涉嫌生产、销售假药案。 2020 年 8 月,孔某、乔某产生制造假新冠疫苗并销售牟利的想法,为此二人通过互联网查找、了解了真品疫苗的针剂样式和包装样式。随后,二人购买预灌封注射器,在酒店房间和租住房内,用生理盐水制造假新冠疫苗。 为扩大制假规模,乔某从老家找来亲属、朋友 3 人帮助制造。制假后期因生理盐水不足,乔某遂以矿泉水代替。应孔某委托,殷某等 3 人利用制图技术、印刷技术和印制条件,为孔某设计制作了 " 新冠肺炎灭活疫苗 " 标签和包装盒。制作完成后,孔某对外谎称是 " 从内部渠道拿到的正品新冠疫苗 ",销售给王某 ( 另案处理 ) 等人,以致假疫苗流入社会。2020 年 11 月 19 日深夜,孔某指使他人将制假过程中剩余的包装盒、半成品等运至偏僻处焚烧、销毁。 2020 年 11 月 27 日,公安机关发现孔某等人的犯罪线索,决定立案侦查,并于当天将携赃款出逃的孔某、乔某抓获,随后相继抓获殷某等人。初步查明,孔某、乔某等人制造并销售假新冠疫苗约 5.8 万支,获利约 1800 万元。2020 年 12 月 22 日,公安机关以孔某、乔某等人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罪,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检察机关审查认为,孔某、乔某等人以不具有药物成分的物质制造所谓新冠疫苗,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应当认定为假药。参照《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假药劣药认定有关问题的复函》的规定,对于通过 " 事实认定 " 确定为假药、劣药的,不需要再对 " 涉案药品 " 进行检验。孔某、乔某等人的行为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罪,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并有逃跑、串供或毁灭证据的危险,应当依法予以逮捕。 2020 年 12 月 25 日,检察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孔某、乔某等人批准逮捕。 欲走私疫苗到国外 第二起案例为李某等人涉嫌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案。 2020 年 8 月起,孔某 ( 另案处理 ) 制造假新冠疫苗并谎称正品对外销售。李某误以为是正品,决定购买。陈某、严某此前因倒卖口罩、防护服等与李某熟悉,二人得到消息后决定从李某手上购买这些疫苗并走私到国外牟利。 2020 年 11 月上旬,李某、陈某、严某等人协商了交易细节和运送分工,并确定陈某、严某向李某购买疫苗 2000 支,价款 132 万元。11 月 10 日,李某通过他人以 104 万元的价格购得孔某制造的疫苗 2000 支。随后,李某将这批疫苗分装在严某提供的四个保温箱中,通过物流公司经天津空运至深圳。11 月 11 日,李某、严某通过中介将第一批 600 支疫苗以货运隐藏夹带的方式运至香港,11 月 12 日这批疫苗被运往国外。同在 11 月 12 日,第二批 1200 支疫苗被以相同的手段运至香港。本次交易余下的 200 支疫苗,陈某安排人员运到福建暂存。11 月 25 日,陈某得知行为败露,遂安排人员将存放在香港、福建两地的 1400 支疫苗全部销毁。 2020 年 11 月 11 日,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李某等人的犯罪线索,决定立案侦查,并于 11 月 19 日至 28 日将李某等人相继抓获。12 月 19 日,公安机关以李某等人涉嫌非法经营罪,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检察机关审查认为,李某等人的行为已涉嫌犯罪,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并有逃跑、串供或毁灭证据的危险,依法应当予以逮捕,但涉嫌罪名应当根据刑法第 151 条第 3 款的规定,认定为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罪。主要理由:疫苗属于生物制品,未经检疫不得出境,犯罪嫌疑人对疫苗真假的认识错误,不影响走私故意的成立;认定为走私犯罪更能完整评价本案行为的性质和危害;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物品罪的法定刑较非法经营罪的法定刑更重,作定性调整符合 " 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的一般原则。 2020 年 12 月 25 日,检察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李某、陈某、严某等人批准逮捕。 靠高价打疫苗牟利 第三和第四起案例均为涉嫌非法经营案。 在陈某涉嫌非法经营案中,2020 年 10 月,陈某的哥哥 ( 另案处理 ) 购买到一批所谓 " 正规新冠疫苗 "。随后,陈某伙同他人高价对外销售,并委托乡村医生林某在住处、汽车内为购买者接种。截至 2020 年 12 月,合计为 200 余人接种 500 余支,陈某等人得款 54.7 万元。 2020 年 12 月 22 日,部分接种群众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当日立案侦查并于次日将陈某抓获。案发后,公安机关在陈某住处查获 " 新冠疫苗 "26 支,经溯源调查,证实这些疫苗均系用生理盐水灌装的假疫苗。2021 年 1 月 19 日,公安机关以陈某涉嫌非法经营罪,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检察机关审查认为,陈某虽不明知所销售的疫苗系假药,但在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向不特定公众销售并提供接种服务,违反药品管理法 " 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不得经营药品 ",以及疫苗管理法 "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 " 等规定。陈某的行为涉嫌非法经营罪,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并且陈某系与他人共同作案,有串供或毁灭证据的危险,应当依法予以逮捕。 2021 年 1 月 25 日,检察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陈某批准逮捕。 在王甲、王乙涉嫌非法经营案中,2020 年 9 月,某地决定实施秋冬季新冠疫苗紧急接种计划,以 " 重点人群优先、疫情地区优先 " 为接种原则,并规定了相应的接种条件。11 月中旬,王甲经王乙介绍认识了当地负责接种工作的医院负责人。王甲、王乙商定,高价安排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到该医院接种,借机牟利。随后,王甲通过微信群对外发布广告招揽客源,对有需求者收取高额费用。针对付费人员,王甲通过控制的公司,伪造了企业员工证明、出国务工证明和机票行程单等全套接种证明文件,并由王乙安排到医院接种。截至 12 月初,王甲、王乙共收取了 300 余人的费用,并安排其中 241 人做了接种,获利 40 余万元。 2020 年 12 月 3 日,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王甲、王乙的犯罪线索,决定立案侦查,并于 12 月 6 日将二人抓获。2021 年 1 月 5 日,公安机关以王甲、王乙涉嫌非法经营罪,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检察机关审查认为,王甲、王乙通过伪造紧急接种新冠疫苗的证明文件,倒卖接种服务,牟取暴利,扰乱防疫秩序,该行为与高价倒卖口罩等防疫物资的行为,在性质上并无差别,在危害程度上还要更为严重,且二人系利用内部关系作案,社会影响恶劣。根据刑法规定,二人的行为涉嫌非法经营罪,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且二人的行为牵涉多个环节,有串供或毁灭证据的危险,应当依法予以逮捕。 2021 年 1 月 12 日,检察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王甲、王乙批准逮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