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迷茫," 塔罗牌占卜 " 可 " 预知未来 ";运气不佳," 冲花凉 " 可 " 时来运转 "…… " 新华视点 "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时下热门的社交媒体平台上," 塔罗牌占卜 " 十分火爆。一些商家以改变运气、消灾避祸、祛病解忧等为噱头,收费动辄成千上万元,通过搞 " 洋迷信 " 牟取暴利。 " 塔罗牌占卜 " 流行网络,线上线下互动花样繁多 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 塔罗牌占卜 "" 转运仪式 " 等很受一些网民欢迎。在微博平台上," 塔罗牌占卜 " 话题的阅读量和讨论量分别超过 27 亿和 390 万;在百度上搜索 " 塔罗牌占卜 ",相关结果超过 5000 万个。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以 " 塔罗 "" 占卜 " 为名的公众号非常多。 记者随机添加了一个从事 " 塔罗牌占卜 " 的微信号。对方称,可根据个人需求设计专属牌阵,单次占卜需要 298 元;还可根据客户需求做仪式改变运势,每天一次,单次收费 199 元,难度越大需要持续的时间越长。他不断催促记者快点付费:" 今天占卜客人较多,名额有限,如果名额满了要往后排期。" 一些商家还开了实体店,线上线下互动。在广西南宁市,已有近 10 家 " 命运塔罗 " 店铺开业。 一份名为 " 命运塔罗加盟店守则 " 的材料,清晰地列出这类店铺的商业模式:新开店加盟费 6.8 万元,推荐加盟的人员可获得 1.8 万元的提成;总店与加盟店进行利润分成,根据销售的物品和提供的服务项目不同,总店与加盟店的分成在 6:4 到 7:3 不等;加盟店的商品种类和服务由总店负责提供,加盟店做好客户的维护。 2020 年 12 月底,南宁市市场监管局接到群众举报,兴宁区青云街一家 " 命运塔罗 " 店铺涉嫌从事迷信活动、发布宣传迷信广告。随后,南宁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部门对这家店铺进行取证调查,发现该店铺涉嫌违反广告法的相关规定,由市场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立案调查。 南宁市市场监管局公平交易稽查局科员黄泳信表示,该店铺涉嫌发布宣传迷信广告,违反了广告法有关规定。根据广告法,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对这家店铺处 20 万元以上 100 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对于这类发布宣传迷信广告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可以根据广告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如果涉及利用迷信活动诈骗钱物,建议受害者向属地公安机关报案。" 黄泳信说。 组织者普遍文化素质较低,法物卖多少钱全靠 " 忽悠 " 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披着 " 洋外衣 " 的迷信经营活动,从业门槛低、人员素质低,不少商家利用部分人的迷信心理,花式营销牟取暴利,并采取各种办法规避监管。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从事 " 塔罗牌占卜 " 的所谓的 " 师傅 "" 大师 " 自称师承国外且经验丰富,但实际上其身份、经历等根本无从考究。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这类店铺从业门槛低,从业人员无需提供相关资质证明、专业背景即可开店营业,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主要通过 " 怪力乱神 " 的宣传鼓吹吸引顾客。 " 我们调查中发现,一名主要组织者只有初中学历,既无专业背景也无海外工作经验,看到这行能赚钱,才从个体户转行做这个。" 一位执法人员表示。 这些组织者靠花式营销牟取暴利。一个声称提供 " 转运、控灵术、占卜 " 等咨询服务的微信号介绍,举行一场所谓的 " 桃花朵朵 " 法事 1.68 万元,点一组 " 莲花灯 "1592 元,一块掩面佛牌售价 3800 元。销售者声称,这些项目有改变命运、消灾避祸等功效,微信上的项目只是一小部分,可根据客户具体需求提供对应项目,收费越贵的项目效果越好。 知情人表示,这些物品成本极低,有些售价上万元的佛牌,其实是镀金材质,成本最多几百元,卖多少钱全看销售员的个人 " 忽悠 " 能力。 青云街那家被查处的 " 命运塔罗 " 店铺的销售账单显示,仅一个半月时间,该店就有 13 万余元的销售额。 黄泳信说,这些店铺的经营者具有较强的规避监管意识。青云街这家 " 命运塔罗 " 店铺把迷信广告撤下后,仍以销售工艺品的名义继续经营,市场监管部门虽然进行了立案,但不能责令其立刻停止经营。其他 " 命运塔罗 " 店铺得知青云街的这家店被立案调查后,就把自家店铺的宣传迷信广告撤下,以此规避监管。 记者今年 1 月中旬来到青云街这家 " 命运塔罗 " 店铺实地探访,发现该店依然在营业。店内设置了佛台和展示佛牌、香火蜡烛、灯盏等物品的展览柜,墙壁上挂有佛像和一些明星佩戴佛牌等饰品的照片。店员介绍,店内除出售这些物品外,还提供解析塔罗牌、" 冲花凉 "、做法事等服务。 加强对迷信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公众辨识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潘屹表示," 塔罗牌占卜 " 等不过是披着 " 洋外衣 " 的迷信活动,无论花样如何翻新,本质上都是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实施敛财。 " 所谓改变命运并无事实支撑。" 潘屹说,有的顾客可能会觉得购买这些物品或项目后确有效果,但这只是出于主观强烈的心理需求,商家利用模糊的语言强化这种虚假因果关系。 潘屹等专家认为,应加大宣传力度,揭穿此类迷信活动的骗术,提高公众辨识能力。同时,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现实问题的妥善解决,完善心理疏导机制,提供专业的社会化服务,减少滋生迷信的土壤。 面对一部分年轻人热衷 " 请吉祥物 "" 调理运势 " 等现象,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教师孙大强等专家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学校、媒体和科普组织要多运用短视频、游戏、动漫等新手段宣传科学常识。同时,针对大学生情感需求和心理问题,高校应加强引导,帮助年轻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北京市炜衡(南宁)律师事务所律师黄宇建议,在相关法律中应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利用网络传播迷信信息进行经营行为的管理和处罚措施,若经营者涉及传销、欺诈、组建非法组织等违法行为,应坚决予以查处,依法追究经营者责任。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加强对网络账号的审查和日常监管,对涉嫌宣扬迷信或诈骗钱财的活动,应立即关停账号、冻结账款,并将有关情况报告监管部门予以进一步查处,保障民众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