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33|回复: 0

东北“催生”,戳中了哪些痛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0 06: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专家看来,这背后更多的是为东北地区未来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而放开生育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顺应群众期待,用相关的经济、公共服务政策,去切实解决家庭生育养育子女的后顾之忧,提高群众的生育积极性。
文 4693 字,阅读约需 9 分钟
文 / 周俊生 刘远举 盘和林(财经评论人)编辑 王进雨



" 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组织专家进行研究,深入研判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对当地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资源环境战略、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影响。"
2 月 18 日,国家卫健委对于东北地区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议案的这一答复,在民间引起热烈反响。论普遍认为,这意味着东北地区的人口生育限制将被取消,并有可能在全国产生辐射效应。对此,有网友称 " 感觉被催生 ",有的提出 " 工资低,企业少 ",有的则期待未来的好政策。
在专家看来,这背后更多的是为东北地区未来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而开生育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顺应群众期待,用相关的经济、公共服务政策,去切实解决家庭生育养育子女的后顾之忧,提高群众的生育积极性。
━━━━━
东北人口问题,主要还是一个经济问题
近几年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出现停滞,东三省在国内各省份的 GDP 排名中已经多年靠后,与之伴随的则是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率下降。统计数据显示,在已经公布的 2019 年人口统计数据中,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人口增长率都出现了负增长。
经济和人口双双下降的现实,为东北地区未来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就近期来说,于新增人口的减少,东三省的老龄化程度已经十分严重,而由于经济增长的迟缓,导致政府的财政收入下降,养老金发放需要中央社保基金支持。在如此背景下,东北三省希望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以增加人口,减缓老龄化压力,是可以理解的。国家卫健委对此给予积极引导,也是可以肯定的。
但是,人口问题看似一个社会问题,其实主要还是一个经济问题。东北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出现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东北地区生育适龄人员的生育意愿下降,而生育意愿下降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便是经济收入下降导致负担不起婴幼儿抚育的经济支出。在计划经济时期,东北地区曾经是我国重工业企业集中的地区,但几十年以后的今天,很多重工企业由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改革出现衰退。在这同时,由于新经济发展未能及时跟上,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转型,包括劳动者就业长期步履沉重,居民收入低迷。这种情况下,即使放开生育限制,其效果很可能也是有限。

事实上,造成东北地区新增人口下降的原因复杂而多元,除了生育意愿下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的流出。近年时常能够见到报道,海南地区出现大量东北定居者,其实东北人往内地迁徙的目标并不止于海南,国内很多地区,尤其是经济比较活跃的地区,都能看到东北人的身影。如果把这部分人统计进去,东北人口增长率下降的情况可能更严重。有条件离开故土迁往他地的,一般相对来说都有较好的经济条件,这实际上进一步降低了东北地区的经济竞争力。让东北承受到压力的是,这些大量迁出的东北居民,已经很少有可能为东北经济作出贡献,但年老以后按照目前政策,东北却要支付他们的养老金。
显而易见,对于东北来说,人口生育增长率出现下降,只是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一个表象,折射出的是东北地区区域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社会政策等综合性、系统性问题。因此,要让东北的人口出现正增长,东北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地调整、改革不适应目前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陈规陋习。东北地区曾经是国有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它的另一面却是民营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在为数不少的国企出现困难以后,更加需要民营经济提供的新鲜血液。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有不少到东北投资的民营企业离场。
对于东北地区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要从这种现象中看到不足,痛下决心改善东北的投资环境。改善投资环境,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留住人,既能留住投资者,留住人才,也能留住普通劳动者。
东北的历史上,曾经有 " 闯关东 " 的美好传说,这种情景今天不再出现,固然有历史变革的深刻原因,但这也说明,东北并不是像一些人所想像的是一块 " 不毛之地 "。东北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厚重的国有经济积累和优秀的产业工人队伍,这是国内别的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北需要的是深入改革,以吸引民营经济投资为抓手,使东北重新成为一个让人称羡的人口流入地,让东北的优势不再沉睡下去。人们的收入增长,生育意愿就会提高,人口就能够出现正常增长,东北大地也就能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提升生育率刻不容缓,还要顺应群众期待



放开生育,除了为地方政府所盼,已经是中国人口结构健康发展的要求。
按照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 7% 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比例达到 14% 即进入深度老龄化;20% 则进入超老龄化。 据预测,中国将在 2022 年左右,进入深度老龄化,届时 65 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 14% 以上。在这个过程中,抚养比会逐渐加大,影响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到 2050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 4.8 亿左右,我国老年抚养比将由目前的 2.8 ∶ 1 达到 2050 年的 1.3 ∶ 1,这意味着,1.3 个交养老保险的人要供养 1 个老人的退休金。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本公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缓解老龄化问题的黄金机遇期,是在峰值之前的 2032 年。如今,黄金机遇期正在逐渐接近终点,所以,用刻不容缓来形容,并不夸张。
而放开生育,也是有生育愿望的家庭所盼。当下普遍存在生育低的现象。中国从 2014 年开始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却并不如预期。2014 年 12 月的数据统计显示,全国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共有 1100 万对夫妇,仅有 70 万对提出申请,平均申请率仅为 6%。远低于此前官方预期的 18% 这个数字。
在全面推行二孩政策后,2016 年以来国内的生育率不升反降,与此同时,育龄妇女人数也在不断下滑。2018 年上半年部分地区出生人口下降超过 10%,有估计认为全年新出生人口仅为 1500 万左右,降幅远超预期。此外,更严峻的是育龄妇女人数的下降。预计 2030 年 20-35 岁的育龄妇女人数将比 2018 年减少 29%,其中 25-30 岁生育高峰期妇女将减少 41%,出生人口将大幅下滑。
现在每一个新出生的婴儿,已经不是一种社会的负担,不再是对他人的侵害,而是社会的红利,对社会与国家的贡献,对改善中国人口结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养老、社会稳定都有正面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有家庭愿意多生育。他们的生育愿望,既是小家庭的希望,也是国家利益所在。
全面放开生育所面临的问题是:改变政策所需的时间、程序以及背后毋庸讳言的部门利益、行政惯性。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地区人口总量减少,大批年轻劳动力无法在本地找到满意工作,流向经济更好、工资更高的地区,造成当地抚养比畸高,养老金入不敷出。但如果东北因为人口流出就单独放开生育政策,农村地区流出人口更多,是不是更应该放开生育政策?顺着这个逻辑,就会成为经济越落后,抚养、教育资源越差的地区,越应该多生,这与优生优育的目标是矛盾的。
东北出生的孩子,长大后会去到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工作、生活、定居。人口去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生活、迁徙、定居,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孩子,对东北没有贡献。以美国为例,各州的人口与 GDP 相差极大,分布极不均衡,但各州的人均 GDP 接近。这意味着,人口流动的均衡状态就是各地人均 GDP 接近。
此前,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编制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 2016》显示,黑龙江省累计结余已穿底,欠账 232 亿元。除了黑龙江,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还有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湖北、青海。2018 年 6 月,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中央对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人口是流动的,在全国范围内创造财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生育问题应有全国一盘棋。当然,提升生育率,并非放开政策那么简单。生育意愿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济社会的相关政策,公共服务、女性职业发展方面,抑制了生育欲望。比如,居住面积与生育行为呈强相关性,简单地说,房子越大,生育意愿越强。这很好理解,孩子需要住的地方,祖辈帮忙看孩子,也需要居住,可以说,这是一个刚性条件,也是最大的条件。
所以,放开生育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顺应群众期待,用相关的经济、公共服务政策,去切实解决家庭生育养育子女的后顾之忧,提高群众的生育积极性。

让东北敢生、愿意生,提高生育意愿是关键


东北地区的生育政策对比国内其他地区已经比较宽松。比如,国家卫健委在回复这个生育建议时指出,黑龙江省规定双方均为边境地区居民的可生育三个孩子。但是,为什么东北地区仍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人口流失问题?根据公开报道统计,从 2013 年开始,东北地区常住人口持续 7 年净流出,规模从 2013 年的 0.79 万扩大到 2019 年的 33.17 万,七年内合计净流出 164 万人。
究其原因是东北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造成该地区留不住人,群众不敢生,当地政府因而选择尝试从促进生育的角度来缓解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失,优化东北地区人口结构。
随着生存成本等上升,影响人们生育行为更多的是生育意愿而不再是生育政策。生育政策解决的是人们能不能生的问题,而生育意愿则是敢不敢、想不想生的问题。东北地区是较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如今资源开采程度较深,第三产业等发展不够迅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下滑趋势,人们的收入水平较低,就业机会较少,周边的配套设施水平也比较低,这些都使得人们并不愿意承担生育的重担,甚至是承担不起。
如果真的想要让放开生育限制政策起到更好的效果,就必须着重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让群众敢生,愿意生。首先,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加快产业转型,摒弃资源型发展的老路,大力扶持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人们只有看得见未来,才能够有勇气去承担生育压力,这一点黑龙江的网红冰雕节、雪乡旅游等都是很好的探索。
其次,提高配套经济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水平,正如卫健委所说,东北地区居民对于婴幼儿照护、女性职业等方面的提升优化有很大的期待,当地政府需要切实地采取措施在社会服务和公共产品领域补短板,解决生育的后顾之忧才能提高生育积极性。
笔者对比了一下东北地区和安徽、江西等地的人口迁出率发现,东北地区的迁出率远远低于这几个地方,而之所以被打上人口流失经济衰退的标签也是在于人们的固有印象。所以,东北地区也需要在创新和教育方面下功夫,借助哈工大等高校的力量积极在国家创新战略中贡献力量,扭转社会形象,广袤的黑土地需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
生育问题的根本还是在生产,这一点也可以从人口经济学角度来解释。现代经济适度人口理论指出,所谓经济适度人口就是在其他条件均相同时,达到人均收入最大值的人口规模。人均收入标志着人均生活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一味地扩增人口规模而社会生产并没有进步,那么结果只能造成人均收入的下降,从而使得现有人口规模更加偏离适度人口规模,人口流失就会变得更加严重。
东北地区人口生育问题的关键是在提高生育意愿,而提高生育意愿的关键则是在于振兴社会生产,放开生育限制并不是唯一的药方,只有提振生产,提高人均收入,优化公共服务才能够留住人,让人们敢生、愿意生,表里双管齐下才是解决东北地区人口问题的办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5 07: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