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眼中,把公司做到上市,站在台上敲钟是成功的标志。 如今的小米董事长雷军就是如此,1998 年金山获得联想投资时,雷军就定下了 3 年内上市的目标,结果 2001 年网络泡沫,美国科技股哀鸿遍野;2002 年雷军瞄准主板却因连续三年盈利又一拖再拖。2005 年信心满满的雷军又准备奔赴美国,却又因《萨班斯法案》让计划夭折;终于在 2007 年,奋斗了 8 年的雷军才带着金山在香港敲了钟。
上市能带给公司大量的资金、给公司带来品牌效益、为个人增加身价,可以说益处多多。所以大多数企业都在拼了命想着上市,但有一家企业例外:中国华为。
摩根士丹利两次拜访商榷上市事宜
与金山上市的坎坷不同,早在 2000 年,美国的大财团摩根士丹利就拜访了华为总部,与任正非商谈上市事宜,邀请华为上市,但被任正非以处于改革的压力中拒绝了。 这里说一下摩根士丹利集团,许多人都知道,国际知名的投资机构,俗称 " 大摩 " 整个财团规模有 3 万亿的资产。
2012 年,摩根士丹利的高层集体出动再次来到华为总部,结果这次连任正非的面都没见到,只见到了负责研发的常务副总裁费敏。事后斯蒂芬 · 罗奇生气地说:你拒绝了一个 3 万亿的团队!
后来媒体采访任正非对此事的看法,任正非说:他罗奇又不是我们的客户,我为什么要见他呢?他带的是投资团队,跟华为有何关系呢?华为不找投资机构,因为华为无需上市。
华为无需上市,为什么?
1、华为不想把自己公开透明化 对于华为这样的高科技含量电信企业来说,技术资源和研发力量是发展的生命线,再有财务、股本、盈利和预算公开都会暴露一些风险,这些信息的公开不是好事 2、上市与华为的股权激励计划冲突 2001 年开始华为就开始了期权制度的改革,这次股权激励计划让员工个人的利益与公司的长远发展挂钩,任正非稀释了自己的股份,让员工既是股东又是员工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有利。但如果上市的话,股权激励制度就会被完全打破。一方面许多员工可能瞬间成为富翁,丧失斗志。任正非说过:"资本是比较贪婪的,如果它有利益就赶快拿走,就失去对理想的追求。" 另一方面任正非个人只有 1.14% 的占比,一旦被野蛮人进场,丧失主导权,失去了 " 灵魂 " 的华为沦为资本赚钱的工具,发展方向一定会走赚快钱的路子,大量的科研投资也会随之减少。
3、华为不缺钱
许多公司着急上市,多半是由于资金紧张,而对于华为来说,这种事情不存在,华为年的现金流上千亿,复合年增长率达到 50%,现金流没有缺口。盈利能力年增长率达到 28%,利润 689 亿,盈利能力突出,收益效果好,一点也不缺钱。
或许正是因为华为不上市,所以华为的净利润率仅为 8.7%,远远比不上同为高科技企业的阿里与腾讯。即便如此华为仍然每年投入 1200 亿元的研究资金,筑起高高的护城河。华为虽然已经成为大象,但在任正非的督促下,依然 " 让听到炮声的人呼唤炮火 "。
华为的手机芯片,取名叫 " 麒麟 "; 华为的基带芯片,取名叫 " 巴龙 "; 华为的服务器芯片,取名叫 " 鲲鹏 "; 华为的服务器平台,取名叫 " 泰山 "; 华为的路由器芯片,取名叫 " 凌霄 ":华为的人工智能芯片,取名叫 " 昇腾 "; 华为的操作系统,取名叫 " 鸿蒙 "。从这些名字我们就能够看出华为的格局。
从 1987 年,到 2021 年,华为的韧性成长与小米的风口成长、瑞幸咖啡 / 滴滴的补贴烧钱成长很不同," 在攀登信息通信技术的珠穆朗玛峰时,华为选择了最难走的一条路 "。
像华为这样能韧性成长的企业就能像水一样不断流动、涌动未止,就如《易经》中 " 道 " 的力量,如水奔流、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