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09|回复: 0

虽然96系列坦克确实就仨人,但我们也确实有最好的“装填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3 01: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如大佬们所说,昨天很多军迷群里都在传这么一张聊天截图:
▲配套表情包那也是迅速上线
咱们就不开“谁说装弹机不能成精”这种玩笑了,哪怕是96式坦克还叫88C的时候,它都是有自动装弹机的。和125毫米坦克炮本身类似,作为96/99系列坦克火力系统的一部分,与坦克炮配套的自动装弹机,同样是根据引进T-72上的同类设备测绘仿制、改进发展而来。
早在我军当初引进IS-2重型坦克以及ISU-122/152自行火炮的时候,尽管这些“大管子”们也采用分装弹,但仍然让新中国坦克兵们感到头疼。即使在苏军使用时,它们基本上也得十几二十秒才能打一发;而平均而论,我军坦克兵老前辈们在力量上是没法和膀大腰圆的苏联坦克兵相比的。所以在1963年研制WZ-111重型坦克时,617厂科研所四室主任设计师杨英等科研人员就为其Y174坦克炮(基于60式122毫米加农炮发展)配套研制了类似T-10M的链式输弹机,以降低装填手负担。
▲T-10M的链式输弹机,能以5发/分的射速稳定输出,相比IS-2/3来说已经是巨大提升
而在更早由哈一机(674厂)研制生产的“132”轻型坦克上,尽管其76毫米坦克炮的整装弹并不重,但为了进一步缩小坦克的体积,仍然计划为之配备自动装弹机。不过由于当时我国机电设备研发能力不足,导致装弹机没有研制成功,坦克的射击实验也就无法正常进行;最终试生产出的28辆“132”在1960年国庆阅兵任务取消后,只能作为驾驶教练车使用,直至退役。
▲图中59式坦克后方那些履带较窄、负重轮也不同的小坦克,就是“132”(图自《解放军画报》1960年10月上半月刊)
从70年代初在122坦克上试验的低膛压“老120滑”,到70年代末作为“前二代坦克”火力核心研制的高膛压“新120滑”,由于发展中的120毫米整装弹相比国产100毫米坦克炮、以及从西方引进的105毫米坦克炮的弹药,显得越来越大,因此到了后来也有使用装弹机提高射速的构想,并研制了试验样机。但由于坦克总体技术指标的变动等原因,直到1984年“前二代坦克”下马时,仍未确定是否采用自动装弹机。
▲99式坦克副总师杜惠昌珍藏的,“78-4”会战期间由杨英带领的团队研制的尾舱式自动装弹机试验样机照片,后来他们又投入到了三代坦克自动装弹机的研制中
三代坦克自动装弹机可靠性工作小组负责人,南京理工大学施祖康教授曾回忆过当时的自动装弹机,“在当年的试验车上,提升机把弹丸从弹舱提出来;炮弹出了弹舱后,完全依靠自身重力待在导轨上,等着推弹杆装填;推弹杆固定在一根比自行车用的粗不了多少的链条上,连接链条的齿轮盘由一部安装有双向开关的电动机控制,推弹杆将炮弹推进炮尾后,卡扣会卡住炮弹底部的座环,防止炮弹乱动,最后人工关上炮闩,便可以击发了。这种装弹机顶多算半自动,结构和工作原理都十分简单,在台架试验的时候,因为是静态工作环境,没有出什么问题。但当车辆在运动或上坡时,经常发生卡弹、或者炮弹从导轨上掉下来的情况。”
▲在弹药体积庞大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上,尾舱内配备了半自动装弹机。尽管仍需要装填手完成取弹装填,但自动选弹和固定位置供弹仍然有效减轻了装填手的负担,能够实现8-10发/分的持续射速,其可靠性和维修性也较好
虽然随着仿制BMP-1的86式步兵战车在1991年列装,我军也算有了个自动装弹机,全车40发备弹(钢珠杀伤弹和破甲弹各半)都在装弹机的输弹槽上,标称射速达到了7-8发/分。但由于这台装弹机在按下选弹按钮后会一直转下去,需要炮长手动控制松开选弹按钮的时机、导致抓取弹种时容易出错;另外输弹机易出现打滑(电机转动而输弹链不动)、运动不规则,电机也容易过热,导致装弹机卡住;这使得全系统实际射速往往达不到这一数值。
‍▲为了保证可靠供弹,一些BMP-1的炮长甚至会选择以半自动或纯手动方式装弹;BMP-3的自动装弹机效能有了显著提升,其火力系统也为04系列步兵战车所借鉴
回到坦克自动装弹机上,无论成败是非,由于86式步兵战车和89式自行反坦克炮的弹药都是整装弹,在三代坦克确定采用125毫米分装弹时,前两者的经验带来的帮助并不大(当然一些教训还是有用的);另外作为三代坦克自动装弹机的技术来源,那台来自罗马尼亚的T-72毕竟是家族中的早期型号,存在一些苏联当时已经在改进型号上解决了、但我们并不知道是如何解决的问题。
▲对于当时技术储备薄弱、科研经费有限的我国来说,要想在短期内成功仿制出自动装弹机这套复杂的机电系统、并做到改进提升,必须有明确而持续的资源倾斜
根据《祝榆生:誓把一切献给党》等资料记载,尽管祝榆生总师为装弹机研制特批了一笔经费,但1988年6月首台125毫米坦克炮自动装弹机(性能样机)完成试制后,在早期试验中仍然故障频发,总是出现卡弹等情况,需要大量试验才能逐渐排除;两个月后,自动装弹机可靠性工作小组便作为三代坦克第一个可靠性工作小组成立,在施祖康教授的带领下打响了攻坚战。
“可靠性从基础抓起、从零部件抓起”,听上去是个简单的道理,但要贯彻这个道理并不容易。所有的关键重要元器件都必须进行部件试验台试验后,再装配到装弹机上;每台装弹机也必须通过台架试验进行补弹、自动装弹等动作检验后,再装配到坦克上;如此抓基础,必然费时费事费钱,如果没有德高望重的祝榆生总师坚决支持,并从制度和设备上都予以保证,这事儿就很难推动下去。另外,祝老还特别批准在装弹机上率先采用航天标准的高可靠性元器件。
▲大抓自动装弹机可靠性,只是祝老在99式坦克研制中若干次决定型号成败的“拍板”之一
从1988年10月到1989年10月,三台在地面样炮及多台样车上累计完成3321发弹药(其中1021发实弹)装填的样机,通过了鉴定并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三代坦克中最早通过鉴定的项目之一。1993年,自动装弹机进入正样机研制阶段,其中一台在1994年进行了4092发次的自动装弹试验,直到寿命终止,这也是国产125毫米坦克炮自动装弹机最初定寿为4000发(大修间隔1000发)的依据。
▲和飞机类似,自动装弹机的修理也可分为小修(基层修理)中修(中继修理)和大修(基地修理)等不同级别,背景中可见99式坦克的炮塔及自动装弹机
由于已经通过了部级鉴定,在进入正样机研制阶段之前的1992年下半年,国产自动装弹机就作为与85ⅡAP(BW122C)坦克配套的外贸装备投入小批生产。这200多套外贸自动装弹机的交付与使用,加之自用型正样机同期进行的系统可靠性试验与改进,让1996年定型并首先装备“铁军师”装甲团的96式坦克有了一套更加好用可靠的自动装弹机。
▲96式坦克自动装弹机工作画面,其抛掉上一发炮弹药筒底壳的动作与装填下一发炮弹同步,当抛掉最后一发炮弹药筒底壳时,炮手则根据单独抛壳操作规范将底壳抛出
随着控制系统从程序控制升级为数字化自动控制,国产自动装弹机不仅实现了对各工况、各机构动作流程更精确的控制,还实现了储弹舱的双向就近选弹,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和装弹速度。不过作为一套复杂机电系统,受各部件使用磨损的影响,自动装弹机仍有发生故障的一定概率,例如推弹入膛时药筒与火炮之间发生卡滞(俗称“卡壳”)、补弹时因装弹机弹匣变形导致药筒放不进、或卡爪不灵活导致弹药卡不住等情况,部队对此都有成熟的排故手段。
说到补弹,相信熟悉“坦克两项”这项赛事的朋友,都对主炮射击环节前的补弹动作印象深刻。从炮长将主炮调到最大俯角开始,到完成装弹后检查弹量指示器显示是否正确,坦克车组需要协同完成17个操作,这一点96系列和T-72大同小异。所以说,从停车并下车补弹、到向射击地线开动,能够在一分钟之内完成的队伍,都值得称赞。
▲“坦克两项-2020”单车赛首日,用时约40秒完成补弹全程的我军702车组
由于“坦克两项”需要坦克短时间内以较高的速度通过多种障碍,其条件比大多数训练场合更为极端,所以比赛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国家的坦克会因为自动装弹机出现无法现地排除的故障,停在原地很久。在我军96系列坦克上,炮塔右后侧舱壁也有一根用于应急人工装填的“捅弹棍”,由车长和炮长协同完成装弹。通过“坦克两项-2020”的检验,96B坦克的自动装弹机工作已经非常可靠,从未出现过严重问题,为我军最终取得佳绩奠定了基础。但为了以防万一,北部战区陆军第78集团军参赛部队在集训中仍对手动装弹进行了强化训练。
根据我们事后观看的集训视频画面,小伙子们手动装填三发125毫米分装弹的“爆发射速”非常惊人,如果放到网上一定是“爆款”作品;而为了达到这样的水平,记得参赛车组的回忆是,强化训练结束那天吃晚饭时,由于炮长和车长们已经累得胳膊抬不起来,集训队的其他战友、特别是驾驶员们,就一口一口给他们喂……“我们的战士,真的是天底下最好的战士”。
▲有些可惜的是,根据上级安排,“坦克两项-2021”将以南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为主组建参赛队,我们也就无法在阿拉比诺再次看到这些“老装三传人”的英姿了
和坦克上其他诸多分系统类似,从2016年到2020年,96B坦克的自动装弹机系统在“坦克两项”中的改进完善,造福的也不仅仅是96B坦克本身。比如在99A坦克(部队俗称“大改”)之后的改进发展中,其自动装弹机的技术“硬件”改进就与96B有着密切关系;另外通过参赛部队与赴厂接装部队的交流,更多接装“大改”的部队对国产自动装弹机的性能极限和排故方法也更有底数,带动了“软件”层面的提升。
与此同时,进行了多年技术跟踪与预研试制的尾舱式自动装弹机,最终也在15式轻型坦克上开花结果。而随着新一代大口径自行火炮的研制推进,自然也需要研制与之匹配的自动装弹机,为这些炮弹尺寸比坦克炮弹药更大的“战争之神”们提供更持久的压制火力。在从机械化走向信息化的新时代,这些“机电一体化的机器人系统”(我军对自动装弹机的定义),必将在相关产业的升级中迎来新的发展。
▲让我们一起守护吴杰老师的笑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04: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