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主按:我一直致力于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一些公民教育的尝试,常常在探索中感到迷惘.这种迷惘倒不是因为无计可施,而是觉得无力和孤独.《中国青年报》这篇对中央教科所南山附校李庆明校长公民实验的报道,让人感动而兴奋.如一位网友所言:" 看完了这篇报道,我眼睛里全是眼泪,仿佛感觉阴霾的天空下依然有一丝绿色与希望! "今天的中国,不缺乏名校和牛校长,但缺乏真正有思想而又敢于行动的教育家.李庆明校长或许算一个.正如学者丁东所言:"中国能有 100 所这样的学校,未来就大有希望了."祝李校长在公民实验的路上走得更远!
竞选现场
每月一次由校长参加的学生会例会现场
竞选现场
悼念仪式现场
12月24日,李庆明打扮成圣诞老人在门口鞠躬,发糖.
和马丁 . 路德 . 金一样,黄浩芃的竞选演讲主题,同样是 " 我有一个梦想 " .
但不同的是,这个 14 岁男生的梦想,只是成为深圳市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的学生自主委员会(以下简称 " 学生会 " )主席.
在刚刚过去的 2009 年年末,他已经梦想成真.学校里,随处可见这个新任学生会主席的大幅海报.海报上,这个戴着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八年级学生,正高举右手,做出一个挥拳的动作.
这张获胜者的海报,只是这所拥有某种独特气质的学校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多让人惊讶的事情,正持续不断地发生着.
在这里,每年的 10 月15 日~11 月15 日,是约定俗成的 " 竞选月 " .学生会的主席要经过班级、年级到学校的层层公开选举,然后由全校 1800 多名学生选民投票产生.一个见证过 " 竞选月 " 全过程的中央电视台记者说: " 这和美国总统大选没有太大的差别. "
在这里,学生会的主席有权组织自己的 " 内阁 " .在每月一次的校长例会上,他和 " 内阁成员 " 们将对学校的公共事务提出意见和建议,校长会一一记录,然后当面解释,或立刻作出整改.
在这里,有一个 40 多人组成的学生记者团,成员遍布每个班级.在每周一的早会上,他们能够通过广播站,对教师甚至校长本人提出直言不讳的批评.
最有代表性的场景是,只要没有特殊原因,学校的校长一定风雨无阻地站在校门口向学生鞠躬,并要求学生也对他鞠躬还礼.
5 年多来,除尘滤筒,这所坐落于深圳市著名富人区 " 华侨城 " 中,被每平方米 6 . 5 万元的豪宅、种满名贵花木的园林和高尔夫俱乐部环绕的公立九年一贯制学校里, 50 岁的校长李庆明,正致力于向下一代推行他的公民教育主张.
" 我们要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质.但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也没有关系,他可以当一个好公民. " 李庆明说.
" 如果我漠视自己的权利,不对身边的公共事务发表意见,那是我的错 "
李庆明培养 " 好公民 " 的第一个努力,是让孩子们学会选举.
他从 2004 年开始推行学生竞选制度.刚开始,他只选择了一个四年级班级作为试点,抛丸机滤筒,但效果 " 出人意料的好 " ,于是第二年,他便把竞选推广到整所学校.
每年 10 月15 日~11 月15 日,是学校雷打不动的 " 竞选月 " .小到每个班级的班长,大到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长、团支部书记和学生会主席,都由学生选举产生,每人一票.
李庆明和教师一起,为"竞选月 " 确定了严格的程序和制度.一届学生会主席的选举,先要通过班级海选和年级海选,从高、中、低年级各选出两名候选人;然后,在全校的竞选大会上, 6 名候选人要经历演讲、才艺展示、公开辩论、回答选民提问等各个环节;最后,经过全校 1800 多名学生的几轮投票,选出获胜者.
选举章程规定,任期一年后,主席自动离职.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一个 " 公证小组 " ,上海抛丸清理机,负责监督选举过程以及计票.这个机构的成员,通常由已经卸任的学生会成员担任.
一个叫孙晓峰的学生,连续参加了 4 年竞选,并在 2008 年成功当选学生会主席.一年后,他离职,却拒绝了进入 " 公证小组 " .
" 我承认,自己是有私心的, " 这个前学生会主席解释自己的动机, " 我知道哪些学生更适合进入学生会,但这种判断,会影响我在公正小组的工作,这样对其他候选人是很不公平的.所以,我宁可放弃这个职位,让所有人都在一个公正中立的环境里竞选. "
在竞选过程中,孙晓峰给李庆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2005 年到 2008 年,孙晓峰连续参加了三四年竞选,虽然屡战屡败,却始终不放弃.
第一次参选,他比第一名少了 600 多票.但就在宣布结果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发生了,在演讲台上,这个五年级男生非常有风度地向自己的对手握手表示祝贺.但走下台后,他却躲到角落里,抹起眼泪.
曾有人问过孙晓峰: " 如果有一个机会让你竞选 " 华侨城 " 社区的人大代表,你会怎么做? " 这个 15 岁的中学生考虑了几分钟,便说出了如下答案:先是走访社区的各户居民,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再告诉选民们,如果自己当选了,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在选举的宣传上,他会在社区各处张贴自己的宣传海报,然后定期举行竞选演讲,并且和 " 智囊团 " 一起,为自己的选举确定一个系统的,能够持之以恒的方案.
" 公务员就应该为公民服务,如果没有做好,那是他的错,但如果我漠视自己的权利,不对身边的公共事务发表意见,那是我的错.如果大家都漠视了,这个社会怎么能进步? " 经过 4 年的竞选洗礼,这个嘴角刚冒出稀疏胡楂儿的九年级学生已经对公民、权利这些字眼非常熟稔.
" 一颗娇嫩的自由民主的种籽,已经植入你我的心中 "
这更像是一场发生在少年间的选战.
为了获胜,候选的学生开始学习如何动员身边一切资源.父母和家人是首要支持者.他们会和孩子一起学习各种才艺,帮助孩子修改演讲稿、准备公开辩论的题目、纠正他们的演讲姿势.
每个候选人都有自己的 " 智囊团 " ,并在宣传上各出奇招.有人在糖果上印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到各个班级去散发;有人带着助手,在操场上抬着自己的大幅海报转圈,还喊着整齐的口号;甚至有家长在学校周围升起 10 多个大气球,气球下方的横幅上写着孩子的名字,号召选民投他一票.
当然,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每个人都会强调同一个口号: " 为同学们服务. " 这是由校长确定的主题.
黄浩芃依然记得初次登台参加竞选时那种 " 紧张感 " .在此之前,他是个内向的男生,虽然成绩一直很好,但他很少在公共场合说话,也从来没有当过班干部.有段时间,身为某国企高管的母亲,一度还想让他转学,因为这个新学校才成立了两年多,她很担心孩子的 " 学业问题 " .
2008 年,他决定参加竞选.第一次演讲,他全身都在发抖,脚抖得 " 几乎站不住 " ,左手拿的发言稿 " 抖得哗哗响 " ,右手 " 抖得连麦克风都拿不稳 " ,他好几次用力握拳,试图固定住麦克风,却发现 " 手有点不听使唤 " .原本设计的开场白是大喊一声 " 大家好 " ,可他紧张得控制不住声音,一开口就破嗓了,台下的选民嘘声一片,他在台上听得清清楚楚.
" 豁出去了,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往下念了. " 时隔一年,这个男孩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看得出有些不太好意思, " 反正只是抱着尝试的想法去的,凡事总得有第一次吧. "
克服了初期的紧张后,他觉得和这个舞台 " 越来越熟悉 " .在接下来的几个环节中,他开始逐渐地适应了竞选的节奏,在才艺展示诗朗诵《海燕》中,他甚至做出了一个 " 在排练时都很难练好 " 的展翅飞翔的动作.
这个初次参加选举的男孩一直走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在全校 1719 张学生投票中,他以 20 多票的微小差距,输给了孙晓峰.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黄浩芃并没有闲着.他决心要参加第二年的 " 竞选 " ,并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他开始关注新闻里那些播音员播报新闻的方式,也开始模仿电视上那些政治人物的举手投足.他的 " 智囊团 " ,则早早从各个方面对他的 " 竞选 " 提出建议.作文好的人帮他修改演讲稿,美术好的人设计海报上的各个细节.甚至,一位演讲顾问会告诉他改正在台上的一些小动作,并纠正他演讲时的语气与节奏.
在11 月15 日全校竞选日那天,他和 " 智囊团 " 抬着自己的大幅海报,到各个班级去 " 拉票 " ,一个在音乐方面有特长的 " 助手 " ,还带了一支长笛,走到每个班级,都会吹上一曲.
在演讲台上,他说出精心准备的演讲词: " 一年前,我与今天一样,信心百倍地站在了这里,我落选了.但是今年我又来了,因为我不想错过这样一个伟大的时刻,因为无论是对于我,还是你,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中国,今天都是一个超越平凡的日子,因为在这样的日子里,一颗娇嫩的自由民主的种籽,已经植入你我的心中,并悄悄成长. "
他最终如愿以偿,在最后的全校投票中,获得了 1120 张选票.新任学生会主席工作很卖力,挑选了 " 很精干的内阁成员 " 、 " 整顿了学生会工作的风气 " .他要求助手们每周都写工作计划,在每周例会上共同讨论.
黄浩芃的母亲,对儿子的学业多少有些担心.她希望儿子在 " 服务好同学 " 的同时,也能保持住现在 " 班上第三名 " 的成绩.毕竟, " 无论学生会的工作做得多么好,最后能有好成绩,考上好大学,才是根本 " .
但黄浩芃却对自己的未来很自信.他觉得, " 在这所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用得上 " .
" 要鼓励学生成为公民,首先要保证他们能有一个表达意见的畅通渠道 "
当了近 30 年老师,陆平还是第一次被 学生当面批评,而且还是在校长主持的学生会例会上,这让她 " 当时多少有些不适应 " .
事情说来也简单: 2009 年12 月最后一周,陆平主持的学校 " 公民养成中心 " ,接连举办了两场活动.学生们觉得这周活动安排过于密集,而上一周却什么活动也没有.于是,在每月末的学生会例会上,有学生会的干部当着校长的面,对此直接表达了不满.
按照会议的程序,接下来,陆平便向学生解释,原本安排义卖活动的第三周,恰好赶上初中学生的月考,为了不耽误考试,吊钩式抛丸机,才作了这样的调整.并且,她向学生表示, " 中心以后在安排活动的周期上,一定会注意频率和方式 " .
作为每月一次例会的参加者,陆平直言自己 " 有压力 " ,因为 " 你不知道孩子在会上会说什么 " .
的确,这样的会议已经举行了将近 5 年,在与会教师和学生们的回忆里,会议上的议题五花八门.从"室内球场的通风条件不好 " ,到"学校鱼池的换水不够及时 " ;从"教师拖堂,没有按时下课 " ,到"初三的课程过多,占用了学生社团的活动时间 " ;从"集会散会后的地面纸张无人清扫 " ,到"检查厕所卫生的学生,最好注意性别 " ,几乎囊括了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各方面的细节.
最为 " 尖锐 " 的时候,学生甚至直接对校长本人提出了批评.
有一次开会,李庆明不断地接听手机,有学生便提出: " 希望校长能够尊重我们,开会的时候不要打手机. "
李庆明只得放下手机,向学生们解释,刚才的电话,是为了去落实学生们提出的建议.但从此以后,他开会时都把手机调成了静音.
这样的监督与批评,不仅仅发生在学生会的例会上,而且发生在许多更为大型的公共场合.在某次周一的早会上,有学生会记者团的播音员播报了一个小记者写来的稿件.稿件中称,上周的升旗仪式上,有几位老师在交头接耳, " 希望这几位老师能够尊重国旗 " .
更令人吃惊的是,记者团并非只会批评,孩子们 " 居然也懂得斗争策略 " .在时隔一周的周一集会上,记者团的播音员又播报了一篇稿件,文中称, " 在上一周的集会中,那几位老师没有再出现交头接耳的状况,这说明他们虚心接受了批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同学学习 " .
看着这些 " 小屁孩儿 " 们在参与公共事务时 " 严肃认真的大人样子 " ,陆平有时候也会觉得 " 很搞笑 " .
在她的记忆中,有这样一幕在成年人看来颇为有趣的场景:有一次会议时间延长了,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会干部,一本正经地看了看手表,然后举手说: " 校长,会议的时间已经到了,你看我学习也很忙,我妈妈在外面接我,钢砂,我能先走吗? "
但在觉得有趣之余,她也深切地感受到,在这所学校里,师生关系确实有了一些 " 和以前不一样的改变 " .她甚至会用 " 公民社会 " 和"臣民社会 " 的区别,来解释这种变化.
" 以前的孩子很顺从,将就老师,而老师也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需要任何解释, " 她说, " 但现在不一样了,在公民社会里,我们也是为学生服务的,做任何事情,都要公开透明,让接受服务的人满意,这不是很好吗? "
而在李庆明看来,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是他追求的教育目标之一: " 我们要鼓励学生成为公民,首先要保证他们能有一个表达意见的畅通渠道,鼓励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来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这才是公民教育的应有之道. "
" 这能让我体会到一种平等和尊重 "
在深圳的教育界,李庆明是一个公认的 " 争议人物 " .
在学校老师和朋友们的眼中,这是个 " 精力超人、多才多艺 " 的校长.他能用意大利语演唱 " 具有专业水准 " 的歌剧,还能画一手漂亮的铅笔画;上大学的时候,他的 100 米能跑出 11.2 秒的成绩,至今仍是那所高校无人能破的纪录.在学校里,大到各种规章制度的确定,小到校门口张贴的标语上的标点符号,事无巨细,女人看住房vs男人看乳房,他都亲自过问;同时,他还兼任着一本全国教育类期刊的执行主编;一忙起来,这个 50 岁男人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在椅子上打几分钟的盹,又精神抖擞.
但在许多教育局的领导和同行眼中,这又是个不折不扣的 " 异类 " .在深圳教育界,他有着 " 疯子 " , " 狂人 " 的外号,每年,围绕着他的去留,都有诸如 " 死定了 " 、 " 马上就要被调走了 " 之类的传言.
自从 2004 年正式担任这所学校的校长以来,李庆明一直致力于 " 在学校上渗透公民意识 " ,他把自己的公民教育主张归纳为 5 点:公民人格完善、公德基本伦理、公益服务精神、公共事务参与和公理世界认同.包括 " 竞选月 " 和每月一次的学生会例会,都是他一手推行的.
但理论一转化为实践,就出现了种种在旁人看来 " 很难理解的行为 " .引发争议的核心问题是,各商业银行待遇大比拼,李庆明作为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校长, " 不去好好抓教学,却成天搞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 .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 5 年来,只要没有特殊原因,每天早上 7 点20 分学校开门,这位校长一定风雨无阻地站在校门口向学生鞠躬,并要求学生也对他鞠躬还礼.
" 我们总在说要尊重孩子,与孩子们平等相处,但能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让孩子们直接感受到这种尊重呢?我觉得鞠躬就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 他解释道.
不过,一开始,学生们也很不适应,反应也大不相同.有孩子看到李庆明鞠躬,吓了一大跳;有孩子直接愣在门口,半天反应不过来;还有孩子看着鞠躬的校长,错愕地跑进学校里,连头都不敢回.
学校里的老师们也对这个新任校长的 " 出格举动 " 议论纷纷,甚至有人写信到教育局告状,称校长在学校推行 " 日本式鞠躬 " .哭笑不得的李庆明只能翻出《礼记》告诉教师,鞠躬礼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礼节.
即使是李庆明本人,在刚开始鞠躬时也很不适应.尤其是消息传开,引来了许多家长和路人围观,他一边鞠躬,一边心跳加速, " 脸烧得通红 " .
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鞠躬的校长,成了这所学校一道感人的风景.有媒体评论称: " 近6年的鞠躬,他把孩子们的心鞠得纯粹了许多. " 的确,已经习惯了校长向自己鞠躬的孩子们,也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着对这个校长的尊重.
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女生,经常在鞠躬之后,偷偷地往李庆明的手里塞上两颗糖,然后飞快地跑走.
有一个冬日,一个初三的女生走进校门,李庆明向她鞠躬,她也还礼,然后走到李庆明身边,对着他的耳朵悄悄说道: " 校长,天气冷了,你要加件衣裳. "
一年级学生袁纵横的家长张红也记得,儿子头一天到学校上学,她送他到学校门口.起初,她并不知道有校长鞠躬这件事,但儿子背着书包走过李庆明身旁时,这个校长照例向这个孩子鞠了一躬.
这个时候,她看到儿子停了下来,想了一小会儿,便转身正对着李庆明,毕恭毕敬地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然后高高兴兴地跑进了学校.
那一瞬间,这个母亲一下子没控制住自己的眼泪.
" 我从来没有教过他鞠躬这个事情,但校长做了,他也照着做,我相信,这会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一个深深的烙印,以后,他长大了,也会同样去尊重别人.所以,我要感谢李校长,给我的儿子上了生动一课. " 她说.
今年 12 月24 日早上,李庆明同样站在校门口鞠躬,但多少有些不一样的是,他穿上了圣诞老人的衣服,在向学生鞠躬之后,他还会往学生手里塞上几颗糖.
但四年级学生桑雨晴却对校长的装扮不太满意: " 糖是挺好吃的,可他要是能贴上圣诞老人的白胡子,那就更像了.希望他明年改进吧. "
在桑雨晴的记忆中,看上去和蔼可亲的校长,一共和她说过 3 次话,谈话的内容她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 " 一次是站着,一次是弯着腰,一次是蹲着的 " .
" 我最喜欢他蹲着和我说话,其次是弯着腰,最不喜欢他站着说话了, " 这个小女孩认真地说, " 因为蹲着离我最近,这能让我体会到一种平等和尊重. "
" 我们要教育孩子们成为有灵魂、有情怀的公民 "
" 鞠躬风波 " 刚刚平息没多久, 2006 年,李庆明又在学校里做了一件 " 让人大跌眼镜 " 的事情,再度引发了一场大争议.
这年暑假,学校里一个男生跳楼身亡.在一向重视安全的中国教育界,处理这类事情的通常做法,都是 " 家丑不可外扬,低调解决 " ,但李庆明却决定在学校里举行一场悼念仪式.
消息传开,一下子炸了锅.在很多人看来,让这些未成年人过早地接触死亡,容易造成他们内心的不安和恐慌.还有一个教育局的领导问李庆明: " 事情弄大了,万一引来了媒体,到时候收不了场,该怎么办? "
" 我只是想让孩子们正视死亡,这样他们才能更加尊重每一个生命. " 面对每一个前来质疑的人,李庆明都这样解释自己的动机.
而悼念仪式的举行,也起到了李庆明期望的教育效果.
这个男孩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老师,特意选择了一张男孩生前快乐地吹泡泡的照片, " 来表达这个逝去生命曾经有过的最为阳光灿烂的一面 " .
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这个班级的孩子手捧着鲜花和蜡烛,缓缓走到教室中央,把鲜花放在正中间,再将蜡烛放置在鲜花的四周,组成心形.然后是一分钟的默哀仪式,整个教室里鸦雀无声.
随后,男孩的班主任念了一首刚刚创作的小诗,来表达自己的悲伤和惋惜,男孩的好朋友们也陆续上台发言,回忆起和小伙伴相处的点点滴滴.
在场的人们都哭得泪眼朦胧,李庆明无意中看见,那位之前提出过反对的教育局领导,也在人群中擦眼泪.
2008 年5月12 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李庆明又在学校里组织了全校师生的悼念仪式,他从巴赫的乐曲《 air 》中节选出一段 52 秒钟的旋律,学生们双手十指并拢,低头在心中默默祈福.
如今,这种生命教育已经成了学校的常态.每天的早操结束后,学生记者团便会播报前一天世界上发生的灾难新闻,然后全校学生在《 air 》悲伤旋律的陪伴下,举行一个一分钟的静默仪式.
有学生在校内论坛上这样说道: " 当自己和父母之间产生特别大的分歧时,我也曾冲动地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参加了 l 静默仪式 '' 后,我开始明白生命、亲情和友情的可贵,今后我将更加尊重自己的生命. "
这样的留言,让李庆明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 我们要教育孩子们成为有灵魂、有情怀的公民.这些悼念仪式,就是教给孩子们这些层面的东西,我可不希望自己教出的学生,是只懂得知识技能、只懂得谋生之道的人. " 他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