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吞噬了自己的文明,在垃圾中产生垃圾,在废墟中制造废墟,人民居然能心安理得地生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奈保尔 《印度:受伤的文明》 2 月 19 日《解放军报》发表《英雄屹立喀喇昆仑》的文章,首次披露 2020 年 6 月中印边境冲突的细节情况。 据报道,当时印方非法越线蚕食,搭建帐篷,团长祁发宝按照处理边界问题的惯例带几名官兵前出交涉。但印军却在交涉地点埋伏大量兵力,突然对祁发宝等官兵发起暴力袭击,手段残忍。 《解放军报》报道:增援队伍及时赶到,将来犯者击溃驱离,取得重大胜利,外军溃不成军,丢下大量越线和伤亡人员,付出了惨重代价。而祁发宝身受重伤,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战死,另一名士兵王焯冉在渡河前往支援途中,为救助战友牺牲。 国防部发言人任国强在 2 月 19 号的发布会说,中方对解决中印边境问题的立场是清晰的,始终致力于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争端,尽快推动局势降温缓和,恢复中印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去年以来,中印边境冲突屡见诸报端,中印关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是如何产生和演化的,当前印度的国家实力到底如何呢? 01 受伤的文明 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浓郁的国家(印度教、佛教)。在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之《受伤的文明》一书中,他引用了新德里尼赫鲁大学一位心理学家卡卡尔的表述: 印度人的自我发育不全。" 魔幻世界与泛灵论式的思维方式靠近表层 "。印度人把握事实的方式相当浅薄。印度人和外在的真实之间的关系和西方人不同。在印度,这种关系接近儿童的某个特定阶段。 他们无所谓对错、好坏,是威胁还是报答,是有益还是残忍,全都取决于某人当下的情感。 作为一个印度后裔的英国作家,奈保尔在 2001 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家,他为什么认为印度是一种受伤的文明呢? 第一点,在文化的根源上,印度教的内核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奈保尔说,人们并不主动探索世界。他们甚至认为,世界是界定的。这种消极的认知伴随着 " 冥思 "、对无限的追求以及迷失自我的极乐,它还伴随 " 业 " 和印度人生命里复杂的组织结构。 也就说,印度教以及佛教当中 " 注定 "" 因果 " 等等思想影响了印度人正确、积极、客观和真实地认识世界,如何积极面对世界以及改变世界。 " 业力 " 是指不可抗拒的善恶报应之力。 业力的结果会主导现在及将来的经历,所以,个人的生命经历及他人的遭遇均是受自己的行为影响。因此,个人有为自己的生命负责的责任。业力不单是现世的结果,还会生生不息地延伸至来世。 第二点,关于对 " 贫穷 " 的态度。 尼赫鲁有一次评论说,印度的一个危险是,贫穷可能被奉为神圣。甘地主义中就曾有这样的现象,圣雄的倡导似乎把贫穷神圣化了,成为了所有真理的基础,成为独一无二的印度的财富。所以在独立二十年后,它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 他(甘地)的印度教民族主义玷污了一切 "。托尔斯泰在 1910 年谈到甘地时这样说。
尼赫鲁与甘地
甘地是印度著名的民族领袖,在印度独立(从英国人的统治下)过程中,甘地发挥了领袖作用,他倡导了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不提倡武力,而是以静坐、绝食、不合作的方式来感化别人,表达自己的诉求或者不满。 甘地的 " 主义 " 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印度人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仁爱、素食、不杀生 " 从另一个侧面来看,带有一定的消极意义。 02 奇葩的印度社会 在大众的认知里,印度绝对是一个很奇葩的国家。 在今天看来,让人无法理解的是种姓制度。所谓的种姓制度,是指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阶层体系。 1947 年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各种种姓分类与歧视被视为非法。但是,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种姓制度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印度的种姓由高到低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地利、吠舍、首陀罗。在 4 等级之外,还有一种叫 " 贱民 ",在首陀罗以下,是等级最低的存在。他们处于社会最底层,甚至都不被列入种姓制度之内。
图源:朕说
印度的种性可以通过直观 " 肤色 " 来简单区分,一般来说,肤色越白种姓越高,肤色越深种姓越低,一看便知。 除了这种极其不平等的种姓制度之外,印度歧视女性、强奸女性的现象在全世界独一无二。 印度妇女的地位之低,世界闻名。印度的很多经典里充斥着对女性的歧视。《摩可婆罗多》里不加掩饰地说,没有什么比女人更罪恶,女人是所有错误的根源,女人是毒药,是蛇。
印度的强奸案更是震惊世人。
2012 年 12 月,德里黑公交强奸案让全世界瞠目结舌," 强奸之国 " 的恶名便跟印度形影不离。而更加奇葩的是,一些强奸案之后,还有人将责任推到女性的头上。2015 年,班加罗尔的一名女子晚上外出打网球被两名保安强奸。印度卡纳塔克邦的内政部长居然质问,为什么女子非要晚上出去打球? 2016 年,印度旅游部长夏尔马忠告外国的女游客不要穿裙子,说印度的文化跟西方不同。 有人认为,印度强奸案件泛滥成灾,跟他们的宗教文化有关系。 在印度教当中,不少大神都是调情高手。比如大神克里希那在一个月圆之夜吹起长笛,引诱村里的姑娘跟他一起跳舞,互相抚摸。姑娘们下河洗澡的时候,克里希那又偷走了她们的衣服,自己可以饱览春色。 《未来往世书》中还记载了印度教三位主神强奸别人妻子的故事。
03
印度与中国的历史渊源 似乎自古以来,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并不太友善。 尽管中国和印度的文明都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两国之间的深度合作、友谊关系的建立却很少。原因在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存在,它形成了一个自然的边界。 对于中国人来说,跟印度关联最紧密的,莫过于在明朝的时候吴承恩写了一部唐朝僧人去天竺(古印度)取经的小说。 但是,真实的玄奘取经跟西游记中的故事相差甚远。唐朝初年,政府为了国防需要,禁止人民私自出国。玄奘多次向朝廷请求出国,都未获同意,只能采取偷渡的形式。 所以说,玄奘前往印度来回十七年并不是皇家差使,而是自己偷偷摸摸去的。玄奘想要回国,上表八个月后才接到了允许回国的敕令。回国之后唐太宗接见了他,史称 20 天中,玄奘被连续召入内殿密谈,从早到晚直至擂鼓关闭宫门。他们具体谈什么无人得知。有人判断,唐太宗是让玄奘尽快整理西域各国的真实情况。 玄奘从印度回来,带回了诸多佛经,佛教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 在贸易方面,古时候中印两国的贸易关系比较狭隘,中国的主要出口是丝绸,而印度对丝绸的需求很小,因为印度有自己蓬勃发展的纺织业。此外,印度出口的香料在中国也并不受欢迎。 十七世纪下半叶,印度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在 1840 年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其中不乏印度士兵的身影。 据吕鹏飞在《不可思议的印度》一书中披露,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抢劫国宝,其中就有印度士兵的参与。 1858 年 6 月,英国和印度派遣士兵团远征中国,这支远征军参与了攻打广州。后来英国又向中国曾兵,其中有 4000 名印度士兵。 印度士兵长途跋涉来到中国,不是为了观光旅游,而是为了攻城略地,杀人放火,他们占领广州,攻陷大沽口,屠杀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最后再以圆明园的一把大火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中印之间的问题,主要是印度人对中国的心结。在印度的主流舆论里,中国是侮辱印度的侵略者,是占领印度领土的恶霸,是巴基斯坦的帮凶,是压制印度崛起的主谋。 1962 年,刚刚跟葡萄牙人干了一架的尼赫鲁踌躇满志,对华态度很强硬,他拒绝了中国的谈判呼吁,坚持要求中国在边界上无条件让步。他以为中国陷入同时对抗美苏的困境,无力西顾。印度军队在东线越过麦克马洪线,向西藏的腹地进军,气焰嚣张。 中国反击了,印度遭遇了独立以来最为屈辱的教训,前线兵败如山倒,有人甚至认为中国军队已经即将打到印度首都德里了。当时的美国驻印度大使在日记中写道: 11 月 20 日是德里最为痛苦的一天,空气中弥漫着恐惧和谣言,德里的街头开始挖战壕,垒沙袋。这场战争终结了尼赫鲁政治生命的黄金时期,他成为一个让印度蒙羞的失败者。心高气傲的尼赫鲁两年后即逝世。
而印度人对这场战争的解读是,当边界冲突时,印度还没有做好准备,因为尼赫鲁认为中国不会同印度打仗。
04 印度崛起了吗? 这些年,拿印度经济实力跟中国比较大有人在,甚至有人认为,印度的经济发展质量高于中国,印度的后劲比中国强劲,印度会超越中国,如此等等。 事实是这样吗? 2001 年,美国高盛对外抛出了一个 " 金砖国家 " 的概念。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2010 年又加入了南非。按照高盛的说法,这五个国家经济潜力巨大,会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取代美、日、英、法、意的地位,跻身世界经济强国。
当时,高盛预测,中国将在 2041 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印度紧追其后将在 2032 年超越日本,世界经济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后来事实证明,高盛预测应验了一大半,2006 年到 2008 年是金砖国家最辉煌的时代,平均增长率高达 10.6%,但是中国提供了一大半的贡献。 从 1990 年到 2019 年世界银行统计来看,中国的 GDP 增速只能用 " 一骑绝尘 " 来形容,14 万亿美元的经济体量,比其他四个金砖国家加起来都多,彻底掩盖了印度的光辉。 中印两国在 2020 年间的贸易总额高达 777 亿美元,中国超过美国再次成了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2020 年印度从中国进口商品总额为 587 亿美元,这个数字是占印度进口额排名第二和第三的美国与阿联酋的总和。 根据彭越在《竞争的国家:印度经济会赶超中国吗》一书中的研究: 1997 年以前,印度经济增长质量中的效率指数值都要高于中国,1997 年至 2012 年间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中的效率指数值则要高于印度。
孟买
虽然印度同样也是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大国,与中国在地理、文化、经济等发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并且母语是英语,但印度经济增长质量中的效率指数的增长速度却远低于中国,主要有几点原因: 第一,印度进行经济改革较晚,且改革开放程度相对低于中国。中国 1978 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而印度则实际上是在 1991 年以后才实施的经济改革。 印度在许多领域的开放程度要低于中国,改革的深度、对外开放的广度都要低于中国。中国良好的基础设施、给予外商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其中还包括众多华人华侨对中国的投资。 这些外部投资促进了中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了良好的循环,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促使经济增长效率的快速提升。 第二,印度的教育水平,尤其是基础教育水平落后于中国。 1991 年印度进行经济改革至今,印度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难以满足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总体的人力资本低于中国。印度基础教育滞后导致大量年轻的劳动力难以获得足够的就业技能以及就业机会,更难以创造价值。 印度民族、宗教、种姓矛盾突出,失业问题严重,基础教育与基础设施落后不仅严重阻碍了人力资本的提升,还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减缓了印度的城市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加剧, 第三,高速增长的人口、落后的基础设施、僵化的人才体制等都导致印度的人口红利并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而中国则是成功获取人口红利的典型新兴经济体之一。 印度严重的男女歧视与僵化的体制造成严重的人才错配,使得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涌入生物制药产业与 IT 产业、ICT 产业,使得印度生物制药产业、IT 产业等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促进了印度企业利润率的提升。但是,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并未充分发挥其本应发挥的作用,人力资本未得以充分利用,人口红利的作用有限。 第四,印度政府财政赤字居高不下,背负沉重负担,而中国的财政情况则好得多。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后续影响,促使原油价格上升、通货膨胀、税收减少,印度的财政赤字再度上升。印度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严重腐败案件,导致印度政府减慢了私有化进程,而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一直受到质疑,甚至有部分国有企业被关闭。 不过,在一些国际大企业,尤其在美国的知名大公司,印度裔比中国、日本等外来移民似乎更受欢迎。一个十分显著的现象是,在很多美国公司,印度裔 CEO 比比皆是,譬如微软谷歌最新的接班人 CEO,而中国人出任跨国公司的一把手则凤毛麟角。 其背后的原因有几个,第一,本身留学或移民到美国的印度人确实是比较优秀,第二,英语基本可以算是印度裔的母语,与美国人语言交流毫无障碍,文化上也有更多认同感,第三,接受过西方教育的印度人能言善辩,擅长组织协调,抱团相互支持的能力很强,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更加内敛,务实,低调,有时也不够抱团支持,所以同在异乡国度,印度裔的发展空间更大一些。 05 中国公司在印度 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当中,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利益共享可能是大家都能接受和认可的做事方法。 但是,印度人不这么看。他们对中国人非常敏感。印度人认为,涌入的中资窥探到了自己的秘密,中资的渗透会控制自己的经济命脉。所以印度在出台相关政策的时候,总少不了给中国 " 特殊待遇 "。 2009 年,印度突然改变签证政策,要求在印度的数千名中国工人限期回国。当时中国公司参与印度的电厂建设,印度安全部门忧心忡忡,认为这将会在印度形成国中之国。 2016 年,印度出台一项新规,投资 1 亿卢比可获得印度十年居住权,但是这项政策不适用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投资者。 1962 年中印战争之后,印度出台了一部法律叫《敌产法》,专门为印度的华人和巴基斯坦打造。它的核心是,只要政府认定了属于敌产或者具有帮助敌产的嫌疑,政府就可以予以没收。2016 年,印度还修订了《敌产法》,凡是因为《敌产法》被没收的,其继承人无权索要。 近年来,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在印度市场大展拳脚,早年的华为,中兴在印度的电信设备市场就占据不少的市场份额,是中国企业进军印度的先行军。 小米与富士康合作,先后在印度建立了 6 座工厂,涵盖了移动电源,表面贴装及成品组装等主要工序。小米已经成为印度市场最知名和最成功的中国企业,甚至许多印度人以为小米是一家印度公司。小米在印度占据其线上市场一半的市场份额。
三一重工在印度普纳建有研发基地和产业园,产品主要销往印度,东南亚及中东地区,多个产品在印度市场排名第一。
UC 浏览器 2009 年就进入印度市场,2011 年在印度建立了办公室。2016 年在印度市场的占有率达到 51%,超过了谷歌旗下的 Chrome,成为深受印度欢迎的日常工具。 2020 年,印度反华情绪一度高涨。明令禁止了包括微信、支付宝等在内的超过 200 种中国 APP,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中国超过美国,重新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的脚步。印度政府使出浑身解数,禁止了数百种中文应用程序,还放慢了审批来自中国投资案的速度,对内还呼吁加强 " 印度制造 " 和自力更生。但现实是印度对中国制造的重型机械、电信设备和家用电器极为依赖。 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家阿米滕杜 · 帕利特表示,中国商品价格便宜,数量充足,且运输周期短,这些优势是其他进口来源做不到的,因此印度想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依旧任重而道远,印度想完全依赖本土制造的计划短时间内不会实现。 06 结束语:龙象之争的根本:文化、体制和国民性 在很多中国的认知当中,似乎从来没有把印度当成对手。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实力要远远高于印度,但印度也有印度的优势。在未来一个漫长的时期之内,印度挑战中国,甚至刻意针对中国,应该不会平息。龙象之争,最后的考验在于文化、体制和国民性。 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积极向上的程度决定了国家发展的质量水平和持久能力;而体制上的优劣长短会影响本国对于核心资源的利用,影响发展效率,影响与世界的分工合作;国民性代表了整个国家的眼光和胸襟,决定着国家的文明程度。 很难想象,一个歧视妇女,强奸成风,甚至还有 " 种姓 " 这些落后陈旧价值观的国家,能够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参考资料: 1、吕鹏飞,《不可思议的印度》,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 年 8 月 2、奈保尔,《印度:受伤的文明》,南海出版公司,2018 年 9 月 3、彭越,《竞争的国家:印度经济会赶超中国吗?》,新华出版社,2017 年 3 月 4、企鹅号,988 国际观察,《不自量力!美国都做不到的事情,印度还不死心,这下被现实狠狠打脸》,2021 年 2 月 24 日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