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3 月 16 日文章,原题:中国如何仅用 4 年就建成世界最大的拱坝水电站? 当中国最新的水电站在 7 月建成后,其发电量将是美国胡佛大坝的 16 倍。 白鹤滩大坝高近 300 米,由 800 多万立方米混凝土建成,耸立在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上。它将为 2000 多公里外东部沿海的江苏等省份的住宅、办公楼和工厂提供电力。
2020 年 11 月 26 日,白鹤滩水电站大坝首批坝段浇筑到顶(图源:新华网)
但即便是在基础设施快速建设是常态的中国,白鹤滩大坝的建设之快也令专家们吃惊。虽然遇到许多土木工程方面的难题,包括地形险峻和位置偏远,但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前后只用了 4 年时间。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邓建辉(音)表示:" 在我看来,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具挑战性的水电工程。" 相比之下,高度较低、位置更便于施工的三峡大坝,从 1998 年开始浇筑水泥到竣工,历时 8 年。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工程,白鹤滩位居第二。但后者为适应深峡地形,拱形结构更为复杂。邓说:" 自建设三峡水电站以来,中国的大坝建设取得了很多进展。白鹤滩是最新的,也可能是最好的例子。"
这是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工地一景(2020 年 9 月 9 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这座耗资 1700 亿元人民币的水电站将于 7 月 1 日开始发电,多年平均发电量将超 620 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5200 万吨。这有助于中国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目标。 据项目团队介绍,白鹤滩项目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大量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从现场施工人员到工程师、质检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被一个每天都会变得更聪明的人工智能系统管理着。 过去,决策完全靠项目经理,但即使是最有经验和勤奋的经理也无法处理一天 24 小时不断流入的信息。例如,协调整个工地上的数千辆卡车,即使是最优秀的管理人员也无法完成这项任务。 在人的控制下,过多的卡车驶入一个水泥浇筑工地,可能会导致排队的队伍过长,拖慢施工进度。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人工智能利用卫星定位和 4G 网络来告诉每个司机该去哪里,什么时候去。 施工过程中会出现裂缝,而裂缝是大坝(建设中)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当水泥遇到水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如果大坝不同部位的温度不同,就会出现裂缝。据介绍,得益于人工智能对水泥搅拌、浇筑、冷却等环节的精准控制,质检员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一位清华大学水电专家表示,人工智能在大坝建设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但不能夸大该技术的重要性。" 人的因素仍然是第一位。智能机器可能会提高效率,但它无法取代人类的勤奋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