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文公掌政时,晋国朝中的卿大夫已有不轨之心。虽然晋文公在改革施政中刻意扶持一些姬姓旧族以牵制他们,但收效甚微。文公去世后,卿大夫间的斗争更为激烈。 从公元前557年晋平公即位,到公元前453年这百余年间,便是从六卿专政到三家分晋的过渡时期。
“六卿专政”到“四卿专政”
前期的六卿轮流执政时期,此时他们的力量大致相当,维持着一种相对均衡的政治局面。但是各自在暗中都加紧增强经济军事实力,建设牢固的根据地,为下一步更大的兼并做准备。
第一次极为重要的六卿之间的兼并战争,以范氏、中行氏和邯郸赵午为一方,以赵氏、韩氏、魏氏与智氏为另一方。双方的攻伐进行了六七年,一直到公元前490年,赵鞅率大军全力反攻,范氏和中行氏被灭,战争结束。从此赵鞅(赵简子)“名为晋卿,实专晋权,奉邑侔于诸侯”(《史记•赵世家》)。
“四卿乱政”
从公元前490年范氏和中行氏被灭到公元前458年智瑶代赵鞅为政,此间的30多年四卿维持了一种相对均衡的局面。
智瑶掌政不久,便灭了晋东戎狄仇由国(今盂县东北),并向河北定县一带拓展势力范围。公元前458年,赵襄子灭代。公元前454年,智瑶伙同韩虔、魏驹、赵无恤瓜分了30多年前范氏和中行氏的全部封邑,引起晋出公的强烈不满,欲借齐、鲁之师驱逐四卿。于是四卿联合起来围攻晋出公,出公匆忙逃往齐国,却半路身亡。智瑶另立晋昭公的曾孙姬骄为国君,是为晋哀公。
此时,智瑶借机向韩、赵、魏三家索取领地。韩、魏都惧怕智氏,割地给智瑶,只有赵襄子拒绝。于是,智瑶联合韩、魏进攻赵氏,赵襄子奔保晋阳,从而揭开了晋卿第二次极为重要的兼并战争。
韩、赵、魏联合灭智氏
智瑶率韩、魏联军追至晋阳,连续三个月攻城不下,就引汾水淹晋阳。“城不浸者三版。城中悬釜而炊,易子而食”(《史记•赵世家》),危在旦夕。赵氏谋臣张孟谈冒着生命危险去见韩康子、魏桓子,向其陈述利害。终于使韩、魏倒戈,引晋水反灌智伯之师,并趁乱从侧翼袭击,赵襄子率晋阳之师从正面攻击。智军大溃。韩、赵、魏联军遂擒杀智伯,并尽分其邑。
至此,晋公室已是名存实亡,晋国大部分领土为韩、赵、魏三家所有。
“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三家的诸侯地位,晋国最后一位国君晋静公被废为庶人,史称“三家分晋”。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继之是韩、赵、魏三国的雄起。霸权政治结束,兼并的序幕得以开启。“三家分晋”作为春秋与战国时代的分界点,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是当时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标志。
首先,在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和强化集权专制统治,废除世卿世禄,选贤举能,奖励军功,实行俸禄制,由君主贵族联合执政变为中央集权制;
其次,在经济上,新的生产关系产生,土地私有得以确立,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和自耕农;
再次,军事上以富国强兵为改革动力,积极推行军事改革,发展军事力量;
第四,文化上,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运动的思想理论武器,促使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大发展为日后“大一统”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