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13|回复: 0

如何打造个人“基本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1 06: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丨王智远
" 基本盘 " 这个词出自于罗振宇 2020 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描绘的是那些改变不了,夺不走,丢不掉的东西。
在年会当中,罗振宇用来形容企业谋求长期的发展,稳健的运营,自身所应该具备的内在价值和意义,也就是我们经常理解的个人内驱力和内在实力。
著名商业顾问刘润老师说过,一个人的财富基本盘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自己个人的本事,第二个是,自己和其他人连接的本事,而后者是前者的方法器。
智远经过阅读并实践,个人认为一个人的成长也是有基本盘的,按照时间的维度划分,大致可以分为" 认识自己 "," 稳定自己 "," 发展自己 "三个方面。
慢慢的打造自己的基本盘,是当下时代变为富有的基础,也是个人的底层模型。
01、" 核心原点是什么 "
我们通过" 为什么赚不到钱 "这个话题,找到了品牌和个人成长的基本盘的核心原点。
我在咖啡厅写作,与朋友交流学习的过程中,L 先生提到了一个话题,就是 " 怎么赚钱 "?
提到赚钱,不得不说,是每个人都感兴趣的话题,我也经常思考,那些大牛是怎么赚钱的?
贩卖自己的时间,提供服务,录短视频,做做课程,就可以很轻松的赚个百万。
我们就此展开了讨论,有的说开公司,有的说做实体,开店,靠手艺,做 APP 等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
但是说到最后,我们发现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 开很容易 ",开起来后呢?
客流,营销,招聘,研发,又是一部分大投入,还要面对竞争,饱和,最后还是回到怎么赚钱?
延伸说到这里,我们最后落到了八个字上:" 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
本质前期的这一切投入都是属于 " 抛物线 " 形发展,从负风险角度,如果没有考虑核心竞争力,这个抛物线未来不可能呈现出 " 昂扬向上 " 的曲线的。
我们通过 " 核心竞力 " 以多个案例的形式进行分析,最后得知结论落到了两个关键词上,叫做" 原点 ",和 " 基本盘 "。
如果你投资一个事情的前提,没有想好这个原点要做成什么样,差异化在哪里,他的基本盘就做不好,未来他是长不大的,最终会面对 " 淘汰 " 的风险。
品牌案例:" 瑞幸咖啡 "
如果我问你,瑞幸咖啡靠什么去生存的,有人可能会从长线的角度说," 资本 "," 商业模式 "," 流量 ",等各方面,但是智远认为,它的原点是:" 一杯小蓝咖啡 "。
如果 " 这杯咖啡 " 没有做好,他的商业模式再好,补贴力度再大,资本再有钱愿意投资,都不会生存很长,用户可能喝了一杯,就不会喝下次了。
基于原点之上,它的基本盘是什么样?
通过资料查证认为:瑞幸咖啡有 3 种不同的店面:
A 类型店是像星巴克那样传统的咖啡厅,满足人休闲,聊天,交流,相对来说场景大。
B 类型店基本开在一些中高端的写字楼,面积小而美,只有几个凳子,主要是方便上班的人买咖啡,短时间休息。
C 类型店没有店铺,好比是前置仓,基于 APP,做 LBS,主要是做外卖配送,同城小哥取餐配送这种。
除了店铺以外,经过分析,这个品牌的原点是咖啡,而在咖啡基础之上,通过传统的直营模式,扩张大量的线下店,作为基础后,结合 LBS,APP 开始做外卖,这才是它的基本盘。
大量补贴,在基于用户量日活暴增的前提下,他通过咖啡的模型做电商的外卖模式,本质就和现在的社区团购底层模型很相似。
在 2019 年下半年,瑞幸咖啡又做起了其他的品类,比如蛋糕,沙拉等,好比电商的扩类目一样。
为什么社区团购跑道很困难,有几个方面:其一,供应链品牌毛利低,其二创始团队配置和资本属性。
这样看来,你会发现他的基本盘子原点按照智远说的三个方面,对照个人成长就是认识自己(做好小蓝杯咖啡),稳定自己(开好第一家店),发展自己(扩品类,括店面,做外卖)。
个人案例:" 罗振宇老师 "
我关注罗老师很长之久,在我印象中,初期罗辑思维并没有 APP,而罗振宇老师起初的服务只是一个 " 公众号 ",通过公众号每天输出大量的专业知识,60 秒内容去维护用户。
他的原点是," 内容 ",定位服务重点强调的是" 独立思考 ",面对群体,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自由的精神追求的人。
在经过大量用户关注后,2013 开始做付费会员服务,第一次招募,160 万,第二次招募 800 万,第三次招募,400 万。
后续以通过内容上线优酷视频做 UGC,收取会员费,粉丝打赏,以粉丝为基数,商业品牌合作,出书,到做 APP,做沙龙,跨年会议。
这样按照,我开始说的个人成长基本盘的模型是认识自己(做好内容)。
稳定自己(做会员制服务,出书)发展自己(PGC 广告分成计划,商业合作,植入,沙龙,推广 APP)等。
核心也可以理解之为" 价值原点 ",个人步入职场,工作的第一核心是 " 专业 ",专业不对口,被录取的几率就小。
而随着工作时间的不断拉长,稳定自己的武器就成了 " 技能 ",那么发展自己,则不同的人,不同的规划,面临的也是不一样的。
02、" 原点技能太多,你差的是闭环 "
原点可以按照商业顾问刘润老师讲的七个字就是:" 你的能力什么 "?能力和本事本质是有不同的差异的。
两者有什么区别:
能力更强调的是个人自身的某个技能,比如 " 技术,知识 "。
而本事更为强调的是完成某件事情所需的全部资源,包括自己的能力,和对其他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最后甚至于变现的闭环能力。
总的来说,不管自己做什么,只要你把这事办了,那就是本事了,当然,如果你办成主要凭借自己的某种技能,那就可以说你很有能力。
原点技能会的多了又怎么样?
如果你打开各大信息 APP,搜索 " 技能 " 两个字,就可以找到几十个高赞的回答,告诉你" 有哪些必备的知识技能 ",什么样的知识技能投入少,见效快,投资回报率高,最值得学习。
当然还有哪些技能,经过较短的时间学习,就可以给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你尽管可以去总结,最后总归不过是 " 阅读 "," 写作 "," 健身 " 等等。
但是这些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
大学里面甚至有的就已经学习了,当然工作后可能都忘记了,又学习了新的技能,比如,运营,营销,但是最后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呢?
区别就在于:
比如,你的思想变的深刻了,你懂得更多了,但可能自己从来都不愿意重视,或者从来都是懂了之后没有去 " 踏实 " 做过,这才是最致命的。
帮别人做商业咨询的朋友: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帮别人做个人商业咨询的,但是他个人品牌却一般。
那天我找他聊天,我说,我感觉你懂的特别多,但是为什么自己却没有 " 进行有效的宣传 ",做更多变现呢?
其实你跟别人说的这么多,如果自己汇总下,去传播出去,我相信你的业务量会很大,但是他最终都没有把 " 所懂的去落实下去 "。
一个人的思想跑的太快,行动力没有跟上,从个人成长上,本质是没有任何的作用的,有的时候,我们适当的放缓下思维的步伐,将行动跟上,是非常重要的。
从个人基本盘的三个阶段来说,认识自己,稳定自己,发展自己,后面两者的基础就在于 " 正确认知自己 "。
我有技能,我通过后天或者日常的学习,并且能将 " 这个技能 " 发挥到极致,这才是过人的地方,而技能是学了后别人夺不走,都不掉的东西。
错把技能当本事。
我们在咖啡厅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就是三个人分别不同的问对方,你的本事是什么?
H 先生说,我的本事是" 会用户运营,会做数据分析,会做产品 ",我还懂管理等,M 先生,我是学会财务管理的,会计,审计这些都是小意思。
老张说,我是做商品出身,商家管理,选品,这些都是我的本事。
但是我们最终发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会的 " 技能 ",乃至于 " 能力 ",但是不能叫做 " 核心本事 ",因为我们都会都错把技能,当成了自己的本事。
本事能变现,现在的普遍很多人是不能有效的变现的,工作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啊,这个人,真厉害,但是离职之后,成了 " 废柴了 ",一大堆技能,没有任何用,不能变现。
在 80 年代我自己有一个技能,比如炸油条,修车,我就可以开个店,租个地方 " 做生意了 ",这才叫核心本事,能赚钱。
打工也是本事,加入某个团队,一起做事,最后通过获得酬劳变现,但是这种通用的本事,就没有了竞争力,人人基本可以做到,差距就是收益高低的问题。
我们如果换一个维度思考,我有这个技能,我通过怎么形式的 " 推广 ",乃至于包装,让我在公司获得更多的收益。
所以有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技能,也能将技能练习的炉火纯青,但是就会遇到一旦离开平台,自己就什么都不会了,无处施展了,差的是什么呢?闭环思维。
面对这个问题,我想你应该思考下:
我工作这么多年,结合自己所学,我能拿出来的" 某个体系当中的某个模块吗 "并把它做成体系化的方法论吗?成了方法论之后,能做第一步做变现吗?
如果可以,你打造自己成长的基本盘的第一步已经完成了百分之 80,如果不行,智远认为,你可能还停留在 " 原点阶段 ",就是我只有技能,而没有本事。
结合工作梳理自己的原点技能,有四个方面:
1. 我会什么?
2. 我在什么行业?
3. 我能不能形成方法论?
4. 通过什么形式展现?
除了这 4 个方面,基本盘的原点也包含一些软能力。
比如有没有一套" 学习的方法论用于自我进化 "" 处理事情在大脑中有没有一套标准的 SOP"" 自己的思维方式 ",等等。
个人成长基本盘的第一步就是:
" 找出属于自己的原点 ",并将原点,技能和软实力,结合自己的的行业,加上自己后期所学的内容,形成体系的方法论,形成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03、" 好好打磨你的底层 " 产品 "
再次回到 " 开头所说,智远再来重复一篇基本盘的定义:" 那些改变不了,夺不走,丢不掉属于自己的东西 "。
你要知道一个基本盘好比是 CPU 的底层架构,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品牌的商业模型的雏形,当然如果你是做 " 技术出身的 ",那么对这个更容易理解了。
那么通过第二个方面,你可以理解,并梳理出来自己的 " 原点技能 " 了。
这个原点技能,就好比是 " 瑞幸咖啡 " 的小蓝杯,好比是逻辑思维的每天 60 秒的内容。
你把它当成做一个品牌,或者一个商品去对待,如果你想要把它做的更好,就要好好的打磨。
为什么打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看到很多网络上的课程,都是按照体系做的,这个体系,你就可以自己的基本盘的 " 原点 "。
那么课程通常在推出第一次的时候,是不完整的,甚至于有很多的 BUG。
但是在第一次学员反馈之后,课程老师就会优化它,比如 " 课程中又丰富了 PPT",下一次开课会增加 " 课后作业部分 "。
这些都是吸引用户付费重要的细节,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 把自己的原点,硬技能 软实力 ",打磨的更好,去某一个公司面试,才能更能抬起头和老板去谈工资。
很多刚工作 2-3 年的人在面试的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况就是,我到底要多少钱?一万,还是一万二?不自信。
本质除了个人素质外,其实就是对自己 " 原点 " 的不肯定。
如果你一旦对自己的 " 原点 " 打磨的够硬,能够将体系方法论给他讲的很透,并有效的落地,智远认为,要一万五也有可能。
打磨底层的几个方法:
1. 寻找方法论
你要知道,学任何东西,都是有 " 套路 " 的,这个方法论的掌握,决定着自己学习思考的快和慢。
我的老师说过,普通人学习,学习的是 " 知识 ",学习的是颗粒化的东西。
中层段位的人学习,学习的是 " 体系 ",就是做事的方法论," 领导为什么要让我按照这个标准做 "," 这个标准谁制定的 "。
高手在寻找 " 方法论 " 背后的通用点,比如 " 瑞幸咖啡的外卖送餐,增加品类 ",本质就和电商圈的社区团购业务模型相同,这么一看,你有没有觉得瑞幸像一个 " 咖啡届的每日优鲜 " 呢?
在往上,更资深的人,除了在制定体系的标准外,他们还在从标准当中去提炼出可以创新的赛道,寻找品牌,乃至于个人二次增长的可能性。
2. 刻意练习
假设你已经找到了自己 " 原点技能 ",或者是将一个行业里面某个学科的规律也掌握,比如 " 市场营销 ",那么接下来需要做的是,尽可能通过别人的标准体系,让他变成自己的方法论。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可能你会更清晰点,比如 " 瑞幸咖啡 " 的 CMO 杨飞,他把公关,营销,品牌,市场形成了体系,写成了一本书,叫做 " 流量池 "。
流量池这本书,你就可以理解成基本盘的某一个 " 原点 ",别人改变不了,拿不走,而且是经过自己大量的实操,总结出来的东西。
除了以书的维度以外,你也可以将自己的原点(软硬技能)应用在工作中。
比如我掌握了 " 用户运营的套路 ",我将这些应用在工作中,频繁的切换场景,行业,从教育行业,到电商行业,去测试它的可行度,本质也是打磨基本盘的底层架构。
3. 找到相通的地方
举一个例子,瑞幸咖啡在开 3000 家店之前,是摸透了实体开店的底层模型,并且总结了 " 星巴克 " 的店面模型,人群画像,然后做自己的店,这一个店,你也可以理解它为 " 原点 " 升级的一个部分。
然后才能频繁的复制,加上资本的支撑,快速的扩张。
那么对于个人成长的基本盘 " 原点 " 也是一样,学习一个东西,一个学科,它和另一个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比如,我原来从媒体记者出身,到主持人,到媒体 PR,到市场,到品牌营销,不知道你有没有观察到它底层的 CPU 架构是有链接的。
媒体记者主持人一家人,PR 主要做品牌关系,是不是要和媒体打交道,市场是不是需要曝光,而曝光的手段,是不是 PR 最多,品牌营销传播需不需要公关?
公关需不需要媒体,这就是你能找到底层相同的地方,并将它链接到一起真正的魅力之处。
结合自己的工作思考下:
我在找到自己的原点技能(软实力 硬实力),然后结合我原来毕业的专业,再加上近些年相处的人,做过的工作,我能不能将底层进行串联,然后去打通呢?
我在找到中间的连接点后,能不能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呢?然后这些做成一个完成的体系,进行刻意练习,形成一个 " 产品 ",而我个人大脑当中,有无数个这样的产品,我是不是底子会更稳。
就好比罗辑思维从单一的付费产品,到付费后多个产品提供服务,到后来的 UGC,书籍,线下沙龙,本质是 " 底层的一个大闭环 "。
打通每一个原点有很多方面,比如你也可以将经济学,物理学,市场营销学,分别作为一个原点,找到当中的关系,然后进行打通,那么自己的思维模型会更不一般。
04、" 发展自己,就像扩张品类 "
你要记住一个基本盘的核心,就是 " 那些改变不了,夺不走,丢不掉的东西加上传播,会给你带来无穷的价值,但是很多人会面临自己学习的东西 " 都是通用技能 "。
比如我今天学会了社群运营,明天可能就成了 "SOP",机器人就可以管理。
我今天学习了 " 用户营销 ",明天就可以通过技术做大数据的分析,只需要人工做活动即可。
最痛苦的其实就是多年后,这些通用技能成了标准化的东西,随便抓来一个小白都会,而且还比你便宜,怎么办?
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多方面思考如何 " 发展自己 ",把自己的基本盘做大,建立核心竞争力,我大致总结了一下,从市场上分析几位老师的案例,给你一些思考:
1. 著名商业顾问刘润老师:
如果你翻到刘润老师第一篇公众号的推文,其实你也推演不到 2021 年,是一名出色的商业顾问,当然当年他也不知道自己会是。
而你不也不可能知道他出版的几本书,比如智远读过的《五分钟商学院》的工具篇,管理篇,商业篇等,这些怎么演变出来的呢?
答案就是通过 " 写作 ",通过写作将自己的第一个原点曝光,就是所谓的 " 内容 ",工作总结的 " 方法论 ",给写出来,这样就会吸引到很多同频的人关注。
一个人你觉得他非常优秀,要么投资他,要么和他发生关系,本事是什么?智远理解的就是变现的能力。
刘润老师后来做了付费社群,自己的铁杆粉丝认为有价值,可以加入,这就是 " 基本盘 " 的另一个原点了。
第三个原点是什么?
刘润老师商业内容输出居多,其中有部分高管看了可能就会有所问题想咨询,他就开发了另一个原点,就是 " 付费咨询 ",帮助众多的头部公司,互联网公司做商业的分析。
第四个原点是什么?
网络上有很多他的书籍,出书是 " 边际成本逐渐减少 " 的一个投资,而后期价值是巨大的,只需要印刷,推广,就可以轻松让用户付费。
第五个原点是什么?
在其他 APP 上可以看到音频,甚至于课程,这些就服务于自己的用户,读者或者粉丝。
自己付出的时间成本很少,也属于固定资产,别人拿不走,改变不了,自己还丢不了,最后还能变现。
从现在整体来看,你会发现刘润老师的基本盘:
第一个雏形是内容,而延伸出来不同维度的服务,这些服务联合到一起,加上 " 链接 "" 曝光 ",就成了放大器,这些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2.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
如果你打开短视频平台,你就会发现各种各样的账号都在推广樊登老师的内容,甚至于他的课程。
表面你可能看到的只是内容,而背后的基本盘是什么样的呢?智远来和你分析。
2013 年,在一次活动中,樊登老师和他的四个合伙人相遇了,四个人决定借助互联网来推广优质读书,当时也是互联网兴起的时候。
这么一看你就清楚樊登读书会的 " 原点 " 是什么了?答案就是:" 读书 ",让全民读书,找到爱读书,志同道合的人。
2014 年,开始做线下自组织的读书活动,资料记载是在上海绿地,10 月份,经过 3 个月努力,开始以省的形式划分。
来自多个城市的代表出谋划策商讨成立分会自组织,这就成了他的第二个 " 原点 ",基于阅读的发展。
2015 年 2 月,开始做 APP,正是第三个原点。
APP 就好比一个大的基本盘,把所有的原点和用户放在上面,上线之后整合了音频,视频,主打听书,并且系统的进行会员管理,就把自己的用户从微信逐渐转移 APP,这个时候线下联动出现了。
2016 年是社群爆发的元年,这个时候 " 樊登 APP" 又创立了一个原点,叫做 " 付费社群 ",依靠自组织,演变到线上,并且通过个人 IP 的形式变现,充分发挥互联网传播,其次成本足够低。
同时那个时间段的牛人,商业大咖也纷纷入驻,除了彼此赋能,又强化了后端的 " 供应链 ",这样让前面市场分会更有力的发挥。
2017 年开始了异业合作,资源互换,线下大会。
2018 年优化了加盟政策,同时做双 11 活动,当时又借助短视频风口,推自己讲书的 IP,逐渐的爆发。
你会发现,他围绕一个 " 原点 " 在做事,就是阅读。
而基本盘的发展,也是基于每个时段的不同,延伸出来不同的本事(付费方式)。
总结就像开始分享的,你可以这样理解他们:
认识自己(做好原点),原点的提炼从价值,个人技能,专业开始,稳定自己(做好不同阶段的付费服务,形成闭环),发展自己(扩充品类,增加服务)。
当然,从个人角度,靠谱的品行,做事的能力,也是你基本盘当中软实力,价值原点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
整体回顾,基本盘就好像一个大的画布,我们大脑就是这个画布,技能加软实力都可以打磨成产品,而放大器就是" 链接的能力 "。
总结:
工作这么久,你找到自己的 " 价值原点 " 了吗?
你的才华很多,技能很多,那么你有自己商业闭环,职场竞争闭环吗?你可以打通自己的底层,将所学,所会的经验做成体系和方法论吗?
发展自己,扩张品类,就好比从社群运营到用户运营一样,你能切换自如吗?现在这个时代,平台加个人形式会越来越常见,你的个人品牌夯实吗?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 认清自己 "," 稳定自己 "," 发展自己 ",了解基本盘,把自己放进去,才能面对现实,直面挑战,才能躬身入局,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变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17 18: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