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33|回复: 0

观众缘大减、反响平平,“大女主剧”何以陷入困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6 19: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前几年,“大女主”曾一度成为我国电视剧的热门词语。所谓“大女主剧”,是指主要以一位女性角色的命运为故事核心,将女性成长和爱情历程作为叙事主线的连续剧作品。《甄嬛传》《陆贞传奇》《芈月传》《如懿传》……近10年来,每年都能找出至少一部有一定热度的“大女主剧”。

不过,仅仅数年时间,“大女主剧”的观众缘似乎大减。近两年推出的“大女主剧”反响平平,而今年播出的《上阳赋》,虽然有电影大咖参演,但开播后不仅口碑一般,而且备受争议。

“大女主”们的“没落”,与剧集质量问题不无关系。随着行业发展和自身演变,中国电视剧剧集已经明显呈现出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前几年,常有剧集大热,口碑却一塌糊涂,观众边看边骂、边骂边看的现象。近年来,热度与口碑倒挂的情况明显减少,爆款电视剧以质量口碑取胜成为“新常态”。 反观“大女主剧”,质量一直不太稳定,而且在电视剧整体质量提升后,新出现的“大女主剧”也并无明显进步,同质化严重,这也就难免为观众所厌倦。

近年电视剧市场黑马频出,或可说明比起题材热门冷门,观众首先想看的是一部好剧。“大女主剧”不少由网络小说改编,刚出现时题材有一定新颖度。“大女主剧”以古装剧居多,虽多有爱情主线,但一反以往电视剧中女性“唯恋爱论”的姿态,比起传统言情剧中的女主角确有一定的进步意味。这些“大女主”在恋爱之外也追求个体成长和人生价值,与新世纪以来我国女性的性别意识和价值追求形成了某种契合与呼应。然而这些剧集许诺了梦想,却在女性通往梦想的成长路径的刻画上较为乏力,女性往往还是需要通过男性的帮助才能成功,需要征服男性才能征服世界。 这套“玛丽苏”式的角色塑造逻辑,不仅不断重复、令人审美疲劳,也无法与当下女性观众的精神痛点进行真实对话。

这就涉及“大女主剧”的核心症结:“大女主剧”的女性塑造颇多徒有其表、名不副实,名为“大女主”,实则“小女人”。无论是《花千骨》中的虚构仙侠“大女主”花千骨,还是《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历史人物“大女主”周莹,女性角色的启蒙仍然由男性角色、男性秩序引导和完成。花千骨几乎以其师父为人生灯塔,而周莹也是通过养父、公公、丈夫等男性的引领完成自身的社会化。在具体的成长过程中,这些女性的拼搏也离不开一圈男性爱慕者的协助。男性的英雄救美使得这些倔强顽强的女性角色瞬间被打回“灰姑娘”的原形,女性塑造仍然没有从“拯救与被拯救”的对男性的依附关系中独立出来。

除此之外,这些“大女主剧”中还不乏对其他女性角色的污名化,《甄嬛传》中的安陵容、《如懿传》中的卫嬿婉等角色,和“大女主”的塑造成为镜像。这些配角因为没有“玛丽苏”的主角光环,没有得到那么多的帮助和救援,一个出身寒微的女性在命运面前最后只能选择变得扭曲狠毒甚至不择手段,变成主角的敌对和反衬,而这恰恰说明了这种“玛丽苏”逻辑的幼稚和可悲。

“大女主剧”式微,并不代表观众对女性形象和女性故事需求的减弱。《流金岁月》《三十而已》等“双女主”“多女主”剧,不仅继续讲述着女性故事,而且在刻画女性情谊方面有着新的尝试。“她综艺”在这几年也是大放异彩,围绕女性的生活、工作、婚姻、情感等多元话题进行挖掘。这些关于女性形象和女性故事的大众文化作品虽然也还有提升空间,但它们的高关注度和讨论度均折射出社会对女性题材的强烈需求。

电视剧是我国传播面最广的大众叙事载体,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既为女性的现实焦虑提供宣泄与疏导的途径,也为女性的人生追求提供想象和思考的空间。那些能真正体现性别平等、女性独立,直面女性现实处境和精神痛点的人物形象,或许不是剧中的“大角色”,但一定会成为观众心中真正的“大女主”。

来源:搜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08: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