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时期的猪圈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收藏这一件东汉时期的陶器——陶猪圈模型。
此陶猪圈模型高15.5厘米,湖南长沙出土。为墓葬陪葬品,这件猪圈模型由圆形围墙构成,围墙上有宽檐以保护墙壁,圈内卧猪。猪圈外高台上架筑厕所,下部与猪圈相通。
在汉代,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当时肉类食品的比重大为增加,种类也较为繁多。其中猪是人们最为嗜食的动物之一,在各地汉墓出土的有庖厨图之类的壁画、画像砖和画像石中,宰猪的场面极为常见。由于猪在饮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猪的饲养日益受到重视。此猪圈模型也是当时猪这种家畜饲养的生动反映。
汉代猪圈积肥是农家肥的重要来源。人们常常把稻草、谷壳之类撒进猪圈,利用猪的践踏,与猪粪尿和人粪尿混合积成优质圈肥。此猪圈模型就反映了这种积肥方法。同时,把厕所和猪圈合为一体,不仅有效利用了空间,两个污秽之地集中一处,也减少了污源。
为了养猪积肥,中国古代设计和建造了多种形式的猪圈。汉代的猪圈主要由独立式的猪圈、与厕所连接的“连茅圈”和与作坊连接的猪圈。这种“连茅圈”曾在长时期内遍及中国的广大农业地区,尤其盛行于华北地区,对古代农业生产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
东汉提倡孝道,盛行厚葬,人们尽量为死者安排在阴间生活所需的一切,大到房屋建筑,小到日常各种用具,只不过多用模型器代替。牲畜圈舍是模型器的一大项,陶猪圈是家庭饲养的象征但因各地养殖牲畜种类的差异,反映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厚葬礼俗,而陶猪圈、陶田、陶井、陶厕之类,一般在地主的墓里才会有陪葬。湖南地区多见猪圈,反映湖南地区自古以来养猪业兴旺。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