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02|回复: 0

小时新闻追忆 | 十二年前,谦逊的袁老对记者们躬身双手合十问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2 07: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钱江晚报资料图
袁隆平的名字我在孩提时就知晓了。
三十多年前的袁隆平还没到妇孺皆知的程度,但他已经是父亲的偶像了。
我出生在江汉平原腹地湖北省仙桃市,仙桃市以前叫沔阳县,也是小米总裁雷军的故乡。因为水草丰茂,土地肥沃,这里一直是著名的水稻商品粮基地。
父亲是学农业的,是有着高级农艺师职称的农学植保专家,小时候见得最多的是家门口的各种盆栽水稻。
那时候,父亲常教育我:“隔壁(湖南)有个袁隆平,是研究杂交水稻的,种子站卖的籼优63就是他研发出来的,现在产量高了,解决老百姓饿肚子的问题。你以后要向他学习。”
仙桃农科所的水稻研究一直在圈内很有名气,也有知名的研究水稻的专家,大约是在八十年代后期,仙桃市农科所有一位知名专家50多岁肝癌去世。父亲为此唏嘘不已:“这些专家和袁隆平一样都是国家的栋梁,我希望他们能健康长寿。”
袁隆平的名字从此深深地刻在我的心灵深处,此后袁隆平成了妇孺皆知的国民偶像了,渐渐长大的我总幻想着有一天能见到袁隆平。
我终归是没有接过父亲的衣钵做一名农人,而成了钱江晚报的一名记者。  
从此,我接触了很多巨商政要以及一线明星,但内心最想采访的依旧是袁隆平。
机会说来就来。
2009年,我受钱江晚报指派驻地宁波。当年5月,我接到余姚市委宣传部通知,邀请我参加首届余姚河姆渡文化节,并提及袁隆平和余秋雨要参加。
心跳一下加快,多年的心愿即将实现,我想都没想就接受了邀请,当场承诺“保证提前一天到场”。
2009年5月26日上午,袁隆平和余秋雨准时出现在100多名国内外记者面前。
浅色西服、一脸笑容,袁老朝所有的记者躬身双手合十:“大家好!”
袁老的谦逊让现场掌声雷动,我更是拍红了巴掌。
当时已成文坛大咖的余秋雨对袁老极其恭敬,声称自己是袁老的粉丝,并将袁老和历史上的著名农业水利专家并列。
此后袁老接受了记者集体采访,一口浓浓的江汉平原的乡音极其亲切,一句句听起来凡尔赛但实际上很谦虚的语言让老记们掌声笑声一片。
我拿起采访本,在台下速记着袁老的金句,内心澎湃着,手在颤抖着……
半个小时的集体采访结束,我没有继续跟上去要签名或者追着采访。
彼时的袁老已年近八旬,我更希望他能安静地休息会。我深知,他的身体健康才是国民之福,也是一个粉丝对他的最大尊敬。
当天下午,我就写出这篇现场新闻,这篇报道也一直被我保留在书柜。我以为,这是一个粉丝对偶像的最大敬意。
袁老千古!
【新闻+】
《袁隆平余姚论“稻”,河姆渡应是稻谷源头》(原文刊发于2009年5月27日《钱江晚报》)
原文刊发于2009年5月27日的钱江晚报
一身浅色西装,一脸和善的笑容,一声亲切的“大家好”。昨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亮相余姚,立即引来国内外100多名记者如潮的掌声。
袁老是应邀参加余姚首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的。河姆渡遗址里曾发掘出了原始的稻谷,袁老欣然而来,他说:“我很高兴能探讨一下老祖宗的种稻经验。”
余秋雨觉得“炎帝该为袁老颁奖”
文学家余秋雨是余姚走出去的名人,在此次文化节里,余秋雨也应邀列席。
余秋雨把自己归为袁老粉丝的范畴,他的开场白显得特别谦卑:“我是为袁老开锣引道的,今天的主角是袁老。”
余秋雨把袁隆平放在历史人物的高度,“炎帝被认为是古文明的象征,农耕文明的始祖,他应该有资格给历史上最有作为农业专家颁奖。”
“第一个接受炎帝颁奖的应该是黄帝,黄帝发明了农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第二个则是李冰,他建设了都江堰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造福一方百姓;第三个应该被颁奖的是明朝的徐光启,他写出的农学巨著《农政全书》,他的农政思想和农业技术堪称精华;第四个就是袁老了,他的杂交稻和超级稻解决了咱们中国13亿人吃饭的问题,他接受炎帝的奖当之无愧,也比历史上三个农业伟人毫不逊色。”
余秋雨话音刚落,台下掌声一片。袁隆平起身作揖,依旧谦和地说:“过奖过奖!”
“我的超级稻保你吃撑还打包”
袁老一直关注着三农问题,面对众多记者,袁老说:“中国人要吃饱肚子,首先是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破,其次是要改变惠农方式,不是以亩为单位发补贴,而是以产量为单位发给粮农补贴,以提高农民积极性,最后是要加强农业科技的投入,这是我每次开记者会都要说的问题,所以这次我依旧要说。”
“高产不能优质,优质不能高产,超级稻味道不好。”这是社会对超级稻的唯一质疑声。对此袁老并没有刻意回避:“高产和优质是有冲突,但不是绝对对立的。”
袁老坦言自己种的超级稻“味道不错”。满脸笑容的他随即向大家讲起了两个风趣的小故事——
1994年,境外的几个记者赶到湖南采访袁老,袁老请记者们吃从超级稻试验田里产出的米饭,结果记者连呼好吃,两个女记者甚至吃得连喊“肚子胀”。
1995年,香港的一个富豪来到湖南,袁老请富豪吃饭,海鲜红酒吃了个饱,最后上了从试验田里产出的大米饭,富豪一尝大呼好吃,最后还让服务员打包带走,袁老戏称这是“打饭包”。
“现在13亿中国人的肚子基本能填饱,随着人们对食品的品质要求不断升高,我们在注重产量的同时也在关注品质。我想干到2020年,只要我活着,我就想继续完善提高我的超级稻。”袁老说。
河姆渡应该是稻谷的源头
稻谷的源头在哪里?各地都有说辞,而袁老则大胆推测:“7000年河姆渡是最早的稻谷应该是最有说服力的。”
袁老是稻谷届的泰斗,近年来,世界各地都有人找到袁老,请袁老判断稻谷到底是出自哪里。出于谨慎,袁老几乎都这样回答:“以历史考证为准则,科学不能信口开河。”
“湖南有些地方说1万年前就有稻谷存在,江西等地也说当地的稻谷有8000多年的历史。我不能全盘否定他们,但是从历史发掘考证的角度来看,7000年河姆渡应该是最先有稻谷的,应该是稻谷的源头,我很敬重这些聪明的祖先。”袁老说。
“目前国内已经有专家对出土的稻谷进行培育,希望这些祖先种过的稻谷能在今天发芽,希望祖国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袁隆平用这样的祝福结束了他的答记者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 2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