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了。”得知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消息,董明觉得震惊,“年前,我们去看他,他的身体还是很硬朗的啊。”他这样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董明已经退休了,之前他是武义县种子公司的经理。因为种子,他每年都会去拜访袁隆平,近四十年来一次都没有断过。 但是,遗憾的是,今天袁老走了。回忆起交往的点滴,董明很是失落。 他记得,最近的一次见面是在去年的秋天,武义县主要领导带队照例去拜访“武义荣誉市民”袁隆平。董明还是其中的一员,虽然他退休了,但是这么多年来,他和袁老已经很熟悉了。 “以前见面一般是安排在袁老的办公室,但是去年因为疫情,很严格,我们就安排去了他家里拜访。”董明说,那天上午9点左右,袁老已经在家等他们。 董明说,袁老的家和他的人一样,简朴。这幢二层楼的房子就在一大片的试验田边上,可以看出,袁老几乎朝夕和水稻相伴。 “他的人也特别简朴,前几年有一次和我合影,身上穿的就是几十块钱的衣服,这些他都不大讲究,特别简单。”董明告诉记者,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家里,袁隆平给他的最深印象是平易近人。 谈起杂交水稻,袁老就特别有精神,那天就聊了一个多小时,还给一个老朋友题了词。袁老还这样夸赞武义:“武义是个好地方,整个金华都不错,锦绣江南啊。” “我们县领导还邀请他再来武义看看。” “武义与袁隆平院士的杂交稻情缘已有四十来年了。”董明说,武义作为产粮大县,自1983年开始,历任县领导和农业部门负责人每年都会到湖南拜访袁隆平。 在袁隆平的指导和帮助下,武义县推广杂交水稻的水平始终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地位。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该县累计推广杂交早稻种植面积为89773.33公顷,共增产粮食8.07万吨。 上世纪70年代末,武义县推广的杂交晚稻品种是汕优6号,生长期比较长。汕优6号种多年之后,抗性退化了,稻热病出现了。1980年10月,武义县就派人去湖南,看到湖南推广的是威优64,于是向袁隆平提出,威优64父本能不能支援一点。袁隆平就叫助手去看,可惜已没有种子了。后来,袁隆平把保存的最后半斤种子样本拿出来给了他们。袁隆平当时说,你们大老远从浙江到湖南来,不能空手回去哩。 就这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武义县农民缔结延续了40年的情缘。 1983年,那时的董明还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到种子公司上班。那年,他跟着领导们到了湖南,第一次见到了袁隆平,从此,每年没有中断过。 “那时,交通不便,从武义到湖南,坐车坐了四天,有时候也坐火车到怀化,再转汽车,需要三十来个小时。我们一住少则三十天,多的要住个把月。” “袁老人很好,很热情,种子不够,他就帮我们想办法,有时候会写纸条,有时候打电话,解决了我们全县的种子难题。”董明说,“他还经常请我们吃饭,那时没有什么招待,就是在食堂吃,也经常叫我们去他家吃饭,就是农校里的一个平房。” “袁老对武义的感情很深”,董明说,这么多年来,袁隆平先后3次来到武义,悉心指导杂交稻种植、推广工作。2019年5月,袁隆平还与武义县签订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共建协议。 在武义种粮大户方晓辉心里,袁隆平是一种特别的存在。
那是2013年12月20日,方晓辉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那一年,他作为县里的种粮大户,和武义县的工作人员一起到长沙看望袁老。他想带回一些新品种新知识,这趟旅程不虚此行——当时83岁的袁老,给了他一大堆资料,还详细介绍了新品种。 袁老和方晓辉的想象不太一样——这样有名的人,“看起来就像个农民的样子,他很热情,当时他的身体也很好,讲话中气很足。”袁老告诉他,自己还经常打气排球,一行人震惊又敬佩。 方晓辉还有一个心愿,当面谢谢袁老,袁老一听,欣慰地笑了,还鼓励他,要多学习技术。 2019年10月23日,位于武义县王宅镇陶宅村的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超级稻示范基地机声隆隆,130亩第三代“湘两优900”超级稻开镰。方晓辉的“晓辉家庭农场”,是袁隆平超级稻品种试种点。那几年,他承包了1500多亩农田种粮;那一年,他的超级稻亩产高达800多公斤,喜获丰收。 如今,武义人民早已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羊有跪乳之德,鸦有反哺之义,“他走的太突然了,武义人都很怀念他,永远感恩袁老。”董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