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72|回复: 0

补过LV也补过豪车,粉丝全国各地都有,杭州这对“织补母子”留守武林商圈23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3 22: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周六(5月22日),“小时小店”店主梅香莲分享了一件趣事,开羊绒定制店的她,接到一个修补敞篷宾利软顶的活,小时新闻第一时间联系到了梅姐并听她讲述她的织补故事(此前报道详情戳这里
谈到织补这门手艺,不少读者和网友纷纷想起了,守在杭州武林路、延安路一带的一对“织补母子”——王素珍和董怀利。
“王阿姨的小摊还支在武林路和体育场路口吗?”“小董现在还在做织补吗?”网友们纷纷打听起了杭城织补圈这对“初代网红”的近况。
昨天(5月23日),小时新闻记者拜访了依然守在武林路上的王素珍。
1】瓢泼大雨下,她仍守在这个守了23年的路口
“武林路446号,话机世界的门口,我就在这里。”
小时新闻记者找到王素珍大姐时已是中午12点多,她正坐在武林路与体育场路交叉口东南角的商铺门口,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午餐。
这一刻,雨特别大。
“王大姐,今天天气这么不好,会有生意吗?”小时新闻记者问。
王素珍说,一上午还没开张过,虽然下着大雨,但还是要守在这里的。“万一有客户来找我缝补衣物,我不在,他们不就要白跑一趟了嘛。”
5月至10月,算是织补的淡季,每天特意来找王素珍修补衣物的客户寥寥无几。即便如此,王素珍从没想过,淡季了要给自己放几天假。
“生意和客户的满意度就是这么一天天积累起来的,客户需要你的时候,找不到你,这生意肯定是做不长久的。”王素珍说,“守”便是她的生意经里,最基础的准则。
王素珍今年53岁,这是她来杭州做织补生意的第23个年头。
一辆装着工具箱的电瓶车,一只装着饭菜和水壶的环保袋,就是王素珍工作的全部家当。
每天早上,她都要骑40多分钟的电瓶车,从将近20公里外的丁桥来到市中心。“23年了,都在这个路口,老客户就记得这个位置,换个地方他们可能就找不到了。”王素珍说,从没考虑过换个地方。
相比王素珍雷打不动的守在武林路上,她的儿子董怀利就要更加灵活一些,出差去做织补,在家赶工的次数要多一些。“他只要没有什么事,也会守在延安路一带的。”
总而言之,母子俩总有办法,让客户找到自己。
2】补过豪车敞篷,但更多的是几十元的衣服修补
谈起梅大姐补宾利敞篷车的事,王素珍说,其实织补这一行,高手挺多的,但能坚持做下去的人不多。
看了小时新闻中梅大姐的故事,王素珍竖起了个大拇指,颇有些高手惺惺相惜的味道。
“我刚做这行的时候,竞争对手还挺多的,但很多织补高手,渐渐地都转行了。”
1998年,王素珍从安徽阜阳老家来到杭州谋生活。有着一手家传的织补手艺的她,在杭州市中心的武林路边支起了这个织补小摊。“那时候路口这座农发大厦,还是一片矮房子嘞。”她说。
靠着她精湛的织补手艺,很快她就成了武林路上的织补名人。
“1999年,我就开始修补大牌服饰了,从国内名牌雅戈尔的西装,到国际大牌路易威登、迪奥的高级服装都有的。”她说,为了修复一件大牌服饰,有时要熬上两三个通宵。
“有的人会认为织补衣物,不就是给衣物打个补丁嘛,有什么难的。”王素珍说,其实真正了解过这一行的人,才会懂得,其实要尽可能修复一件服饰、箱包真的需要花点功夫。“大牌的服饰上万,甚至十几万,有时破了一个洞,穿出去就丢面子了,我们的织补要达到的水平是,尽可能让人看不出缝补的痕迹。”
2011年,王素珍的儿子,90后小伙董怀利也加入了织补行业。“这一行很苦的,不管严冬酷暑都要出摊,还可能被人看不起,我心疼他,不想他再干这一行。”王素珍一度极力反对儿子跟着她干织补,但董怀利很坚定地说,只要手艺让客户满意,一定能赚到钱,一定能被人尊重的。
看着董怀利的决心,王素珍也只能同意。之后,在杭州延安路一带的商圈门口,就多了一个年轻的织补手艺人身影。
事实证明,董怀利的的选择是对的。靠着耐心踏实、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母子二人的织补手艺名声大灶。“手艺好、服务周到、值得信赖”这是客户们给这对母子最多的评价。
这几年,找他们修补敞篷汽车车顶、床垫、高端服饰等客户络绎不绝。“不管是几十块的生意,还是上万块的生意,我们都会认真对待的。”王素珍说,干这行这么多年了,最在意的就是客户们的满意度了。
3】开始做线上生意,一家人在杭州买房了
昨天董怀利没有出摊,王素珍说,他正在家里赶着修补的订单。
“现在是淡季,专程来找我们的订单不多,但一些在外地的订单还是不少的。”王素珍说,这两年随着媒体的报道和老客户介绍,母子俩也接了不少外地生意。
一般情况下,都是董怀利在处理着这些外地的线上订单。“通过微信对接好修补事宜,然后客户把要修补的服饰或者物件寄过来,我们织补好再寄回去。”王素珍说,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接个七八单生意。“北京、四川、广东的客户都有,基本上遍布全国各地了。”说到着,王素珍有点高兴,她说还是年轻人会做生意。
订单多的时候,王素珍的丈夫和董怀利的妻子也会帮忙,一家四口在90多平的房子里彻夜赶工。“冬天的时候,太冷,床头按个灯,就坐在被窝里补。”
王素珍说,因为频繁的媒体报道,让不少人以为他们生意做得很大,赚得很多。
“总有人说,我们给敞篷车补洞,一个洞好几千。事情是有的,但其实给车修补是最累人的,也是难度最大的,而且这样的生意,一年也就个位数的量。”王素珍说,大量的订单还是以修补衣物、包包等小物件。“几十块、上百块的修补订单,有时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
记者采访王素珍。
在王素珍的眼里,如今的美好生活就是靠这一针一线积累起来的。
2016年,王素珍一家在杭州丁桥附近买了一套93平的房子,可以说终于在杭州安了家。“花了100多万,问亲戚借了不少钱才凑够的首付。”现在一家人,每个月要还五六千的贷款。此外,董怀利的一儿一女也陆续到了上学的年龄,一家人的开销还是挺大的。
“再怎么说,现在的生活也比20年前幸福,只要一家人再努努力,我们相信更加幸福的生活就在眼前。”王素珍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17 18: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