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美国疾控中心(CDC)发布新冠肺炎长期疾病患者临时治疗指南。指南指出,许多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可在社区医疗机构接受长期管理,预防及改善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器官功能的长期影响。
CDC指出,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在急性感染期后可能出现症状持续或复发,或者其他新的症状,这些症状往往需要持续数周、数月,包括一般并发症、病毒感染住院后急性后遗症等等。一些无症状感染或轻度感染者当中,也有出现持续症状和晚期后遗症的报告。
长期疾病在女性当中更多见,儿童或青少年发病率与成年人相近,但频率和严重程度未知,患有某些慢性病共病的患者出现长期疾病风险更高。由于数据缺乏,还不能估计新冠肺炎长期疾病的发病率,目前统计约为5%—80%。
指南建议,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应在出院后1—2周内进行随访,包括药物调节、临床过程的回顾总结以及全面体检。患者可接受社区医疗保健人员管理,或者转诊至多学科新冠肺炎康复中心。通过电话或网络的方式进行远程管理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可以帮助精力有限,或者对面诊有顾虑的患者。尽管面诊诊断更准确,但有些情况下患者只能选择远程就诊。
新冠肺炎长期疾病常见症状
常见新冠肺炎长期疾病症状有以上几种,医生可以针对性辨别症状,特别需关注患者肾功能受损、肌病和多发性神经病、残余心脏或肺部疾病以及精神后遗症等症状,ICU住院患者应加强评估。
一般来说,医生可采取保守型的治疗方法,症状可能逐渐改善。对于无症状或轻中度疾病患者,他们可能在急性感染后出现新的、持续性或恶化的症状。这些患者可通过最初感染后的3—4周内随访获益。但如果出现了紧急或潜在威胁生命的状态,如肺栓塞、心肌梗死、心包积液、中风、肾衰竭时,应尽快治疗。
社区医疗保健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状态进行额外随访。约9%—15%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在出院后两个月再次入院,近30%的患者出院后六个月再次入院,原因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肺炎、心力衰竭、血栓形成以及精神疾病等等,这证明了初次出院后几个月进行密切随访的必要性。
指南指出,对于大多数长期疾病患者,他们的疾病管理目标是优化器官功能和生活质量。医疗保健人员应与专家讨论,根据患者表现症状、精神状态、个人社会状况以及治疗目标制定全面管理计划。目前,已经有的管理方案包括呼吸练习,物理和职业治疗,语言治疗,神经康复等等。对于某些运动后不适的患者需采取保守的身体康复计划。患者日记记录有助于改善健康症状,包括体力和认知能力、饮食、月经以及药物使用状况等,有助于医疗保健人员对患者症状和生活体验做更深入的了解。
康复后患者仍应当遵循CDC防疫建议,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避开人群聚集的室内场所,勤洗手等。康复后患者应当按时接种新冠疫苗,有报道称存在长期疾病困扰的患者通过疫苗接种可得到症状改善。另外,他们还应当按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等。
指南补充,随着我们对疾病认知的不断增加,新冠肺炎长期疾病管理内容将不断发生变化。疾控中心将持续与国家、州、地方和社区合作,收集更多的新冠肺炎长期疾病知识并不断更新。
约翰·霍普金斯健康安全中心的高级学者Amesh A. Adalja评论,本次指南对长期疾病的正式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步骤指导,为患者的疾病长期护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纽约布法罗大学的传染病教授Thomas Russo表示,这项指南强调了新冠肺炎长期患者存在多种多样的症状,任何器官都可能受到病毒影响。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哪些症状与新冠肺炎无关,因为病情不一定跟随新冠肺炎发生,患者不光要防新冠肺炎,也要管理好其他的慢性疾病。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