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57|回复: 0

2 天后“怂了”?拜登撤回否决 1.2 万亿美元基建协议的威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8 06: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维护美国两党就基础设施建设法案达成的 " 脆弱 " 协议,美国总统拜登 " 怂了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6 月 26 日报道,时隔 2 天后,拜登撤回了关于否决 1.2 万亿美元基建法案的威胁,并表态称将继续推动基建法案谈判。
拜登在其声明中称,民主、共和两党已经就基建法案达成一致,他也将积极推动这一计划落地,不会再把支持单独投资教育、带薪休假等领域的 " 人力基础设施 " 计划作为签署基建计划的前提条件,
" 我的言论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好像我对自己刚刚同意过的计划发出了否决的威胁,这显然并不是我的本意。" 拜登说," 需要明确的是,两党协议并不会建立在共和党人赞同家庭计划的基础上。同样,他们也不应该反对我为通过家庭计划和其他提案所做的努力。"
拜登还特意强调,他会明确承诺支持基建法案,这将是一条 " 底线 "。白宫方面称,拜登预计将在当地时间 29 日将前往威斯康星州,开启一次全国行程以推广这项基建法案。



NBC 报道截图
6 月 24 日,拜登在宣布两党达成 1.2 万亿美元基建协议后,又向共和党人发出 " 威胁 ",声称只有在国会通过民主党一项聚集育儿补贴、家庭护理等内容的 " 人力基础设施 " 法案的情况下,他才会签署基建法案。
这一表态立即遭到一些共和党人的激烈批评,使得协议面临风险。报道称,如南卡罗来纳州共和党籍参议员林赛 • 格雷厄姆 25 日就发推称:" 搞敲诈勒索,协议就没戏!";还有一些共和党人则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认为这是拜登转变立场的表现。
NBC 分析称,拜登撤回威胁言论,显然是为了维护两党之间这项脆弱的基建协议。民主党当前实施的是一种 " 双轨策略 ",即同时推动两党协议和民主党自己的优先议程,这将向自由派政客表明,民主党人会继续致力于使更广泛的提案落地。
报道称,在这种策略下,一些两党达成的协议对于白宫而言至关重要,白宫可以借此向中间派民主党人和其他政客传达 " 拜登政府正在与共和党人开展合作 " 的信息。



6 月 24 日,拜登宣布两党就基建法案达成协议 图自:澎湃影像
一些共和党人已经对拜登转变态度表示了肯定。共和党首席谈判代表、俄亥俄州参议员罗伯 • 波特曼(Rob Portman)表示," 很高兴看到总统澄清他的言论,因为那与我们一直以来知晓的说法不一致。"
同样参与两党谈判的犹他州共和党籍参议员米特 • 罗姆尼也表示,他对拜登签署基建法案 " 很有信心 "。
不过在承诺推动基建法案的同时,拜登也并未放弃他的 " 人力基础设施 " 法案。白宫高级顾问塞德里克 • 里士满(Cedric Richmond)27 日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节目采访时称,拜登会继续 " 努力争取 " 更大规模的方案。
" 在两党能达成一致的地方,我们应该达保持一致,为美国民众实现进步。在我们意见不同的地方,我们可以激烈斗争。这是我们对家庭计划的期望,但我们更希望这一计划也能通过。" 里士满说。
相较于拜登最初的 4 万亿美元基建计划,两党最终达成一致的 1.2 万亿美元基建法案可以说是大幅 " 缩水 "。《今日美国报》称,为了争取共和党人的支持,最终达成的协议只包括对公路、桥梁、铁路、互联网等领域的支出。
这使得拜登面临来自进步派人士的巨大的压力,他们要求拜登在 " 人力基础设施 " 计划上做出更多努力,包括扩大家庭护理、增加育儿补贴、普及学前教育等多项措施。
NBC 指出,该法案目前还只有民主党人支持,想要在参议院获通过就必须争取到至少 10 名共和党籍参议员的支持。但《今日美国报》认为,拜登政府或许会考虑利用一个名叫 " 和解 "(reconciliation)的预算程序,直接以简单多数原则在参议院通过法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23 04: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