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88|回复: 0

“我想邀请全世界,来吧,在印度生产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6 03: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莫迪 2014 年当选总理后,振兴印度制造业是他最先做出的承诺之一。21 世纪初以来,印度就曾陷入 " 去工业化 " 的陷阱,但如今印度决策者已醒悟过来:只有大规模发展制造业才能创造足够工作岗位,满足印度每月数以百万计新增求职者的就业需求。
莫迪在当选总理后的首个主旨演讲中向全球发出邀约:" 我想邀请全世界,‘来吧,在印度生产吧’,‘来吧,在印度制造吧’。销售面向全球,生产扎根印度。"



印度总理莫迪举伞出席季风会议。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后," 印度制造 " 迅速从口号转变为一个成熟的政府计划,还配上了时髦的标志——一只由啮合齿轮组成的阔步向前的狮子。为吸引跨国公司,莫迪政府官员们开始大谈 " 增加外国直接投资 "" 改善商业环境 "。莫迪政府还紧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数排名进行 " 微操 ",在其第一任期的 5 年内(2014-19),就将印度排名推高提升 79 位之多。
尽管莫迪政府憋足劲头,但 2019 年印度制造业的 GDP 占比反而降至 20 年来最低点。这是因为近年来大肆涌入的印度外国投资大部分投入了零售、软件和电信等服务行业。" 印度制造 " 已然失败,而莫迪政府却仍嘴硬,还在高呼 " 自力更生 "。



图片来源:百度文库
如今,距离印度放弃计划经济并开放私营经济已整整 30 年,但莫迪政府却又重新开始发放工业补贴和生产许可证,同时竖起关税壁垒。尽管莫迪上台后就撤销了印度建国初期设立的计划经济委员会,但他手下的官僚们现在又重新开始 " 产业微操 ",不断把财政资金引入自己偏爱的行业。
现在,莫迪政府以 " 生产挂钩激励 "(PLI)的名义推进产业补贴。在该计划中,企业向政府申请为期 5 年的额外资金,作为赴印投资设厂的回报。
这一激励计划原本旨在支持印国内手机制造业。然而,在各大财阀、行业集团和地方势力大肆游说后,莫迪政府开始盲目将这一计划扩张到电池、食品加工、纺织品、特种钢铁等名目繁多的行业领域。从某种角度看,钱似乎不成问题——尽管莫迪政府疫情期间推迟保障性的收入支持计划,但仍为这些产业补贴了 2 万亿卢比(约 270 亿美元)。
比僵化死板的计划经济更糟糕的是,没有任何计划的盲目产业政策。如果仔细研究激励计划就不难发现,入选产业根本找不出一贯选择标准和内在逻辑,毕竟每个入选产业似乎都各有道理。
如果这个计划要促进就业增长,那么为什么不专注于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果这个计划旨在摆脱对华经济依赖,那么补贴为什么不作为联合美、日、澳合围中国政策的一部分,瞄准中国主导供应链的行业?如果这个计划希望投资高科技行业,那么政府为什么不解释为何官僚资本会比私人资本更有效率?



印度制造业。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事实上,印度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沾染的种种弊病正在卷土重来,同时还被巧妙的掩盖。官僚和产业政策受益集团之间过分亲密吗?印度的高级公务员们最近呼吁建立一种 " 制度机制 ",希望为公司提供进一步 " 指导 "。没完没了地更改目标?刚开始接受补贴的公司又开始要求政府放宽生产配额。
印度花了几十年才把僵化落后、内向封闭、缺乏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淘汰出局。但莫迪政府现在反过来又开始把资金投向新一批内向型且缺乏竞争力的企业,让它们守着国内市场进行生产。与此同时,财阀集团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暧昧联系也在种种经济活动中根深蒂固,难以解开。
支持莫迪政府的人指出," 投资友好型 " 改革并没有得到回应,鲜少企业呼应 " 印度制造 "。他们还喜欢诘问," 难道中国没有从补贴本国制造业中获利吗?" 其实这种争论不得其要,无关宏旨。莫迪推动制造业的措施只操纵了世界银行指标排名,而没有真正触及投资者关心的结构性改革,尤其是法律体系改革。
尽管印度有大量劳动力,但始终匮乏技术工人。最糟糕的是,卢比被严重高估。现在看起来,莫迪政府的官僚们已经决定用纳税人的钱掩盖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而不是致力于解决它们。
" 挑选赢家 " 的赛马策略或许对中国有效,但印度数十年来的尝试已表明,这在印度缺乏成功的土壤。战略性产业的财政资金投资——电力存储、先进制药——或许确有必要,但莫迪政府把资金以 " 撒胡椒面 " 的形式均分向所有产业,并希冀这些产业能自力更生时,向世界传递的信息莫过于 " 黔驴技穷、穷途末路 "。
如同 " 印度制造 ",印度产业政策在胡乱尝试中将大概率走向失败。而在这一过程中,印度投入的数十亿美元将打水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03: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