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遇春是明朝开国名将,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仅次于开国第一大将徐达。他骁勇善战,所向无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为明朝的开创立下赫赫战功,可以说,也是一位“功高震主”的猛将。
众所周知,朱元璋平定天下后,为了给接班人扫除障碍,开始大规模诛杀功臣,几乎到了无差别屠戮功臣的地步。被朱元璋诛杀的功臣,既有蓝玉那样战功赫赫的武将;也有胡惟庸那样权倾一时的文臣;甚至连李善长那样黄土盖了半截身子,既无谋反能力也无谋反动机的老臣,也被朱元璋诛杀。
二十年的血雨腥风,把明朝开国功臣吞噬殆尽。有幸逃过一劫的,除了朱元璋的发小,低调到尘埃里的信国公汤和,便是少数耿炳文那样能力相对平庸的功臣。
不过,在被朱元璋诛杀的功臣名单中,却没有常遇春的名字。这是因为,常遇春早在明朝开国的第二年便因病去世,年仅40岁。那时,朱元璋才刚刚立国,并没有统一天下,残元势力仍雄踞北方,朱元璋还需要利用功臣们替他平定天下,自然不可能屠戮功臣。
常遇春去世时,朱元璋非常伤心,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并封子常茂为郑国公,岁禄二千石。朱元璋对常遇春的器重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如果常遇春没有英年早逝,活到了明朝平定天下后,遇上了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他的下场也会和蓝玉等功臣一样,被朱元璋诛杀吗?
很多人认为,如果常遇春没有英年早逝,他的下场也会和大多数功臣一样,被朱元璋诛杀。原因很简单,常遇春功高震主,朱元璋岂能容得下他?
但我认为,事情并没有如此简单。汤和难道不是所谓的功高震主?徐达难道不是所谓的功高震主?但他们都得以善终(徐达被朱元璋赐烧鹅毒死之说,纯属无稽之谈,不记载于《明史》)。原因无非是他们虽然功高,但朱元璋相信他们的忠诚,加之两人与朱元璋关系特殊。
所以,功高震主不是问题,问题是,有没有真正震到朱元璋。而是否能够震到朱元璋,与功臣的性格和处境均有关系。比如蓝玉,他是在朱元璋晚年被诛杀。朱元璋为何不利用胡惟庸案将他处死?原因未必不是,蓝玉与太子朱标关系友好,而胡惟庸案爆发时,朱标仍然健在。
每个功臣的性格和处境,都有所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那么,凭常遇春的性格和处境,他会不会引起朱元璋的猜忌?
从性格上论,常遇春是不可能功高震主的。
首先,常遇春不是反复无常之人,他性格忠厚笃实,对朱元璋忠心耿耿。
其次,常遇春为人低调,至少在朱元璋面前,他从不居功自傲。朱元璋对常遇春“颁赏赐劳”,特意表彰他“勤劳于外,南平诸郡,兵不失律,民无所扰”,然而,常遇春却说,这是“
皇上成算,所至辄克,非臣所能
”。
但从处境上论,常遇春是非常尴尬的,难保不会被朱元璋猜忌。
常遇春的处境本来很有优势。常遇春的长女嫁给了朱标做太子妃。这足见朱元璋对常遇春的亲近。要知道,大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朱元璋的发小徐达,他的女儿也不过嫁给燕王朱棣。朱标是朱元璋最属意的接班人,如果朱标没有英年早逝,常遇春的长女就会成为皇后。
女儿嫁给燕王朱棣的徐达得以善终,难道女儿将成为皇后的常遇春,却会被朱元璋猜忌吗?
常遇春仅比朱元璋小两岁,从年龄上说,他没有造反的动机。当然,李善长比朱元璋年龄更大,按说更没有造反的动机,但还是被朱元璋处死。但常遇春与李善长不同,他除了自己不可能造反,也没有辅佐他人造反的动机,因为他的女儿将成为皇后。
但这种极具优势的处境,随着长女常氏的早逝,骤然下降。当然,常氏虽然去世,但常遇春和朱标还有翁婿之情。可命运弄人,洪武晚年,朱标也英年早逝。常遇春的这种处境优势荡然无存。
而且,朱标去世后,朱元璋虽然立其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但朱允炆并不是常遇春女儿常氏的儿子,所以他与常遇春并没有祖孙之情。
朱元璋诛杀功臣,是担心接班人镇不住功臣悍将,给接班人扫除障碍。如果功臣与接班人有非同一般的交情,自然不会成为朱元璋眼中的障碍;而一旦失去这层关系,便有可能成为障碍。
但常遇春真正的尴尬还不在于此。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案爆发,朱元璋迅速将蓝玉处死,并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如果常遇春活到此时,他必将面临巨大的尴尬,因为常遇春是蓝玉的姐夫。
当然,朱元璋也会面临艰难的抉择。一方面,常遇春是他最信任、器重的将领;另一方面,他又是蓝玉的姐夫,现在自己杀了蓝玉,该如何处置常遇春呢?
这对双方都是一种巨大的信任挑战。即使朱元璋仍然相信常遇春忠心耿耿,但常遇春是否还会相信朱元璋对自己信任如常呢?朱元璋穷究蓝玉案,连与蓝玉八竿子打不着的大臣都被牵连,难道不会收拾蓝玉的姐夫常遇春?常遇春会不会因此有不安之心?会不会又因不安而做出过激之举?
朱元璋又能否想到这点?我想,洞悉人性的朱元璋,肯定能够想到蓝玉死后,常遇春兔死狐悲。那么,如果常遇春活到那时,他的下场,很可能也是个悲剧。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