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37|回复: 0

朱元璋称帝前既已称吴王,却为何最终定国号为大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6 03: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元璋在渡江攻占应天(今南京)之后,正式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为了稳固自身的势力,而缓解元廷与其他义军势力对自己的敌视,朱元璋在建国方略上采纳了谋臣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韬光养晦方针。故而,朱元璋早期并没有像张士诚、陈友谅那样称王称帝,在政治上仍依附韩林儿的龙凤政权,而被封为吴国公。在战胜其争夺天下最大的劲敌--陈友谅,确立自己一统天下的绝对优势之后,朱元璋才接受百官的劝进而改称为吴王,民间称朱元璋建立的吴政权为西吴,张士诚在苏州建立的吴政权为东吴。

1.png


那么,朱元璋既然在称帝前,使用过吴国公、吴王的称号。却为何在称帝之后,没有顺理成章地沿用“吴”为国号,而是定国号为“大明”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利用明教(摩尼教)、白莲教的宗教影响力,以“大明”压制“小明”,从而昭示自己才是天下真命所在。

至南宋以后,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明教与白莲教相联结,元末红巾军这一系的义军势力基本上都为白莲教信徒。韩山通、刘福通等红巾军首领即以“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等谶言鼓动百姓,在民间的影响力甚深。史载:......(韩)山童倡言:“天下乱,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河南江淮之人翕然信之”。

而龙凤政权的韩林儿就自号为“小明王”,朱元璋弃“吴”而定国号为“大明”(明朝的正式国号为“大明”双字国号,不同于以往的单字国号朝代),就可以用“大明”压制韩林儿的“小明”。从而向白莲教信徒们寓示,自己才是“弥勒佛下生、明王出世”的真命所在,韩林儿不过是伪主而已。

其次,从政治上与韩林儿的龙凤政权切割,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弭“弑君”的恶名。

韩林儿实际上不过是朱元璋的曾经政治依附对象,两人算不上是真正的君臣隶属。朱元璋阴令廖永忠沉杀韩林儿,在实质意义上与陈友谅弑杀徐寿辉并不一样。徐寿辉是陈友谅的真正君上,而韩林儿不过是朱元璋名义上的君上。

2.png


朱元璋使用的吴国公、吴王等爵位名号,在政治名义上都是韩林儿所封,为韩林儿臣属。朱元璋不沿用“吴”为国号,也是为了与韩林儿的龙凤政权作切割。表明自己并不是韩林儿的臣属,而与龙凤政权也并没有直接的传承关系。如此,即便韩林儿之死,自己摆脱不了嫌疑。但由于我不承认你的合法性,你也就算不上是我的君上,即便我杀你,也算不上是弑君。

第三,“吴”有典型的江南地域特性,不太适宜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国号。

我国历史上许多朝代与割据政权的国号,多取自先秦时期的北方诸侯国名,尤其是比较强大的北方诸侯国名更是受到青睐。比如,周、秦、魏、晋、唐(唐实际上为晋的别号,晋国就由唐国改号而来)、赵、燕、齐等等。

而南方的楚、吴、越等,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很是煊赫,但在受欢迎程度上明显不如北方诸侯国名。其根本就在于传统意义上华夏就位于北方的黄河流域,南方的楚、吴、越等不过是南蛮政权而已。故而,北方诸侯国名,可寓示着华夏文明正朔。而南方诸侯国名总给人一种偏安一隅的感觉,作为雄踞一方的南方政权,“吴”还比较适合。而作为大一统王朝的国号,“吴”并不太适宜。因此,朱元璋也就没有继续沿用“吴”为国号。

来源:搜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18 0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