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拍摄的加蓬利伯维尔综合学校。中建八局一公司供图
11月25日拍摄的加蓬利伯维尔综合学校。中建八局一公司供图
从柬埔寨到孟加拉国,从吉尔吉斯斯坦到葡萄牙,从刚果(金)到加蓬;从大桥通车到展览中心启用,从公路竣工到光伏电站通电,从营地宿舍完工到综合学校落成……近期,一批由中企承建的海外工程项目相继落地。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国企业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履约,推动多个“一带一路”项目如期甚至提前完工,在助力相关国家经济发展、推动改善民生、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文交流等方面贡献了中国力量。
“家门口的大桥开通了”
“以前过河,得花钱坐轮渡,单趟要1个小时以上。现在家门口的大桥开通了,骑上摩托车几分钟就能过河,还不收费。”提起这座由中企承建的大桥,住在柬埔寨斯登特朗县的韦舒乐难掩激动。
11月23日,柬埔寨斯登特朗-格罗奇马湄公河大桥项目通车典礼在位于柬中部的斯登特朗县举行。该项目由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连接湄公河西岸的磅湛省斯登特朗县和湄公河东岸的特本克蒙省格罗奇马县,大桥设计施工合同额5699.8万美元,为中国政府优惠贷款项目。
由北向南,湄公河在柬埔寨境内蜿蜒500多公里,为当地发展带来了丰富资源,但也阻碍了两岸的交通。韦舒乐表示,以前在码头等轮渡,没有固定的时间表,在岸边等1个多小时是常有的事。“赶上节假日,车流和人流混在一起,等的时间更长。”
从民间到政府,大桥的通车备受关注。当天,柬埔寨首相洪森专程从首都乘坐直升机到现场出席典礼。洪森表示,多年来,中国提供优惠贷款并为柬修桥铺路,发展电力。这座桥梁是柬埔寨和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成果之一,中国是柬埔寨道路和桥梁发展的主要贡献者。
上海建工集团柬埔寨项目负责人辛国顺表示,大桥在柬埔寨6号国家公路和7号国家公路之间新增一条跨越湄公河、贯穿中东部地区的便捷通道,进一步完善柬埔寨国家公路网,增强磅湛、特本克蒙、磅通等周边省份的相互联系,有助于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类似的改变,正在越来越多新完工的项目上得到体现。
今年10月下旬,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国父孟中友谊展览中心正式启用。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通过视频连线出席仪式并致辞。致辞中,哈西娜充分肯定国父孟中友谊展览中心将在扩大孟出口规模和出口品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鼓励大家利用该展览中心举办更多展会,为孟扩大出口创造机会。
据悉,该项目为中国政府援建项目,是中孟共建的“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项目建筑用地总面积为8万平方米,包含约800个展位的展览馆主体、公共和技术配套设施。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的建成可以缓解当地举办大型国际会展会议缺乏场地的压力,推动孟加拉国出口和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此外,在建设过程中,项目累计为当地提供了2000多个工作岗位,开展技术培训超过1000人次,培养了一批建筑技术人才,如今已成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后备力量。
对此,属地员工沙欣·阿洛姆深有感触:“中国建筑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工作岗位,而且教会了我们很多技能,一些原本只会干苦力活的普通工人,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和培训学到了技能,转变成了技术工人。”
“为项目量身打造环保方案”
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是中国企业不懈的追求。
11月20日,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卡洛特地区,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卡洛特水电站顺利完成导流洞下闸,正式启动水库蓄水。该项目总投资约17.4亿美元,总装机72万千瓦,投产发电后年均发电量约32亿千瓦时,可满足当地500万人用电需求。
谈起卡洛特水电站,负责该项目的三峡集团高级工程师严新德直言,绿色施工贯穿项目建设整个过程。“在设计之初,我们就雇佣了一家国际公司进行了高标准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项目设计不仅符合中国和巴基斯坦的标准,也符合国际金融公司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的要求。”
电站建设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水库旁边,建设者们花几个月时间挖了一个蓄水池,并注满河水。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下闸蓄水后,蓄水池可以往下游河道补水。这能保证下游的生态供水和当地村民的用水,不会使河道断流。
严新德表示,项目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50万吨,在推动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助力全球“碳中和”。
这样的“绿色”故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断涌现。严格遵守国际通行规则和当地环保法律法规,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致力于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国企业不断提高环保标准,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近,中老铁路建设频传新消息:全线送电成功、国内段动态检测工作全面完成、老挝段客运站房全部亮相、老挝段客运服务信息系统调试完成……作为中国 “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重要项目,中老铁路北起云南省昆明市,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在这条全长1000多公里的铁路上,“绿色”故事随处可见。
“我们为项目量身打造环保方案,例如为保护野生亚洲象,把部分路段路改桥,专门留下大象通道。”中国电建水电十四局玉磨铁路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赵思创介绍,他们负责施工的线路经过区域有约40头野象,施工路基还为野象设置了7个涵洞。
为美化景观,在中国电建水电十局负责施工的五标段,施工过程中水电十局在混凝土拌和站以及各隧道专门修建了污水沉淀池和清水池,确保施工产生的污水须处理达标后才排放。中铁五局结合老挝实际情况,选取当地的迎春花、小叶龙船花等在所负责标段对路基两侧和隧道口边坡进行绿化施工……“我们遵循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原则,努力让中老铁路成为美丽的生态廊道。”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副总经理张新锦说。
“能为当地民众做点实事很高兴”
不仅有“高大上”的国际大项目,也有不少“小而美”的项目,接地气、聚人心,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惠及更多人。
这两天,在加蓬首都利伯维尔,一所“建在赤道上的学校”——加蓬利伯维尔综合学校的竣工引来不少当地人围观。
“我家附近的孩子们听说我在这个项目上班,都追着我问什么时候能到新学校去上学。他们特地跑来看新学校,希望能早点到足球场上玩耍,去新教室里上课。”今年38岁的阿兰是加蓬利伯维尔综合学校项目上的属地员工,谈起参与这个项目建设,他直说“很自豪!”
加蓬地处非洲西海岸,根据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加蓬15岁以上人口中仍有超10万名文盲。作为加蓬利伯维尔综合学校项目承建单位之一,中建八局一公司负责对综合学校项目的2个标段进行独立施工,项目经理贾生勇介绍,加蓬利伯维尔综合学校共分5个校区,包括学前教育、小学和中学,可以为超过5000人学习提供场所。“能为当地民众做点实事很高兴!作为民生工程,这所学校将能给当地更多孩子带去教育的希望。”
“以前我的孩子得到离家1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为了赶公交车每天都要早起,学校条件也不是很好。现在自己家门口建起这么大一所学校,教室、实验室、足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孩子可以从幼儿园一直读到高中。”新学校落成,有着4个孩子的阿兰也有了新计划:把已经上学的3个孩子转到这里上学,等最小的孩子到了学龄也会来这里上学。
一批项目完工的同时,也有不少项目在抓紧建设中。
雅万高铁全线土建工程完成量超过90%,已进入从建设向运维准备的转换阶段;塞尔维亚污水处理项目正式开工,包括塞尔维亚境内77个地区65个城市污水排放管网及污水处理体系的改造及新建工作;匈塞铁路项目匈牙利段和塞尔维亚诺维萨德—苏博蒂察边境段先后举行奠基仪式和开工仪式……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以视频致辞方式出席匈塞铁路塞尔维亚诺维萨德—苏博蒂察边境段开工仪式。宁吉喆在致辞中表示,中塞匈三方通过匈塞铁路这一重大项目合作,进一步巩固了三国兄弟般友谊,推动中塞、中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中方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将为包括塞尔维亚、匈牙利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截至2021年11月,中国已与14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达到10.4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300亿美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4万列,合计货值超过2000亿美元,打通73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2个国家的160多个城市;有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
8年来,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一大批关系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项目,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越是面临这样的形势,越要积极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行稳致远。
迄今,中国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16亿剂疫苗,今年全年将对外提供超过20亿剂。中国正同16个国家开展疫苗联合生产,同30个国家一道发起“一带一路”疫苗合作伙伴关系倡议。中国正与各方携手努力,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为构筑全球疫苗防线作出积极贡献。另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还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事实证明,面对疫情冲击与世界经济复苏压力,“一带一路”呈现出强大韧性与澎湃活力,为各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增进民生福祉注入强大动能。“一带一路”倡议虽源于中国,但机遇和成果属于世界。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8年来,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依托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和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实现了合作方的互利共赢。这一创新性的合作模式有效推动了合作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促进了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广大发展中国家与中国要素禀赋高度互补,国内市场空间广阔,和中国开展经贸合作的空间大。但长期以来,受制于港口、码头、能源等基础设施瓶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各类优质特色产品难以进入全球市场,优质资本、技术等先进生产要素也难以通过直接投资等形式和这些国家的资源、劳动力等要素相结合,形成高质量的产品。“一带一路”倡议实施8年来,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有效降低要素和商品跨境自由流动的成本,实现了中国和广大合作方的互通有无,互利共赢。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口是典型案例之一。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比雷埃夫斯港目前已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集装箱港口之一,集装箱吞吐量从2010年的88万标准箱增加到2020年的544万标准箱,进入欧洲前五大港口之列,有力促进了中国和希腊、巴尔干半岛各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经贸合作。
通过推进规则标准“软联通”,提升了中国和共建国家之间的合作层次。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国内规则体系各不相同,在检验检疫标准、关税水平等“边境上”规则上也存在明显差别。构建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网络,不但需要大量的货物、服务和要素的跨境流动,还需要形成紧密合作的产业分工体系,因此既要在“边境上”规则领域降低壁垒,更要求在产业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等“边境内”规则方面加强互认。“一带一路”倡议实施8年来,中国和合作方在这两方面的合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在中国和东盟等经济体的积极推动下,覆盖全球约30%人口和1/3GDP的世界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RCEP即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生效。届时,不但中国和东盟等经济体之间的关税等贸易壁垒将进一步减轻,而且各成员将实施相同的原产地规则,在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也将遵守一致的理念,对于企业构建跨境生产网络、开展数字经济合作的积极作用十分明显。
通过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保证了合作收益为共建国家广大人民群众所分享。“一带一路”倡议非常重视通过发展援助等方式,有效改善合作方民生,促进当地就业。一方面,中国积极实施了相当一批的饮用水、教育、医疗、电信等直接为民生服务的项目,得到合作方民众的高度评价。如2017年8月以来,中国实施了援非“万村通”项目,至今已为加纳、卢旺达、赞比亚等20多个非洲国家的近万个村庄接入数字电视信号,使其告别了没有卫星电视的历史。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实施了一批对于东道国改善民生意义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柬埔寨金港高速项目、喀喇昆仑高速公路升级改造项目等。这些项目自身商业回报率不高,但能够有效改善当地的对外基础设施联通状况,对当地改善民生意义十分重大。
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将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当前,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诸多新挑战。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迫切要求创新经贸合作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促进自身发展。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要求发挥好国际循环对国内循环升级的促进作用,加强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衔接。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将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持续提升合作质量,稳步提升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畅通国际循环,积极提升共建国家民生获得感,支持各参与方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中国和合作方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