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54|回复: 0

德国人在多伦多 历史里的日耳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9 07: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anyou 于 2022-1-19 08:10 编辑

德国人在多伦多 历史里的日耳曼加拿大都市网

2018年3月23日 17:31








多伦多是国际著名的多元文化城市,居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族裔200多种,911应急电话提供的语言服务达150多种。然而,在这块最初由英国人殖民的土地上,只有德裔是与之共同奠基了多伦多城市的基础。在此后的两百多年里,德裔居民在城市繁荣的进程中,更是时时显身手,处处留身影。


城市的街巷屋舍,是这个城市的记忆载体。从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城市的历史,和留下鳞爪的人们。


当人们走在York约克城─现代多伦多的发源地─那不时髦、也没有亮晶晶建筑的街巷时,总会想到200多年前,在这块原本是田野的空阔土地上画下城市建设第一笔的人:上加拿大首任总督Simcoe。其实,在他的身后,还有一位这个城市的co-founder共同奠基人William Moll Berczy。现在,在多伦多市政厅二楼大堂还陈列着一幅镌刻着这两个奠基人头像的铜质浮雕,以表达市民们的崇高敬意。Berczy,正是200多年前来到多伦多的德裔移民。


■Heintzman House


约克镇的奠基人


Berczy于1744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著名外交官家庭,年轻时在欧洲受到过精良的美术教育,是个有名的画家,可惜艺术生涯因1760年代前往波兰从事外交事务而暂时打断。然而,他是要活得精彩和刺激的那种人,最终还是去伦敦作了肖像画家。不安分的Berczy,不久又改变了生活的航向,于1792年来到纽约州寻梦,还不是一个人。这年,他带领64个德国家庭,182人,从汉堡来到美国纽约州西部。由于土地分配问题,最后转战多伦多。


在多伦多地标之一的熨斗大厦楼旁,有一个公园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Berczy Park。公园里有一尊雕像,不高,约一米许,坐落在大树下。雕塑刻画的是Berczy一家四口,于1794年到达多伦多时的形象。Berczy和太太细长的身体弯曲合围,犹如一个遮挡风雨的家,内侧的怀里,夫妇俩各自搂着一个年幼的儿子。


这群德国人来的真是时候。Simcoe恰巧在不久前颁令在空阔的农田上建设York镇。Simcoe是上加拿大首任总督,在职时间不长,却以一个战略政治家的眼光,出了许多前瞻性的计划。最重要的当属迁都York。同时,为了保障未来首都,他又在周边规划了许多村镇,各司工农等基地职责。为此,他在York北部的毗邻区域划分了许多定居点,免费分配给新移民。在政府测绘定居土地时,Berczy和他的伙伴们在York城东Don河的滩地扎帐篷露营。在等待的闲暇,他们积极参加约克镇的建镇工程。


“William Berczy, cofounder of Toronto, along with his German Pioneers, cleared part of the townsite of York (Toronto), erected houses and a magazine, built 15 miles of Yonge street(Eglinton to Elgin Mills some without shoes) in addition to 30 miles of roads in Markham township and also cleared 24 miles of the Rouge river waterway for navigation.”


Berczy不仅是技艺高超的画家,而且是建筑师,工程师和企业家,因此深受Simcoe的器重。直到1798年,他基本居住在约克及定居点,主持了约克镇最初的规划和许多建筑工程的设计营造,大部分是商业大楼。


最老的德国村庄


■Sir Adam Beck青铜巨像

Berczy他们得到的定居地有200英亩,有条河在中间缓缓向南流过,最终汇入East Don河,具体位置就是如今北约克Steels和Leslie交叉处北部。在1794年秋,Berczy就让人在此搭建了一座大房子和一间Sawmill屋以安居。12月初冬,作为约克镇北部的开拓者,这些德国人到定居点正式入住,形成了安大略最早的德国村庄。就当时而言,64个家庭182口人的社区已属规模宏大。也许是男人居多,村子被称为”Mannheim”,意思是 “the home of man”。


Berczy是一位杰出的领导者,所以组织这大规模拓荒性质的移民队伍时,对人员的构成就精心考虑。最终的移民团队,可谓多才多艺,能在陌生艰苦的环境里相互依存和帮助。他们有酿酒师、烘焙师,磨坊主、铁匠、木工、鞋匠、锁匠、车匠、陶工、石匠、织布女、硝皮匠、教师和牧师等,同时又都可以兼作农夫,足以运作一个成熟社区。于是他们建房开店设厂,发扬“坚韧,合作,尊敬”的精神,开创幸福生活


1820年,这里已有25栋商业房屋,包括磨坊、铸造厂、酿酒屋、铁匠铺、铜匠店、鞣革厂、锯木厂、商店等  。这儿既生产上等的面粉,又制造结实木板,成为了上加拿大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万锦第一个工业中心。甚至于西北皮毛贸易公司也在其东北不远处的Nin河(Rouge)旁,建了中等规模的皮毛仓库。


然而,到了1828年,由于河水水力不足,这些德国移民又纷纷朝东迁移到资源环境更好的土地上。这里也就渐渐荒芜。大约在40年前,由于居民们的呼吁,这早期德国移民的生活遗址被建成了German Mills Settlers公园。公园里蜿蜒的小河也命名为German Mills Creek。如今,30多英亩的公园里,翠树林立,绿草如茵,野花飘香,高低的山岗上,200年前的屋舍廊桥均荡然无存,只有羊肠步道在蜿蜒起伏,不知是否是先民踩出的。不过,公园东北角的河东岸高坡上,一块彩色的场景复原图可以让游客追忆往昔。上面清晰地写着那64个家庭名字。


随着Berczy的脚步,一直不断有德国移民落户多伦多。他们都像Berczy一样,深深地影响了这个城市,有形无形地渗透到了城市的每个角落。比如:在大学街上,有称为“安大略最伟大公务员”的Sir Adam Beck青铜巨像;至于大家生活中天天要打交道的Enbridge,Berczy的小儿子就是其前身Consumers Gas公司的第一任董事长,早先的办公楼依旧在Toronto St矗立着,还是多伦多第一任Post Master;在High Park附近,有著名钢琴品牌Heintzman创始人的住宅,其儿子的度假豪宅则在康山。


Stong农庄和黑溪民俗村


在多伦多,如今访客最多的德裔居民住宅,应该是Stong农舍。倒不是Stong多有名,而是这有近二百年历史的农庄屋舍正是多伦多旅游热点之一“Black Creek Pioneer Village黑溪开拓者村”的核心。


来自宾州的德裔移民 Daniel Stong 先生和他太太 Elizabeth 是最早在这块土地生活的欧洲人,时为 1816 年。这块地,起先是属于太太的双亲的,是皇家于1796 年免费分配的。可悲的是,岳父母在分到地不久,就先后离世;更可悲的是,没多久,有继承优先权的未婚小舅子,也因病随双亲而去。这样,无意中喜事降临了:这块地,顺其自然地转到 Stong 太太名下。


但是,做拓荒者是非常辛苦的。100 亩原始林地,密密覆盖着白松,橡树和榆树。这就是这对年轻夫妇面对着农庄生活开始:一切从头而来。为了建设一个可居住,可生产的农场,他们先砍树,清理地面,建造简易住所,继而开垦农地。慢慢地,粮仓、猪圈、薰肉房都有了;家庭也壮大,从两口之家暴涨为 10 口大家庭:生了 6 个儿子和 2 个女儿。住宅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华。子孙们一直在此生活了一百多年,直到1958 年。此时, Stong 的后代也决定象其它的农户一样,随城市化的大潮离开祖辈耕种的土地,去喧嚣的都市生活,于是把祖传农场的全部卖给多伦多自然保护局。后者随即将之与附近的Dalziel Museum合并为黑溪开拓者村于1960年重新开放。保护区当局拥有的这座博物馆,是加拿大第一个农业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农夫后代在涌向城市前捐赠的旧农舍和旧农具等,最老的是1809年建造的加拿大现存最老的宾夕法尼亚式原木粮仓。


如今,黑溪畔这些收集来的一,二百年老的各式木屋,重现了19 世纪南安省乡村生活场景。这些旧屋,有农舍、粮仓、水力磨坊、杂货店、铁匠铺、箍桶店、锡铁店、马具铺、客栈、教堂、校舍、酿酒坊、饭馆、村公所,Mennonite 议事堂,等等,五脏俱全,犹如一个真正运转的小村。行走村前村后,屋内屋外,溪边树下,还能不时遇见穿着朴素古装的村姑和汉子,犹如时光倒流,在进行一场有关先民早期生活的复古体验。 男耕女作年代时的生活,就装进了这栋栋老房屋里,犹如一幅瘦身版的多伦多清明上图。


Stong 家族的房舍,是黑溪开拓者村的核心建筑,还在原处。坐着得熘熘的马车,来到这里。渣土路扬起尘埃,依旧闻得见陈旧年份的木头味道。屋前屋后的小花园,满是乡村气息,满是原始味道的花草。走进室内:拔毛夫人的双手拿着也许Stong夫人用过的工具在创造幸福生活;那炉膛的火很旺,似乎在准备宴客;猪圈的小猪在欢跳,依旧享受着淳朴的乡村生活;乘兴拿起把玩的Stong家捐赠的木制老家什,感觉它们和自己儿时用过的是那么相象。不过,孩子们最喜欢那微型农场,是在Stong 家牲畜圈原址。这里实实在在地养着活生生的牛羊鸡兔等。走走聊聊每次走到这里,都会感嘆:多伦多尽管没有小意大利或唐人街之类的德裔聚集的旅游社区,却有一个依旧活生生的德裔百年农庄,岂不更美?


(走走聊聊原创,刊载于星岛加拿大都市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1 02: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