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叶菖蒲挂起来 ,粽子一到位端午的气氛就出来了。其实,这些沿袭千百年的端午传统蕴藏了不少养生玄机。今天,我们来聊聊端午里的中草药。
端午节,端,是“开端”的意思;午,在十二地支中属火。端午,意味着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开始了。在这时节里,高温湿热,天气烦闷,蚊虫滋生。也正因为如此,端午节逐渐演变成一个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1、艾叶
艾叶,我们习惯称为艾草,端午前后,家家户户喜欢在门前悬挂艾草。具有温经止血、散寒之痛的功效。外用可祛湿止痒。端午前后的艾草,阳气最纯,药气最浓。
Ø食:艾叶煮鸡蛋
做法:煮鸡蛋时放入艾草
功效:活血调经。可用于宫冷不孕,月经不调、痛经等人群。
Ø 浴
鲜艾叶可涂擦,或煎汤熏洗,对皮炎、湿疹等疾病有一定功效。艾叶煎水洗头,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安眠的功效。艾叶煎水沐足,起温经散寒通络功效。
Ø 药枕
用细软干艾草做成艾枕,可祛风散寒,止寒湿型头痛。
Ø 端午灸
中医素来有“端午灸”的传统,为的是将端午时节逐渐生发的阳气利用艾草通达于体内,温通气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从而实现远胜平时的治疗功效,实现冬病夏治,如艾绒灸。
2、菖蒲
端午人们清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菖蒲的气味比艾叶要缓和一些,更适合室内悬挂。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杀虫灭菌的药物。
据《本草纲目》记载,菖蒲,形叶片直立挺拔,如一把长剑,古人称菖蒲“叶如剑刀”,寓意其可“斩千邪”,邪虫毒物自是不敢轻易进屋,古人心中也将其认为是吉瑞的象征。
3、雄黄
雄黄,其药性辛而苦、温,有大毒;归肝、胃、大肠经。主要是外用于杀虫、解毒,治疗痈肿疔疮。 雄黄的成分是硫化砷,一经加热就会变成三氧化二砷,说三氧化二砷您可能不知道,但是它还有个名字叫做砒霜。
4、中药香囊
佩戴香囊,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端午时节,蚊虫滋生,中药香囊具有驱除蚊虫、避邪除秽、调摄养生的功用。
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青蒿、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丁香、辛夷、麝香、冰片、苏合香等。
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起到防病的目的。
由于香囊中的药物有通窍的作用,孕妇、支气管哮喘及过敏体质要禁用。另外要保持香囊的干燥,注意防水、防潮。
5、粽叶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粽叶具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包粽子的叶子,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使暑热之邪从小便出;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属于 “天然绿色食品”
6、粽子
粽子里面的糯米味甘性平,补中益气、健脾止泻、止汗。但是它有一个缺点,对于消化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如果脾胃虚弱的老人和孩子最好少食,特别是小宝宝尽量不吃。刚刚病好的人消化能力虚弱,也建议不吃。痰湿火热盛、有积滞的人也建议少吃或不吃。
粽子中的红豆薏米:健脾、利水消肿、养心;粽子中的红枣花生:健脾润肺安神。另外,如果我们吃肉粽,里面有虾仁、鸭蛋等荤食,可以泡杯山楂麦芽陈皮茶,可以消食、去湿、理气。
温馨提醒:粽子虽美味,但不宜多食。每日1-2个即可。对于有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及一些疾病的恢复期的病人,更应少食或不食,吃的时候应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