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不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神,和他说话似听非听,做事拖拉、冲动,常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可能不是单纯的好动,而是得了多动症。
临床上,对于患有多动症的学龄期(<6岁)儿童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药三分毒”,家长们大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期吃药。经常有家长咨询:吃了吃药,我们能做些什么?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闫俊娟指出,家长需要培训学习。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多动症儿童的抗毒很关键。由于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经常导致父母出现更多心理压力,所以父母更容易反馈给孩子负面评价和应对,比如指责和惩罚,想以此改善孩子的行为。但多动症儿童的很多行为并非自己所能控制,或许能短暂看到“收拾完就好了”的情况,但很容易“好景不长”。不良的教养方式更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甚至加重病情,因此,父母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干预技能。
以下是一些针对多动症儿童常用的行为干预方法,包括正性强化(出现好的行为及时奖励)、暂时隔离法(站在某个地方或者坐在椅子上,直至规定的时间,一般1岁1分钟,例如3岁孩子可以隔离3分钟)、反应代价法(出现不当行为或问题行为时撤回奖励或特权),以及代币行为矫正法(一种结合正性强化和反应代价的方法)。
父母能懂得行为治疗的原则(即识别行为的前因和改变行为后果)并始终如一地使用该方法,则行为干预最为有效。具体来说,父母可通过以下行为治疗和环境改变来塑造多动症儿童的行为:
●坚持遵守每日计划表;
●将分散注意力的事物保持在最少;
●为儿童提供特定且合理的地方放置作业、玩具和衣服;
●设定可达成的小目标,例如:与父母、老师、兄弟姐妹或同伴的关系改善(如在休息时间一起玩耍未打架),学习表现进步(如完成功课),更加遵守规则(如不与老师顶嘴);
●奖励正性行为(如用“代币制”);
●识别出无意的负性行为强化;
●使用图表和清单帮助儿童保持“专注于任务”;
●限制选项;
●寻找儿童可以成功完成的活动(如爱好、体育运动);
●采用平静的训导方式(如暂时隔离、转移注意力、让儿童离开所处环境)。
除了教养方式,和谐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良好品德的言传身教也同样重要。
此外,我们还列出了一些其他辅助治疗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基于脑电(EEG)的生物反馈治疗:不良反应小,有一定的长期疗效;
体育活动:感觉统合训练对于伴有运动技能差的多动症的孩子来说有获益,但目前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最有效的运动类型、持续时间、强度和频率;
膳食剔除疗法:目前多国的临床指南不推荐膳食剔除疗法来治疗多动症;
必需脂肪酸:对于补充必需脂肪酸,目前研究结果相互矛盾,缺乏明确的获益证据,当然补充脂肪酸不会产生危害。不建议家长使用一些替代治疗方法(比如补充大量维生素),不仅没有明确的效果,还可能存在严重不良反应。
总之,对于学龄前多动症儿童,行为干预优于药物治疗,推荐行为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方式。对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以药物治疗为主,行为干预辅助药物治疗。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