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第一波“阳康”们回归工作生活,关于“复阳”和“再感染”的话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康复后再次感染新冠的几率大吗?”、“二次感染和第一次感染相比,会不会更严重?”等,都是网友们担心的问题。近日,不少媒体报道了康复后复阳或再次感染的案例,讲述他们与新冠病毒两次交手的历程。
女子转阴5天后“复阳”:高烧40℃,“比第一次疼10倍”
据红星新闻报道,12月9日,四川广元的张女士和不少市民一样出现发烧症状,随后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当时发烧最高38℃,然后身上肌肉酸痛,休息了4天左右就恢复了。”张女士回忆说,第5天开始没有症状了,第7天抗原就转阴了,连续做了三四次抗原,都是阴性了。
然而,仅仅过了5天,张女士开始头疼、头晕,高烧达40.7℃,抗原再次呈“阳性”。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第二次的症状比第一次难受太多了,“比第一次疼十倍都不止。”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表示,针对张女士的情况,通俗地讲,就是第一次感染后没有好利索,病毒复制下降了,产生的抗原浓度低于了检测试剂盒的最低检测限,显示的是“假阴性”,身体内的病毒并未完全清除。
时隔八个月再度感染:“总的来说,第二次症状更轻”
据九派新闻报道,12月19号,住在北京的小J女士抗原检测出阳性,目前已经转阴。她表示这是自己第二次感染,上一次感染是在今年4月中旬,当时她还住在上海。回忆起第一次感染,小J女士表示自己当时并没有什么严重反应,就像一次平常的感冒,甚至会更轻。会有些发烧,身体有一些疼痛,但很快就好转了,也没出现失声或者“刀片嗓”的症状。
上海疫情之后,小J女士搬到了北京,这次她是在北京感染的,症状更轻,既没有发烧,身体也没那么痛。她猜测这次感染是因为抗体本身失效,加上遇到了新型毒株,也可能跟这段时间熬夜着凉,抵抗力下降有关。小J女士觉得自己症状比较轻,每天除了正常吃饭,就是多喝水,吃维c泡腾片。一共也就难受了两天,就基本没什么症状了。
初次感染曾进抢救室:“第二次感染,比第一次感染时轻松太多”
另一位来自东北的郭先生也曾分别在加拿大多伦多和海南感染新冠病毒。第一次出现症状是在2021年4月16日,当时他在加拿大多伦多,症状比较严重。据郭先生描述,自己当时发高烧,浑身疼,高烧持续了一个月都退不下去,基本白天38.5℃,晚上是39.5℃,吃退烧药都没用。到最后他的病情蔓延至肺部,导致肺部大面积感染,开始心脏疼,甚至一度进了抢救室。在医院住了10天后,郭先生的症状基本消除,但出院后整个人状态很差,上楼都费劲。
第一次感染新冠后,郭先生也十分担心自己再次感染。但郭先生的医生告诉他,根据科学研究,你症状越重,体内抗体持续存在的时间会更长,免疫系统的记忆会更强。首先6个月内是不会再感染的,过了6个月之后,你的免疫系统也有记忆能力,你再感染一次,症状也会很轻。
12月16日,郭先生在海南度假时再次“中招”。郭先生表示,这次的症状主要是浑身发冷,低烧,身上疼,睡不着觉。不过症状持续时间很短,下午有些发烧,当晚凌晨一两点症状就消退了,身上也没那么疼了,也不发热了。第二天早上起来,感觉什么事都没有,只是流了两天鼻涕。
先后两次感染新冠:“反复怀疑自己是否感染是一种内耗”
据大河报报道,2021年1月,李先生在英国读书期间第一次得了新冠。第一天晚上发烧到38℃左右,第二天又开始发烧,鼻子也闻不到气味了。因为是第一次感染,他心里特别慌,甚至觉得:“哎呀,马上要死了”。一直到第三天,好一点了,不发烧了,但是腹泻了一整天。这个时候,李先生就发现新冠好像也没那么可怕。
回国之后,今年12月18日晚上,他第二次感染了,但是这次恢复得很快,低烧了两次差不多就好了。李先生是学心理学的,他觉得这种不确定的事情是会给人的健康带来影响的。如果每天都在反复怀疑自己是否感染,这其实是一种内耗,如果感染了,心态也会影响康复的进程。
“复阳”跟“二次感染”有什么区别?这两者发生的概率大吗?
除了以上案例,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康复后再次出现症状的经历。那么,复阳和二次感染有什么区别呢?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复阳”指感染者症状基本消失,核酸检测、抗原检测也阴性了之后,再次检测发现又阳性了。一般认为这时检出的是一些病毒的片段,并不是完整的病毒,没有患病症状和传染性。对正常生活没有影响。而“二次感染”是指这一次的新冠感染已经彻底康复了,但又发生了第二次新冠病毒的感染。二次感染通常是有症状的,并且核酸的CT值也比较低,病毒载量较高,有传染性。一般的复阳都是发生在康复之后一个月内。如果已经超过一个月,核酸又呈阳性,再感染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里,发生复阳或者二次感染的概率都是很低的。一般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感染康复之后,可以获得3到6个月以上的保护力,那么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二次感染的概率也非常低,大家也不用担心。
来源:潇湘晨报 |
|